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四想想】打狗吹水:台灣家庭早在崩壞中:呼喚真正的「守護家庭」運動

友善列印版本

由台灣伴侶權益推動聯盟所推動的「多元成家」的三草案(包括「婚姻平權」、「伴侶制度」與「家屬制度」)出來之後,突然之間,一種反亂倫、反通姦、反多P成家、或反三妻四妾以阻斷「家庭崩壞」的聲浪大增。於是,「守護家庭」運動便在反「多元成家」的背景下湧現,好似那如不可褻瀆的神明—「家庭」台灣,將會受到「多元成家」給毀滅。

然而,必須嚴正指出,「家庭」及其體現的價值,早就在台灣社會與國家大崩壞的狀況之下,徹底地崩壞了。

台灣人最愛「老闆」?

根據失真與嚴重低估的國家統勞動統計,台灣全年工時幾乎穩坐世界前三名的寶座。當然,伴隨著大倒退16年的實質薪資,「過勞」與「上班打卡制,下班責任制」情形日益猖獗,成了可預期之事。因此,台灣大多數的上班族,在早晨睡醒元氣滿滿之後,便直奔公司或工廠而去,直至夜色降臨才杵著過勞的身軀,回到可愛的家裡陪伴身旁的愛人與小孩。

於是,台灣大多數上班族的精氣神十足的身體,首先是獻給老闆;然後,才將疲累勞動之後的氣虛精神與肉體,給予另一半或家人。由此觀之,台灣人民在這個「過勞」為主旋律的社會,最愛的是「老闆」,其次才是家人或愛人;畢竟,大多數人元氣飽滿的身體,奉獻給的是老闆而非親密的家人。此一比喻聽來雖戲謔,卻不失幾分真確。

「以公司為家,以老闆為愛人」的比喻,並不是簡單口號,這不僅是當下馬邦伯式的「拼(老闆)經濟」所造就的社會現實,更有其歷史。早在中國國民黨從中國「跑路」台灣之後,為了實現戰時動員,即曾高喊鼓吹「以廠為家」的口號,企圖讓勞工身上生產力奉獻在工廠生產之上。差別的是,過去的「以廠為家」帶來的生產力提升,是被國民黨政權給盤剝殆盡,而現在的「以公司為家」(上班打卡制,下班責任制)所創造的絕大部分利潤,則是被資本家與老闆佔盡便宜。

再者,過勞的社會、人生勝組資本家與魯蛇受僱上班族之間的輸贏差距日益懸殊,再加上大倒退的薪資,終讓台灣生育率拔得世界最低的頭籌。洋人社會曾經流行的「DINK」("Dual Income, No Kids"頂客族),本是指涉中產階級家庭為了避免小孩的束縛拖累,並導致家庭品質與消費生活降低的一種中產家庭品味的主動追求。同時,「頂客族」的生活風格,也可滿足女權意識之需求,讓女性不會因為照顧婚姻與小孩,而必須以職涯馳騁為代價抵換。然而,同樣是「頂客族」,台灣社會卻是夫妻被迫雙重收入,都還養不起小孩,導致台灣生育率世界最低。西方社會的「主動頂客族」與台灣社會的「被動頂客族」,實是「同款,但不同師傅」!?

社會崩壞下的家庭崩壞

復次,台灣「工資」概念早已敗壞到可恥「臭賤」的地步。原本,國際上的「工資」概念可以有兩個不同層次,第一個層次即是「家庭工資」(family wage),第二個層次則是「生活工資」(living wage)。第一個層次指涉的是,一份收入必須能夠養家活口才能被稱之為「體面的收入」(decent income),至於生活工資則只是單薄地僅供一人維生所需。雖然,「家庭工資」的內涵與標準不易計數定標,但至少這是一個透由上班勞動的「工資收入」來體現社會正義的經濟概念。同時,「家庭工資」背後的理論預設,則是認為「家庭」才是每一個經濟體的基礎單位,捍衛「家庭工資」即是捍衛資本主義社會中家庭結構的完整。

但令人不忍卒賭的是,台灣縱連「最低工資」此種隱含著最低維生工資的調漲與否,不僅得跟經濟成長率掛勾,更何況一堆年輕職場族早就是「月光族」(月底花光光)、「賴家男女」(租金房價太貴只能跟父母住一起)、「啃老族」,然後最後只能逼迫適婚男女淪為「不婚族」。於是,只能繞著精瘦單薄到可憐的維生工資打轉的台灣社會,帶來了台灣的第一不婚與不育率,讓少子化、絕子化、單身化成為普遍社會現象,讓台灣「家庭」作為社會基礎單元的現實,將在可預期的未來產生史無前例的大崩壞。如果這不是「家庭崩壞」,甚麼才是「家庭崩壞」?!「守護家庭」,聽來真是夠諷刺的啊!

國家破敗下的家庭崩壞

此外,馬邦伯無能惡治下的台灣,經濟大崩壞,邦伯兄雖常口沫橫飛地說「拼經濟」,但結果卻常讓人懷疑馬邦伯到底是在拼台灣還是中國的經濟。因此,早在兩年前,中研院即曾發表一份報告指稱,台灣停滯倒退的薪資,已讓台灣成為「高階人才」的淨輸出地,每年有2萬至3萬名人口移出,當中以白領人才居多。再者,在中國登記常住的台灣人早已超過150萬人,這也意味著台灣本地的工作機會,隨著中國台資或「台灣接單,中國生產」而落腳中國。當台灣經濟崩壞到無法成為人民安居樂業之所時,被迫離鄉背井至海外工作導致夫妻分居兩地,讓家庭團聚成為奢求,那這樣的家庭,還是家庭嗎?

又,1949年中國國民黨以難民政權之姿轉進台灣之後,「跑路」(diaspora)心態也瀰散全台;尤其隨著國民黨政權現出山寨中國的原形而被驅離聯合國、美國山姆大叔背棄國民黨政權等事件衝擊,恐懼陰影再次驅動台灣的「跑路」移民潮。之後,台灣的移民潮逐步緩降,直至1995年,正是台灣悲哀共業「外省人黨」—新黨的美國洛杉磯聯絡人鄭浪平那本大賣的玄學唬爛書—《一九九五閏八月》的預言兌現年份。本書直指中國將在1995年農曆閏八月武裝犯台,再加上翌年1996首次總統大選,中共以空包飛彈恐嚇台灣的事件;於是,1995年與1996年移民人口,竟再度飆破三萬,分別高達35,029名與31,049名之譜。然後,隨著總統大選的落幕,台灣移出人口迅速陡降,甚至到2003年只剩下八千多名。

事實上,「安身立命」(settle down)是告別中國國民黨難民政權「跑路」心態的重要表現,更是台灣人民「此生無所去」、只能活在台灣並向失根離散的扭曲「跑路」心態道別的心理正常化過程。然而,在馬邦伯復辟惡治後導致的國不成國,以及不斷在經濟與政治上倚賴與乞靈中國所催生的亡國恐懼再次蔓延時,宛如驚弓之鳥的「跑路」心態,再次在全台蔓延。邇近,根據蓋洛普(Gallup)的調查,台灣人民想要移民出走的比例以21%高居亞洲第二,僅次於菲律賓的22%。而此次的台灣人想要移民的國家,卻是意料外的馬來西亞;換言之,比台灣生活費更廉價的馬來西亞會大受青睞,其實也意味著「移民出走」的想法,已是普遍並蔓延到尋常的中產階級。

移民,往往意味著家庭成員的分離。例如,過往台灣社會常謔稱的「內在美」(內人在美國)的說法,即妻子先在美國坐移民監,丈夫留在台灣賺錢。因此,馬邦伯惡治下的國不成國,不僅沒讓台灣人民以台灣為「安身立命」之所,更再次驅動亡國恐懼的移民跑路心態,導致台灣家庭成員又將再次因移民出走而分隔兩地。職是之故,當國家崩壞與經濟崩壞下所導致的家庭團聚都不可得之時,台灣家庭早就崩壞到不堪聞問之地步了。

台灣的家庭及其價值,的確需要認真守護;但請先揪出破壞台灣家庭結構與價值的真正元凶。而馬邦伯及其國民黨政權,正是推動與放任這套經濟、勞動與國家崩壞並導致家庭崩壞的發展模式中,最該被究責之人。

我支持真正的「守護家庭」運動,但請將砲口第一槍,先瞄準「馬邦伯」吧?!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