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編輯推薦
連絡我們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Thinking-Taiwan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Toggle navigation
FB
contact
rss
簡體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編輯推薦
熱門文章
政策想想
教育文化
環境經濟
財政金融
全球脈動
國防外交
司法人權
媒體觀察
休閒育樂
政黨政治
主權兩岸
中國問題
社會安全
時事想想
想想副刊
文化研究
書評書介
歷史書寫
運動休閒
電影戲劇
音樂藝術
漫談時事
專欄作家
公民平台
简
熱門
首頁
文章分類
丟丟銅仔
莊佳穎
2 月 11,2014
致「自由」── 1920年與2014年的台灣,和電影〈大稻埕〉
「自由」,是理解電影〈大稻埕〉的關鍵字。 做為一部票房極佳的賀歲片,很顯然,〈大稻埕〉不是要拍給歷史學者、文史工作者、 文青、鄉民來看的。也因此,這篇關於電影〈大稻埕〉的小文,不會是一篇糾正電影文本裡的歷史細節、或辯證影片中相關文學藝術作品應該如何被細緻處理、或檢討「穿越時空」邏輯是否夠說服人心的文本分析或史學研討論文(以上議題請讀者參照已經發表的電影〈大稻埕〉各精彩評論)。相對的,我想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