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四想想】把人當猴耍的社會:話說「猴子上大學」

友善列印版本

日前,某頂尖猴院之名師,出面抱怨「猴子上大學」,以此批判台灣過去20年之教改的失敗,以及廣設高中大學之弊。

猴院名師說,「猴子上大學」。

那「猴子上大學」為什麼要上大學呢?是跟台上滔滔不絕的猴院名師,學習「衣冠沐猴」之術嗎?顯然不是,說穿了,不就是為了一張文憑,以便取得更好的搶奪美味香蕉之機。

教改問題的背後:階級翻身的焦慮

台灣人平均學歷高,喜歡考試,好似咱是一個書香愛智之社會,但現實恰好相反。台灣是個失學、不愛讀書、人雲亦雲,且以腦殘為土產一事,感到自豪不羞愧的社會。今年三月,文化部調查發現,台灣人每人每年平均讀2本書,不到日韓星等國的1/4。

學歷平均高,卻鮮少閱讀的反差弔詭,說明著台灣的學歷是工具性的文憑,閱讀是為準備考試之用,讀書則攻填鴨死背之效,遠非愛智、求真、好奇探索之追求。因此,教改20年的確是大失敗,從台灣學生課業考試壓力不僅沒有變輕,反而誇張到極致可為證。

以前,大學有個外號叫做「由你玩四年」(university),亦即,上了大學至少可以有四年拋開考試的壓力,自在的學習。但自從某大二生考上公務員新聞被傳為美談之後,現已有許多剛考上大學的新鮮人,這廂才放下高中填鴨,即刻轉身鑽入公務員考試的補習填鴨群中。

何以至此,因為鬼島已成為一個把人當猴耍的社會,並以此為樂。過往,台灣社會的階級翻身管道,主要是倚靠著讀書取得學歷晉身白領,否則就是倚靠「黑手變頭家」—從工廠黑手轉進為黑手老闆的階級翻身途徑。然而,1980年代末、1990年代之後,隨著台灣工廠西進中國瘋,透由代工外包體系的「黑手變頭家」管道逐漸緊縮;於是,讀書成為白領或服務業遂成了階級翻身的主要管道。

事實上,學者的研究也應證此種觀察。學者認為,1970年代以前出生者,創業成為老闆的成功率是所有年齡層的130%,但1970年代出生後的創業者,其成功率馬上腰斬至70%。

同時,相關研究也指出,1945到1977年出生的階級流動率高達70%,但之後的遲來者的階級翻身難度,則更形困難。因此,1990年代的普設大學風潮,在台灣民主轉型政改中,伴隨著階級翻身之焦慮與需求背景下,大行其道。由此可見,重點是「階級翻身」啊?!此一「階級翻身」,並非是焦慮於文化資本的低落,而是「經濟資本」的困窘,亦即上大學是為了追逐更好的「經濟資本」而非「文化資本」。

更有甚者,1990年代的關廠瘋,路上一堆失業抗議之人,更成為一種對「不讀書便成為工人」之的負面警醒。換言之,學歷文憑,雖不是白領的終南捷徑,卻成了晉身白領或遠離藍領勞工的必要條件。

為何「階級翻身」那麼難?

問題梗概清晰不過,台灣的問題是,有的工種,尤其體力勞動要嘛過於廉價(如生產線上的作業員),不然就是必須身勞體累,才能換取像樣的薪資。同時,再加上「勞工」在文化上被污名輕賤化,更讓大家寧願扮猴子都要上大學。

然而,更為悲情的是,當猴子一窩蜂搶上大學之後,終於導致學歷「敗市」,公務員窄門又幾乎被死背宅男女給搶佔。但所幸1990年代之後台灣內需型的各種本土服務業擴張,於是,讀取大學者一方面想遠離黑手勞工行列,另一方面又礙於台灣薪資不斷下滑,因此,窮猿奔林,服務業頭家的創業夢,宛如成了另一個可能。以2011年為例,近10萬家的新設企業中,高達99.76%幾乎為中小型企業。

但這終究又是一長耍猴戲。

早在2007年的中小企業調查報告中,台灣企業結構呈現M型化現象,企業資本額兩億以上的增加,100萬以下更如雨後春筍般擴張。終在2011年,中小企業家數創下新高將近128萬之譜。中小型企業中,更高達8成以上是服務業。然而,不幸的是,服務業小老闆的頭家夢,往往是易碎難圓。根據經濟部統計,中小型企業中有4成以上活不過5年,能經營10年以上者只有4成7。換言之,創業頭家翻身夢,將會有一半以上的陣亡率。但可預期,此陣亡率將因不斷激增的中小型服務業的創業率,而逐漸攀升。於是,鬼島人就像被耍的團團轉的猴子一般哩。

社會不公,教改必敗

試問,若台灣社會能像老牌歐盟國家一般,教授與啤酒工人的稅後收入能相差無幾,且啤酒工人還有免費啤酒可喝,那誰要讀書考試到深度近視,去換那張幾乎已經「敗市」貶值的大學學歷呢?

如果,身為基層勞工者,毋須廉價,凡是勞動皆可獲得合理體面之對待,那讀書考試的競爭將大為降低,按照興趣的分流教育才有可能。同時,以興趣為導航選擇職業技能學校,並配合技職證照的專業教育,才可能有冒出頭之機,並藉引導台灣過剩的大學朝向專業化教育或證照訓練課程轉型。

由上可知,「猴子上大學」並不難想見,畢竟這是一個統治者把人當猴耍的社會哩。然而,令人比較納悶的是,被當猴耍的社會,為何大家看來,對這樣的社會與遊戲規則,是如此樂此不疲呢?!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