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編輯推薦
連絡我們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Thinking-Taiwan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Toggle navigation
FB
contact
rss
簡體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編輯推薦
熱門文章
政策想想
教育文化
環境經濟
財政金融
全球脈動
國防外交
司法人權
媒體觀察
休閒育樂
政黨政治
主權兩岸
中國問題
社會安全
時事想想
想想副刊
文化研究
書評書介
歷史書寫
運動休閒
電影戲劇
音樂藝術
漫談時事
專欄作家
公民平台
简
熱門
首頁
文章分類
No name熱門
黃聖峰
1 月 13,2014
領子拉高,聽說有陣風要來了!
於 2013 年 3 月隨壹傳媒重回黎智英手中後沉寂了好一陣子的新聞媒體界在進入 2014 年之際又活躍了起來。 除了 12 月下旬那場排除特定異議媒體,讓中國及特定臺媒掌控步調與發言權,未經表決恣意提出「六大共識」的「2013 年海峽兩岸媒體前瞻論壇」外、中時電子報在 2014 年元旦當天坦率承認自此將大剌剌地忠實扮演統一馬前卒,而由前立委陳永興醫師號召發起,本土色彩濃厚的民報也宣布將在...
全球脈動
楊虔豪
7 月 20,2016
【首爾想想】南韓基本薪資調至38K背後隱藏的真實
南韓「最低薪資委員會」在7月15日做出決定,現行基本時薪6030韓元(新台幣172元),將自明年起調漲至6,470韓元(185元),漲幅達7.3%,若以每月基本工作時數209小時換算成基本月薪,則為135萬2230韓元,超過新台幣38K。 相較台灣的基本薪資,10年間只調漲26%,南韓漲幅更是驚人,達到7成;近年來,每年還以5%持續上升,看在許多台灣人眼中,應該是羨慕至極。...
歷史書寫
張肇烜
3 月 26,2016
【人心人術】 台灣史上第一位女畫家:陳進
3月27日是台灣第一位女畫家陳進逝世18週年紀念日,特別介紹陳進的人生故事,一起來緬懷這位台灣值得紀念的人物。 陳進(1907年11月2日-1998年3月27日),出生在新竹香山庄牛埔的商人陳雲如之家,她是家中的三女。過去認為「女子無才便是德」,女性地位從屬於男性,女性不僅沒有辦法接受教育,還要從小接受纏足,「腳愈小愈美麗」。日治時期開始,隨著新式教育制度進入台灣,女性也開始接受教育。...
歷史書寫
晏山農
7 月 05,2016
【山農說書】嘉義名醫姦殺風暴憶往──半世紀前的「一根毛」案件
幼年時候晨起上學,總攜著妹妹沿忠義街、康樂街、國華街,再順著垂楊路大河溝前往學校,每每在那時刻會遇我同班C同學和他妹妹(湊巧的是,他妹妹和我妹妹同班),於是結伴上學好不熱鬧。C同學父親是醫生,然他幼時似乎受醫院放射線誤照,致使智能受到影響(成績不佳自屬當然,說方言罰五毛必有他),但鎮日活潑外放卻也令人羨。 有回他邀班上幾個同學到他位於國華街、中山路口的家中遊玩。他父親是典型仕紳型醫生,...
教育文化
張惠博
10 月 15,2015
【政策想想】 台灣好教育:從九年國教、九年一貫到12年國教
台灣教育史上,確實有一些改革與進展,例如:1968年的九年國民教育,一舉讓六年國民教育延長為九年。2004年,更全面推動了九年一貫的課程。此外,經過20年的努力,12年國教終於在2014年上路。 這三次較為大家熟知的教育改革,其正向影響有之,負面問題卻也不少,例如:當年九年國民教育的實施,由於師資缺乏,造成教學成效不良的影響。此外,因是國民教育,原本不準備進入國中就讀的孩子,卻順勢進入國中...
中國問題
金鐘
9月 06,2012
九皇變七皇?中共太子黨與團派搞平衡
下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委員的人數,到底是七人還是九人?最近幾乎所有報導都說,七人方案已是定局,並有一個認受性較高的名單出籠。 筆者曾力排眾議,主張提九人方案是難以推翻的必然趨勢(註一)。最近,此議出現了迴聲,有報導說,「九常委打敗七常委」,其根據還是從權力分配出發。這當中,有人為劉延東「入常」造勢,也有胡鞍鋼者流主張中宣部長劉雲山應該「入常」,鼓吹九常委是「集體總統制」。 由《...
全球脈動
蔡亦竹
9月 17,2015
代紋的重量──淺談日本的極道文化
最近日本除了安保風波和大雨災害之外,最常佔據新聞版面的就是山口組分裂的消息了。就算再怎麼不懂日本或是對黑社會毫無所知的朋友,也應該聽過「山口組」這個名字。 與日本關係密切而且感情也不錯的台灣,常常對所謂日本黑道有許多的想像,不然就是從電影裡看到的印象。今天我們就來試試探索一下日本所謂「極道」的由來和實像。 很多朋友一定覺得很奇怪,為什麼日本的黑道組織,是可以大大方方地掛出招牌寫著○○...
許建榮
2 月 22,2013
【週五想想】忘了怎麼唱歌的金絲雀
春節年假剛結束,除了塞車與風景區的人潮之外,還留下了哪些回憶?我想,難得的同學會應該就是其一吧! 最近,我透過臉書,突然找到兩個失聯已久的小學同學。我對他們的記憶歷久彌新,但印象卻只停留在小學以及畢業後數年的同學會影像。 長尾巴同學的故事 小學的同學,你還記得幾個?我一直記得一個有趣的故事,以及故事中的那位同學。班上有個同學,大家都謠傳他有一條尾巴,...
歷史書寫
何蕙安
9月 24,2018
「身為德國人,你感到自豪嗎?」 德國人的納粹歷史印記
我的先生Markus第二次來台灣時,我們去公館剪頭髮,全程交給設計師打理。我覺得他的新髮型看來清爽,但明顯感覺到他的不自在。 他當晚發了照片給他的媽媽。媽媽的回饋很直率:哇,好像希特勒! 國內時不時傳出誤用納粹符號、扮演納粹的新聞,部分當事者在被揭露後仍依然故我,漠然不覺有何不妥。我想起了這段三年多前的故事。 我的想法是,我們所受的教育欠缺了對這段歷史的探究。...
司法人權
法官改革司法連線
4 月 25,2016
量刑怎樣行大家講分明──幾位基層法官的現身說法
近日由於肯亞事件中海外臺灣詐騙集團之司法管轄權問題,意外引起各界議論臺灣司法是否量刑過輕,以致屢屢輕縱詐騙集團。針對外界的聲音,身為第一線實務工作的法官,我們認為有必要就實務上常見的量刑慣例說分明,並提出我們的呼籲,以供各界思考。 我們初步歸納司法的量刑實務,有四個主要傾向:1.量刑從法定最低度刑開始加;2.存在從重量刑因子及加重其刑事由刑度都加很少,...
‹
1
2
3
4
5
6
7
8
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