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編輯推薦
連絡我們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Thinking-Taiwan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Toggle navigation
FB
contact
rss
簡體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編輯推薦
熱門文章
政策想想
教育文化
環境經濟
財政金融
全球脈動
國防外交
司法人權
媒體觀察
休閒育樂
政黨政治
主權兩岸
中國問題
社會安全
時事想想
想想副刊
文化研究
書評書介
歷史書寫
運動休閒
電影戲劇
音樂藝術
漫談時事
專欄作家
公民平台
简
熱門
首頁
文章分類
熱門文章
文化研究
,
歷史書寫
藍弋丰
2 月 27,2013
【週三想想】美國的誕生.之十五:獨立是《常識》
1776年1月1日英王的「反分裂」演說引起軒然大波,就在殖民地人對英王的鴨霸態度大感不滿時,一本反擊文章小冊子橫世而出,掀起了美國獨立戰爭「文鬥」的最高潮,這本小冊子名叫《常識》,由湯瑪斯‧派恩所撰,但他並未具名,一推出,三個月內就狂銷12萬本,一年內紅到歐洲,總銷售量達50萬本之多。 12萬本看起來沒什麼,現在美國賣破百萬的書很多不是?不過請記得,當時美國只有13州,...
司法人權
蔡英文
2 月 28,2013
二二八,寫給對岸的年輕人
今天是二月二十八日,在這個嚴肅的日子裡,我想要做一件以往台灣的政治人物未曾想過的事。我要對中國的年輕人,寫下我對二二八事件的看法。 我知道這樣做有點突兀,台灣的悲劇為什麼要解釋給現階段對岸的年輕人聽?我的想法很簡單,兩岸關係的處理必須建立在對彼此真實的理解上頭,而如果不知道二二八對台灣的傷害,對岸人民將永遠不會真正理解台灣,如果不理解二二八之後台灣社會的沈默與扭曲,...
歷史書寫
陳世昌
2 月 28,2013
我們把二二八變了
臺灣——一個永遠不作根本「轉型正義」之國,造成我們至今未能進入一成熟之民主國家。其中最大原因之一,除了全世界最富有黨產造成畸形、不正義的選舉外,就是1980年代後,臺灣民主化過程中我們選擇一最廉價,無流血,世俗化,快速且無文化修正與提昇之「非轉型正義」。我個人把他分成幾個時期。 一:1986-1990 民主狂飆期 1987年一月,鄭南榕由被莫名其妙因有人控告違反選罷法,...
張旖容
2 月 28,2013
往事並不如煙:外公的白色恐怖
我的死屍不可來領。我希望寄附台大醫學院或醫事人員訓練機關。我學生時代實習屍體解剖學得不少的醫學知識。此屍如能被學生們解剖而能增進他們的醫學知識,貢獻他們,再也沒有比這有意義的了。 以前送回去的兩顆牙齒,可以說就是我的死屍了。遺品也不必來領。沒有什麼貴重值錢的,予定全部送給難友們。謝謝妳的很多小包、錢、及信。對不起。嗚呼!最後的時間到了⋯⋯緊緊地抱擁著妳的幻影我瞑目而去⋯⋯再給我吻一回!...
金大鈞
3 月 01,2013
台灣人?中國人?你、我、他是誰?
今日溫馨的家庭晚餐時分,電視裡一則新聞傳來留鬍子對男人有幫助時,筆者也順勢贊同一聲,但金媽卻說我們山東人有習俗,蓄鬍、留髮意味著家中辦喪事,而當下絲毫未有考慮的應道:我不是中國人!此言一出,金媽表情顯露異狀的問道:不然你是哪裡人?又提到這十分尷尬的話題,筆者是哪裡人?這也是很多現在台灣居民想問的,究竟我們該怎樣的稱呼自己? 回到1949年那動盪的年代,多少家庭顛沛流離分隔兩岸?至今,...
林義雄
3 月 02,2013
耍弄人民的惡作劇──談行政院的核四公投案
公投,大多是弱勢的民間團體要求強勢的政府來辦理,或者國會中的少數為了避免多數的專制而要求公投,這是因為弱勢及少數認為他們的意見是沉默的大眾所贊同。 二十年前,我參與的核四公投促進會要求核四公投,是認為國民黨政府強勢興建核四,違反沉默的多數民意。但是現在客觀環境已經不同。尤其是福島核災變以後,核電的巨大危險性和不可挽回的災害,已經成了先進國家的共識,歐洲已經有不少國家有了非核家園...
杜弘毅
3 月 02,2013
【週六想想】薄暮西丘——台灣研究生帶您一窺非洲之角秘境 (五之二)
以部落區分敵我 經過市集的時候,哈山顯然地加快腳步,垂頭不語,神情緊張。就在前方,有一名身著白衣的穆斯林教士,拿著廣播器高亢的吶喊 : 「那些奉基督為救世主的蒙昧之民,將永世被地獄之火環繞!」 他的身旁約有一百位民眾圍觀,聽取他的教導。 「哈山! 」 好友伊斯邁在人群中叫住他:「你怎麼不過來聽?」「對不起,我得趕去工作。」 ...
李拓梓
3 月 02,2013
【週日想想】下關:歷史決定的瞬間
歷史社會學中有個理論叫做「路徑依賴」,談歷史上的每一個轉折的節點,都會造成不可逆的結果,而每一個轉折,都因為上一個轉折而來。大學的時候很喜歡電影「雙面情人」(Sliding Doors)就是一個這樣的故事,片中一早進公司發現被炒魷魚的女主角葛妮絲派特洛(Gwyneth Kate Platrow)的人生,因為一扇旋轉門而趕上,或者沒趕上一班電車,而有了巨大的不同,那扇旋轉門成為她人生的分界點,...
林靖堂
3 月 02,2013
處理傳媒危機 石世豪學龍應台
同樣留學德國,同為台灣傳媒產業與影視文化主管機關首長,上任首要事情恰好同要面對前任或前機關所遺留的政策與決策爭議,也恰好同樣一到任就必須面對來自社會訴求媒體改革的輿論聲浪與政黨政治壓力。然而,文化部長龍應台與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主委石世豪,面對接踵而至的前朝爛攤與民間聲浪,卻有截然不同的態度與做法。 過去一年台灣面臨傳播產業重大變遷,包括旺中併購有線系統案、壹傳媒交易案,...
歷史書寫
董恒秀
3 月 02,2013
作家、貓、網路的三角戀情
網路搜尋引擎巨擘谷歌在2013年2月22日首頁以艾德華葛瑞(Edward Gorey)的插畫組成Google,向這位出生在這天的二十世紀美國著名插畫家、詩人、作家致敬。谷歌此舉讓過世於2000年的貓癡插畫家兼作家突然在網路上熱烈復活! 艾德華葛瑞一點也不介意被冠上貓癡名號,由於沒有後代,他將遺產留給動物,特別是貓。他重視隱私、諷刺黑色幽默的風格,與大腦忙碌、態度悠哉的樣子,...
‹
…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