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編輯推薦
連絡我們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Thinking-Taiwan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Toggle navigation
FB
contact
rss
簡體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編輯推薦
熱門文章
政策想想
教育文化
環境經濟
財政金融
全球脈動
國防外交
司法人權
媒體觀察
休閒育樂
政黨政治
主權兩岸
中國問題
社會安全
時事想想
想想副刊
文化研究
書評書介
歷史書寫
運動休閒
電影戲劇
音樂藝術
漫談時事
專欄作家
公民平台
简
熱門
首頁
文章分類
貿易
書評書介
,
歷史書寫
林呈蓉
7 月 04,2019
《典藏台灣史》:福爾摩沙與台灣
眾所周知,台灣也叫「福爾摩沙」(Formosa),因為有很長的一段時間,海外世界稱台灣為「福爾摩沙」,這是1542年前後葡萄牙水手在前往日本的航行途中,行經台灣東岸,映入眼簾的蔥鬱美景,讓他們驚呼、讚歎「IlhaFormosa!」即「美麗之島」。1564年,人類史上首部世界地圖《世界地圖》(OrbisTerrarum)出自比利時的歐提利歐(AbramoOrtelio,1528-1598)之手,...
文化研究
黃建龍
7 月 25,2018
【南國艾爾摩莎】食物的歷史基因:甜甜的台南小吃
我的一個客家好友,常到台南出差,每回他都跟我抱怨台南的小吃好甜。鱔魚意麵、土魠魚羹是甜的,連碗粿、肉圓的醬料都是甜的;我總是回他一句:「是啊,吃甜甜給你明年生後生啦!」我不知道很多台南小吃都會帶著甜味的標準答案是什麼,但是我試著從產生甜味的糖在台南的歷史來爬梳,看看從甘蔗製糖勞動的苦澀歷史中可以看見怎樣的甜味。 甘蔗、勞動與貿易 提到甜甜的味道,就要從糖談起,...
新一
1 月 02,2014
【週四想想】打狗吹水:基隆鴨自爆後,論雞:話說「本地狗盜,海外雞鳴」
2013倒數之刻,受盡惡整的基隆鴨,從黃色小鴨變黑身薑母鴨,再到黑白郎君鴨、三色鴨、茶油鴨,到最後不堪凌辱,選擇極端的爆體而亡,宛如是向2013烏煙瘴氣的鬼島進行最耐人尋味的抗議。基隆小鴨秀,活脫是一齣戲劇張力十足的鬼島鬧劇。不過,鴨既然爆了,那就來談談雞吧! 古語「食色,性也」的最佳結合,表現在香港話的俚俗之語中。香港人把男性工作者慣稱之為「鴨」,女性工作者則稱之為「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