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編輯推薦
連絡我們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Thinking-Taiwan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Toggle navigation
FB
contact
rss
簡體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編輯推薦
熱門文章
政策想想
教育文化
環境經濟
財政金融
全球脈動
國防外交
司法人權
媒體觀察
休閒育樂
政黨政治
主權兩岸
中國問題
社會安全
時事想想
想想副刊
文化研究
書評書介
歷史書寫
運動休閒
電影戲劇
音樂藝術
漫談時事
專欄作家
公民平台
简
熱門
首頁
文章分類
分散式能源
藍弋丰
2 月 19,2014
【能源思考題】(十一):鐵沉於水,但船呢?
鐵會不會浮在水上?那鐵做成的船呢?歷史上,有段時間,人類曾經認為怎麼可以用會沉到水底的材料造船,堅持用木頭造船,但是到現在,鋼鐵造的船在各大洋趴趴走。 鐵的比重比水重,鐵塊會沉到水底,這是科學,但是用鋼鐵造船的辦法,那是科技,科學定律雖然是不變的,但人類的科技卻會一直進步。 過去以LED背光的面板剛推出時,產業界不是懷疑就是嘲笑,說那麼貴誰會買,言猶在耳,才沒幾年,...
藍弋丰
2 月 12,2014
【能源思考題】(十):工作回流,能源也有責?
年初,鴻海董事長郭台銘暢談其 2014 年相關的投資想法,其中包括計劃在美投資十代面板廠,產業界猜測這是因為蘋果近來開始把生產線挪回美國本土,鴻海身為蘋果公司的主要代工廠,也得跟進。 想當初,歐巴馬曾問蘋果能不能把製造挪回美國,得到的答案是「不可能」,不只當時的賈伯斯如此當面回絕,整個上游供應鏈也都在嘲笑歐巴馬根本不懂產業,怎麼可能把整個產業鏈都搬回美國去呢?...
環境經濟
藍弋丰
1 月 08,2014
【週三想想】能源思考題(七):怎麼叫做穩定?
台灣人對「穩定」有種幾近於不理性的執著,回想高中時代,父母總是說,要拼盡全力,晚上不睡覺,考上第一志願,以後就能過「穩定」的生活,第一志願在我們三類組來說,指的就是醫學系,說是「穩定」的生活,因為認為醫師有確定的收入來源,父母們覺得這樣就是「穩定」的生活。 但是,生活不是只有收入,當我們辛苦念完醫學系,才發現,經常值班到半夜,勞累過度讓醫師平均壽命比一般人短十年,醫師第一線接觸病人,...
藍弋丰
12 月 11,2013
【週三想想】能源思考題(五):可不可以不要錢?
能源政策是要向後看50年,如果看不到50年後的趨勢,至少要跟上20年後的趨勢,如果看不懂20年後,最起碼,不能老是用20年前的觀念在看事情,這就是我們要討論分散式能源,以及各種新能源、節能技術發展的原因。 但是,有人說,台灣人最愛「摳死當」(cost down),輜珠必較,而且沒有遠見,連產業本身升級必要的研發投資都捨不得花了,還花到節能或自有能源去? 從更大的觀點來看,...
藍弋丰
11 月 27,2013
【週三想想】能源思考題(四):效率比供給更重要
分散式能源的想法並不是一個新想法,就以台灣來說,從20年前開始,就有過小型分散式電網的主張,但以往從來未成氣候,為何近年來突然成為一股沛然不可擋的潮流? 原因之一是技術方面的進步,以往以燃煤、燃油為基底,電網調控以小時為單位,唯一能維持運作的辦法就是電網越大越好,自然會發展成「恐龍時代」。 在20年前,要發展小型分散式電網有實際上的困難,或可說根本不可能。就像大型恐龍依賴體積極為龐大,...
藍弋丰
11 月 20,2013
【週三想想】能源思考題(三):沒有電網,照樣有電?
前回我們談到「有手機沒市話」的狀況本來從落後國家開始,但是發展到最後美國也將要終結所有電話線。那麼,分散式能源的發展是不是也從落後國家先開始?我們就先從印度來看。 我們知道印度有 10 億人口,但你可能不知道,10億人之中,有高達 44%沒有電力網路,這些無電可用的窮人,分別住在印度 12 萬 5 千個鄉村地區。 沒有電力網路怎麼辦?過去,他們往往仰賴小型燃油發電機,或是以煤油燈照明...
藍弋丰
11 月 13,2013
【週三想想】能源思考題(二):從電話線消失說起
上週告訴各位:全球的電力公司主管多數認為電業已經到了全盤改變的關頭。這個改變到底是什麼,上回說:全球電業主管們擔心的是「分散式能源」。 想必許多第一次聽到這個名詞的朋友還一頭霧水,這週延續上回的話題,我們將一起繼續思考這個題目,但,讓我們先賣個關子,先擱下電業,而從電信業開始談起。 記得一個老笑話嗎? 從前,有台商到中國偏遠鄉村,臨時想起有事要聯絡,去跟村民借電話,...
‹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