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編輯推薦
連絡我們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Thinking-Taiwan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Toggle navigation
FB
contact
rss
簡體
Thinking-Taiwan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聯絡我們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編輯推薦
熱門文章
政策想想
教育文化
環境經濟
財政金融
全球脈動
國防外交
司法人權
媒體觀察
休閒育樂
政黨政治
主權兩岸
中國問題
社會安全
時事想想
想想副刊
文化研究
書評書介
歷史書寫
運動休閒
電影戲劇
音樂藝術
漫談時事
專欄作家
公民平台
简
熱門
首頁
文章分類
北捷隨機殺人案
社會安全
周盈成
五月 15,2016
【你怎麼不想想】隨機殺人 我們可以少關心一點
兩年前,台北捷運殺人事件後不久,跟現在差不多的氣氛中,我在臉書寫了一段話,大意是:有些人類行為,終究是犯罪控制跟社會改革都管不了的,就整個社會來說,我們最好聚焦在管得了的事情上。 人們在隨機殺人相關議題上進行言論熱戰,批評政府解決不了問題。即使主張的途徑不同,論者們有個很大的共同點:都覺得這社會正受到隨機殺人的嚴重威脅;這個問題很迫切、很重要;為解決這問題,我們應該做、可以做的事情很多...
吳傳立
五月 31,2014
標籤沒問題,有問題的是亂用標籤的人
「標籤」只是個工具。工具從來都不是問題,問題是我們怎麼使用它。 最近因為捷運慘案太震撼人心,大家急著找出原因以求安心,於是大把大把的標籤就往兇嫌(兇手)身上貼;在此同時,有許多人擔心大家濫用標籤,於是高呼「去標籤化」,以至於標籤快要變成一種髒東西,彷彿有識之士都不該使用。 事情當然沒有這麼單純。 首先,標籤怎麼來的?「...
謝耀文
五月 29,2014
傷痛之後,我們該學習尊重他人的生命了吧!
北捷隨機殺人案,引起空前的恐慌。兇嫌冷酷殘忍,但現今主流論述都未能直指問題核心。這些表面的討論和補救將無法防止同樣的、甚至更嚴重的悲劇再次發生在台灣。 有些較敏銳的人已經想到這次的殺人事件必須從社會結構和教育層面去討論,也有人指出單是在兇手身上不斷地找標籤是錯誤的方向。我認為,所有的問題都可以連結到一個核心:「我們已經不再懂得如何尊重他人的生命」。...
佐瑪
五月 26,2014
悲痛之後,我看見走出荒謬的希望
一如往常,我從每天上班都會經過的捷運站入站,在月台邊停下腳步,等候列車。一旁的男生用手機玩著神魔之塔,兩個女學生聊著影集,中年上班族接聽電話。列車開門,裏頭的乘客魚貫而出,上車的人們在擁擠的車廂各自尋得立足之地,之後又回到手中的5吋世界中。一個大叔與我對到視線,我讀出他的眼中帶有非常輕微的焦躁。這場景就跟長久以來的台北上班日一樣,只是江子翠事件後,車廂中除了乘客之外,還搭載了些許焦慮與恐懼...
林耀盛
五月 24,2014
恐懼佔據了社會想像
捷運江子翠站發生隨機刺人事件的社會悲劇,令人遺憾。根據新北市衛生局統計,共4人死亡,21人受傷。犯案者動機尚須釐清,但已然對目睹暴力傷亡的乘客及其家屬造成身心衝擊。 捷運江子翠站(圖片來源:維基共享資源) 目睹暴力是一種集體的社會災難事件,倖存者表示「很害怕」、「茫然」或「不知道」發生什麼事情,是一種面對極限事件的正常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