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編輯推薦
連絡我們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Thinking-Taiwan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Toggle navigation
FB
contact
rss
簡體
Thinking-Taiwan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聯絡我們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編輯推薦
熱門文章
政策想想
教育文化
環境經濟
財政金融
全球脈動
國防外交
司法人權
媒體觀察
休閒育樂
政黨政治
主權兩岸
中國問題
社會安全
時事想想
想想副刊
文化研究
書評書介
歷史書寫
運動休閒
電影戲劇
音樂藝術
漫談時事
專欄作家
公民平台
简
熱門
首頁
文章分類
再測試
電影戲劇
阿里斯壯
4 月 17,2015
反抗階級的《愛琳娜》──鼓譟革命時代(下) 性別/階級─跨國婚姻
《愛琳娜》故事的另一頭,陳愛琳不斷的相親,以自詡高品味的眼光,看著每個來相親的男人,而她要的條件是「男方身高要超過176公分、體重低於75公斤、身體健康、家世清白、無不良嗜好、人要長得英俊、要有正當工作、收入要高、講話要幽默風趣、氣質出眾、要有音樂素養」,如此夢幻般的條件,對於現實如果有了解的話,在婚友社當中找到這種條件是不切實際的幻想,而當這樣的男人出現時,她也瘋狂愛上如此擬像般的存有...
電影戲劇
阿里斯壯
4 月 16,2015
反抗階級的《愛琳娜》──鼓譟革命時代(上)
即將在6月5日上映的國片《愛琳娜》是一部在高雄拍攝的本土電影,描繪一個35歲的女人,在不斷換過各式基層工作後,想藉著當小提琴老師,促使自己進入上流社會的奮鬥故事。 《愛琳娜》劇情描繪女主角陳愛琳背後的大家庭,她的大哥是流氓無產階級的卒仔、二哥則是努力無效的悲劇基層警察、三哥是經營投資失敗而破產的小工廠主(小頭家),以及在他們背後支撐著的那位國營事業台碱工人退休父親,...
張智程
五月 04,2014
【京都想想】日本的年輕人為什麼不再反抗?
從太陽花學運到各式街頭運動的蜂起,福爾摩沙之春透過媒體與網路的傳播,獲得了日本社會廣大的關注。自從311以後,日本人的目光焦點慢慢地轉向了這個地理與文化如此接近,卻長期不曾被日本社會所注意的島嶼。四月中在一場進步法律學者的聚會中,我與一群曾經活躍於六零年代街頭,並從此一輩子致力各種社會改革的「學運老年」碰面,看到眼前這個來自台灣的「學運青年」,學運老年們無不興奮的與我討論當今台灣正在上演、...
逆嘶亭
3 月 04,2014
答台灣同學:香港人何以不反抗?
近來認識了兩位台灣同學,跟她倆講了點香港政治。話說台灣同學聽畢教授所講的香港史,對香港民主進程之慢感到相當錯愕,於是問教授,何以香港人都不反抗,要是台灣人遭受如此對待的話,就是血流成河,台灣人也會奮戰到底。教授的答案,總得盡量客觀、學術口吻,答案流於官方,是不難預期的,因此我便嘗試為她們釋疑起來。 香港人的特質,好聽講,當然是和平理性,打不還手,難聽講,其實是懦弱怕事。...
晏山農
2 月 26,2014
球場的宰制與反抗從未有結局
魏德聖果真魔魅無窮,由他監製、馬志翔導演的電影《KANO》,還未上映前立即招致某色彩鮮明的蛻化型報紙,以密集但粗糙的手法將它烙上「皇民」印記;另外,也有原住民忙不更迭地疾呼「關注嘉農,為何忽略更早成軍的花蓮『能高團』呢」? 撇開史觀、史論的後製議題,《KANO》可謂未演先轟動,二月二十二日午後,劇組人員和各方人士於嘉義市街頭的遊行造勢,吸引了數萬民眾共襄盛舉,顯示眾人除了對電影寄予厚望外,...
Ko Tsì-jîn
9月 13,2013
【週五想想】我看台語片:不爽與反抗
楊德昌(1947-2007)獲頒坎城影展最佳導演桂冠的《一一》(2000),在世界影壇名聲響亮,許多國際藝文人士視為珍品、喜愛有加,在美國林肯中心《電影評論》雜誌(Film Comment)的21世紀頭10年最佳電影榜高居第3位。 《一一》描述一個台北家庭的故事,爸爸、媽媽、兒子、女兒4線發展,唸小學的兒子喜歡拿照相機拍別人後腦勺,跟吳念真飾演的爸爸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