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想想】儘速評估野外施放口服狂犬疫苗

友善列印版本

台灣的狂犬病疫情,是在可控制範圍,還是瀕臨失控邊緣?

在這波狂犬病疫情出現以前,絕大多數台灣人都沒聽過鼬獾這樣的動物,甚至連這兩個字怎麼唸都不知道(音同誘歡),於是當幾個禮拜前今年度第一隻染病鼬獾被發現的時候,並未引起多大關注。

然而才過多久,這裡一隻、那裡四隻,如今中南部六縣市十幾個鄉鎮,都有狂犬鼬獾。(狂犬病病毒是一種跨物種感染的病毒,並非只有犬隻會染病。)

日前在台東發現、證實了有一隻錢鼠感染狂犬病。鼬獾是什麼深山林裡的野生動物,聽都沒聽過,但錢鼠可是生活在平地、鄉間,甚至市區的動物啊,台灣的狂犬病疫情到底蔓延到什麼程度,難道不叫人擔心嗎?

馬政府,農委會,你們的狂犬病防疫政策、作戰計畫在那裡?

狂犬病疫情控制有三大重點:

1.家犬家貓、流浪犬貓疫苗注射。台灣目前的疫苗夠嗎?獸醫師忙得過來嗎?

2.被咬傷人員事後疫苗注射、第一線接觸動物人員預防注射。狂犬病疫苗特殊之處,在於感染以後施打仍然有效,因為病毒必須經由周圍神經系統推進到腦部才能致病,而這過程需要幾個禮拜,如果在發病前趕緊注射疫苗,可有顯著保護效果。問題是在疫苗發揮效果之前,還要加打免疫球蛋白,費用不低。台灣的人用疫苗、免疫球蛋白,夠嗎?

3.野生動物口服疫苗施放。野生動物不可能派獸醫去施打疫苗,於是早在六十年代,西歐就開始研發以口服疫苗在野外施放,讓野生動物吃了以後產生抗體,避免染病以及疫情擴散。後來美國十幾個州與加拿大安大略省也都施行這項防疫措施,有效控制了野生動物的染病率。

全世界的口服狂犬疫苗都來自1935年美國阿拉巴馬州一條街犬(SAD)身上的病毒。口服疫苗原本是一種減毒的活病毒,但後來用基因重組技術截取病毒的基因片段,大大降低了疫苗毒性(VRG疫苗),這也是西歐與美國目前盛行的疫苗種類。

以上三點,台灣目前做得如何?馬政府的農委會能不能有效掌握疫情?從過去他們處理狂牛症、瘦肉精的心態與能力來看,實在讓人擔心。

農委會主委陳保基昨天受訪時說,「查遍全球文獻,皆無錢鼠感染狂犬病的紀錄」,也就是說,台灣出現了醫學史上錢鼠感染狂犬病的首例,這一點不要說對台灣,恐怕對全球狂犬病防疫來說都是大事,必須謹慎面對,但陳保基隨即胡亂打包票說,「研判應是被鼬獾感染來,疫情仍可控制。」 

針對有人建議仿效美國使用空投活毒疫苗,陳保基一周前也說,「鑑於國內狂犬病病例仍屬個案,加上活毒疫苗可能造成接觸民眾產生不良反應,暫不考慮使用。」結果幾天過後防檢局鬆口表示將開始評估活毒疫苗。 

顛三倒四、亂無章法。所謂「活毒疫苗」根本是混淆視聽的名詞,事實上美國大規模使用在野生動物狂犬病防疫上的,只是一種可讓動物產生病毒抗體的基因片段,正確名稱叫「口服狂犬病疫苗」,美國政府早已證實這類口服疫苗非常安全,根本沒毒,即使其他動物與人不慎接觸,也不會影響健康,而且是非常有效的防疫措施。 

口服狂犬病疫苗不只在美國發揮預防效果,早在六十年代就在西歐實施,有效地控制了疫情。農委會應更新防疫知識,並儘速評估野外施放口服疫苗之必要。

[新聞] 葉文忠/狂犬,咬到你了嗎?
[新聞] 別再害狗了!狂犬病應正名為「拉皮斯病」
[新聞]  狂犬病毒哪來…疑中國走私動物放生釀禍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