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編輯推薦
連絡我們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Thinking-Taiwan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Toggle navigation
FB
contact
rss
簡體
Thinking-Taiwan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聯絡我們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編輯推薦
熱門文章
政策想想
教育文化
環境經濟
財政金融
全球脈動
國防外交
司法人權
媒體觀察
休閒育樂
政黨政治
主權兩岸
中國問題
社會安全
時事想想
想想副刊
文化研究
書評書介
歷史書寫
運動休閒
電影戲劇
音樂藝術
漫談時事
專欄作家
公民平台
简
熱門
首頁
文章分類
媒體改革系列
安德毅
12 月 28,2012
台灣新聞自由沒惡化? 勇夫部長愛說笑!
2012年12月18日在介紹台灣官方國家人權報告英文版時,馬英九總統指稱在他任內,台灣新聞自由一直「在國際名列前茅」。當時,本人以國際新聞服務社(Inter Press Service - IPS)記者,與台灣新聞記者協會常務委員身分,針對媒體壟斷問題,請教馬總統時,他卻避重就輕回答。 當時我的問題重點,放在馬政府要如何落實其在「公民與政治權利國際公約」與聯合國「人權事務委員會」...
媒體觀察
許建榮
10 月 26,2012
台灣媒體「香港化」:現在進行式
中國國民黨政府自1949年遷移到台灣以後,就嚴厲控制傳播媒體,一直到1988年解除報禁,台灣新聞自由才算是跨出一大步。新聞自由是對極權政府的最大威脅,也正是如此,國民黨能在1986年允許反對黨民主進步黨的成立,接著在1987年解除戒嚴,但遲至1988年才解除報禁。1992年,被稱為「思想叛亂罪」的刑法100條修正案通過後,台灣才得以享有完全的言論自由。至此,台灣的新聞自由才真正的落實...
媒體觀察
劉夏如
10 月 20,2012
日本媒體改革進行式:報紙與電視的數位大革命(下)
2007年1月問世的「niconico動畫」(日語:ニコニコ動画,乃正式登錄的商標名號,一般暱稱「NICO動」)是一個類似YouTube, USTREAM的影片分享網站,由NIWANGO公司經營,該公司董事即為日本最大BBS「2ch」的創辦人西村博之。 「NICO動」網站內容實際分「動畫(自製影片分享)」、「生放送(NICO動團隊製作的網路直播)」、「靜畫(漫畫插圖電子書)」、「...
媒體觀察
,
主權兩岸
許建榮
10 月 17,2012
蘋果的美麗與哀愁
2001年,壹週刊進入台灣,香港狗仔文化正式入侵台灣(台媒說法),政商名流人人自危。2003年,蘋果日報更衝擊台灣報業生態。2012年,黎智英決定出售壹週刊、蘋果日報、壹電視,退出台灣市場。 戒嚴時期,老闆身兼國民黨中常委的聯合報與中國時報幾乎壟斷全國性報紙市場。1979年8月,中國時報宣布該報發行量超過100萬份,在1986年9月1日則宣布達到120萬份;聯合報不甘示弱,...
全球脈動
佛國喬
10 月 06,2012
淺談法國報紙的新聞專業自主
我在法國平日所看的報紙,主要是《世界報》(Le Monde)、《解放報》(Libération)、與《Mediapart》這三份,目前還是其中二者的訂戶;這三份報紙都不是由大財團所操控,並因而有一定的「新聞專業自主」,對我而言這是信任其內容的基礎。 三份報紙的另一個共同點是:均有黨派色彩,在大選時一致傾向擁護左派候選人,三者發行量相較於法國人口數分別約是0.5%、0.2%、0....
楊虔豪
10 月 04,2012
誰愛女主播? 南韓MBC罷工半年 高層秋後算帳
南韓第二大電視台MBC(註)工會於今年1月底開展了大規模罷工。這波抗爭持續至7月中,長達半年之久。罷工之火起於MBC記者們對現任社長金在哲的不滿。 MBC的新聞及調查報導節目向來具強烈批判色彩,在南韓三家地上波電視台(相當於台灣的無線電視台)中獨樹一格。但是被員工視為「親政府人士」的現任社長金在哲,在2010年被電視台董事會選任後,晉用多位立場相同者,並提拔至管理階層,...
媒體觀察
佛國喬
10 月 04,2012
台灣媒體裏的中國幽魂
戰後以來,除了少許敢與中國國民黨對立的媒體之外,中國民族認同一直是台灣媒體界最核心的工作宗旨,余紀忠、蔡衍明都不諱言對於台灣被中國併吞的期待,王效蘭則直說「別叫我台灣人」、「你們台灣人真可惡」(後者指尖閣諸島爭議);認同本身無可厚非,但支撐該認同的權力機制如何運作,就值得大大檢討了。 《戒嚴遺產》 在兩蔣時期,這類媒體一直與國民教育洗腦工程互相支援,並且憑著「...
蘇正平
10 月 03,2012
兼併壟斷聲中 新聞專業如風中之燭(下)
無論如何,私營媒體總是會面臨私利與公益的衝突,為了處理或避免這樣的衝突,除了訴諸新聞專業的傳統之外,有的歐美報業也會從制度上發展出不同處理方式。 從政治上著手,讓某些媒體公共化是一條途徑。法國的法新社是公共性質的新聞通訊社,歐洲國家有強大的公共廣電媒體,但公共的報業則幾乎沒有聽說。 可是歐洲國家有一些著名的報紙,是由非營利的基金會持有的,例如英國的衛報和德國的法蘭克福廣訊報。...
蘇正平
10 月 02,2012
兼併壟斷聲中 新聞專業如風中之燭 (上)
解嚴之後,台灣開始有政黨競爭,媒體也群起爭鳴。美國人權組織「自由之家」這幾年都把台灣列為亞洲享有充分新聞自由的國家,但是最近眾所關注的「旺中案」卻讓人擔心,這裡所說的新聞自由會不會只是報老闆的新聞自由。 新聞圈內的人大多有聽聞,這期間電視台絕少,或完全避掉「旺中」的負面新聞,是因為有與旺中相關的人打電話關切。他們這麼聽話,是因為電視頻道的生計,掌握在已形成壟斷的系統商手裡。...
媒體觀察
呂東熹
10 月 02,2012
記者更加沉默 媒體工會更加式微
近月來,因為旺旺《中時》併購中嘉事件相關效應,引發新聞界在9月1日記者節發起大規模遊行。這是繼18年前,因《自立》經營權移轉之後,新聞界再次走上街頭,而且規模更甚18年前。 緊接著,香港《壹傳媒》集團在9月3日宣佈,正與第三方洽談台灣壹傳媒集團灣三家平面印刷之購買事宜。10月1日下午,壹電視宣布易主,由有線電視系統台三大霸主之一,年代電視董事長練台生接手。這兩起事件,...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