加速打開歐盟市場 啟動台灣經濟大西進

友善列印版本

歐洲議會日前在法國史特拉斯堡通過「台歐盟經貿關係」決議案,促請歐盟開啟和台灣貿易談判,更籲請歐盟執委會就投資保障及市場開放與台灣展開談判,以強化投資合法性與提升雙邊相互投資的夥伴關係,不啻為台灣帶來與歐洲市場連結的新裡程碑,亦為台灣經貿的大西進開啟大門。

然而,中國大陸當局反對歐盟與台加強展開民間經貿往來,對我連結歐盟市場產業發展形成阻礙。實際上,今年5月國務院李克強總理已與瑞士簽署FTA,是中國大陸首在歐陸國家中簽署的FTA,有鑑於歐盟與大陸間貿易或有摩擦,而台灣是歐盟在亞洲的第七大貿易夥伴,此一關係無疑是經貿發展契機。

近十年來,縱使台灣對歐洲出口佔我國總出口比重呈現下滑的數據,然對歐洲國家出口金額卻有增加趨勢,是僅次於中國大陸、東協六國、美國的出口國家。尤其今年在傳統出口旺季時期,出口卻大幅衰退,在對中國大陸、東協、美國和日本等主要出口國家一片負成長聲浪下,僅出現對歐洲市場的出口維持正成長之特殊盛況。

中國大陸及香港向來為台灣最大的出口國,過去每年平均對該地區的出口金額介於800億至1,000億美元間,今年九月開始,台灣對中國大陸出口成長減少,加上中國大陸經濟成長連續十二個月負成長下,中國大陸政府積極培養在地供應鏈,積極扶植當地資訊和光電產業,導致面板、LED等產品進口減少,台灣主要對大陸的出口產品如光學器材、汽柴油等礦產品、機械產品出口也因大陸內需市場需求減緩而衰退。

反觀台灣對歐洲出口的資訊與通信產品、金屬及其製品、礦產品增加,形成為台灣出口尋活路的新契機,為悶經濟解套的新商機。

然而,我們的主要競爭對手國南韓、新加坡已和歐盟簽訂自由貿易協議,日本、中國大陸等亞太區域國家也陸續和歐盟展開談判後,唯台灣對歐盟獨欠缺自由貿易協議此類協定,造成我們部分產品如電機設備、機械用具及其零件進入歐盟市場被課徵的關稅無法有效獲得下降,令農產品或農產加工品以及成衣等工業產品因高關稅而無法打入歐盟市場。

另一方面,台灣廠商出口歐盟在關務行政上亦有產品類項劃歸不清,形成關稅差異0%至5%不等所引發之爭議;出口歐盟商品的標準因歐盟要求規範較其他非歐盟地區嚴格,關稅以外的稅捐、政府執法效率與資訊透明度等行政程序繁複問題,均增加台灣廠商的產品輸出成本。歐盟籍廠商與非歐盟籍廠商之投資待遇差異、專業執業執照與合夥規定之限制,造成台灣廠商與專業人士進入歐洲市場的障礙以及投資限制。

加速「台歐盟經貿關係」決議案的通過是開啟台灣與歐盟雙邊FTA談判的新契機,對於關稅障礙排除以及雙邊投資保障邁入更前瞻的進展,讓我國主要高科技產品出口歐盟的競爭力有更正面效益,廠商面對的高關稅出口產品,亦會因歐盟關稅調降創造更多的商機。

過去政府對於自由開放貿易政策以及區域經濟融入的戮力,在紐西蘭和台灣已簽訂的自由貿易協定前鑑下,加深台灣與歐盟未來關於自由貿易協定的促成。隨著歐洲整合程度提高,對於歐洲區域的布局也應隨著市場擴張而調整,才不致於在歐美需求旺季的第四季,台灣主要出口產品仍無法維持一定的動能。

歐洲市場需求的商品偏好多為高附加價值、高品質以及富創意之高階產品,可深化台灣在精密端上游產品生產此一優勢,更為我們的製造服務業升級拓展新練兵場;而歐洲消費者對於新品牌的高接受度,可作為我們發展品牌、建立國際品牌形象的地區。藉由台歐盟經貿關係的改善此一轉折點,除開啟台灣對於歐盟市場的西進大門,也期能成為台灣產業結構改變以致經濟結構調整的加速器。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