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編輯推薦
連絡我們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Thinking-Taiwan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Toggle navigation
FB
contact
rss
簡體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編輯推薦
熱門文章
政策想想
教育文化
環境經濟
財政金融
全球脈動
國防外交
司法人權
媒體觀察
休閒育樂
政黨政治
主權兩岸
中國問題
社會安全
時事想想
想想副刊
文化研究
書評書介
歷史書寫
運動休閒
電影戲劇
音樂藝術
漫談時事
專欄作家
公民平台
简
熱門
首頁
政策想想
政策想想
社會安全
藍森
2 月 18,2016
【時事想想】 緊急救援180小時(下)-我們的惡夢,家屬的悲痛
悲傷的白板 前進指揮所裡,掛著一面冰冷而悲傷的白板。 白板塞滿了密密麻麻的字跡。每個字代表著每位家屬通報協尋的受困家人。白板旁,黏貼著一張更殘酷的黃紙。左側標示著待救人數、救出人數;最右側的,則是持續在增加的OHCA(到院前死亡)。 每多填上一個OHCA數字,救災同仁的心情,就再跌落一次谷底。 前進指揮所設立後的前3天,家屬多聚集在辦公室前,張著焦慮、急迫的神情,...
社會安全
藍森
2 月 17,2016
【時事想想】 緊急救援180小時(中)-災區最美的心
進駐災區後第一小時內,維冠大樓災變現場的「前線指揮所」隨即啟動。這個前進指揮所是在緊急狀態下,市府向鄰近住戶商借來的。 當市府人員向屋主提出借用申請時,曾姓屋主二話不說,操著台南腔台語,展現台南人的阿沙力性格:「好,讓你們用」。旋即打開鐵捲門,清空一樓空間,方便10多位救災指揮人員進駐。 這一駐紮,長達9天,每日24小時不間斷運作。即便在除夕夜,前進指揮所仍燈火通明到清晨。...
文化研究
,
社會安全
陳怡秀
2 月 17,2016
【日本想想】 軍艦島、犬島廢而不棄──日本廢墟經驗談
位於基隆的阿根納造船廠,雖然早已廢置不用,仍是許多當地居民與廢墟迷的私房景點,但15日下午突遭拆除,縱使有基隆市長林右昌臉書即時震怒,怪手一下,早已無力回天。為什麼這類憾事,總等到被破壞摧毀後才驚覺、才惋嘆呢?以下來分享我所認知的日本,如何面對「廢墟」。 1980年代中期,由於日圓急速升值,雖然不利出口,但國內投機風氣旺盛,新建築計畫四起,經濟指數在帳面上看似一陣欣欣向榮,...
教育文化
,
環境經濟
謝宇程
2 月 16,2016
【學與業壯遊】 事業才是人生重頭戲,「產業領域」課程怎麼教?──《大學的藝術》之二十
無論在大學就讀哪一類學科領域,在發展個人事業後,都要經歷打散、重新選擇、再次積累的過程。大量的畢業生,帶著某科系的思維、知識,進入乍看不相關的產業,承擔看不出明顯關聯的職能──學工程的進入行銷或業務、文學系的進入企業、資訊背景的也可能轉考公務職。在畢業後發展事業的選擇,難度、複雜度、挑戰性,一點都不亞於一次學測指考。 學校可以如何幫助學生做好準備、瞻望未來?也許可以考慮:「產業領域」課程...
環境經濟
,
社會安全
藍森
2 月 16,2016
【時事想想】 緊急救援180小時(上)
地動山搖 2月6日清晨3:54,我莫名驚醒,有種忐忑的不安,彷彿有大事正在醞釀。 3分鐘後,住家整排透天厝像坐在一塊波動的海綿墊上,劇烈搖晃,牆壁轟然作響;天花板的吸燈被震得搖搖欲墜;路上車輛,被搖得警報器大作;原本漆黑的窗戶,瞬間亮燈。靜謐的黑夜裡,依稀聽到有鄰居驚恐大叫:「大地震了!」 接著,臉書訊息聲不斷響著:地震、地震、地震。數分鐘後,...
社會安全
蔡榮裕
2 月 15,2016
台南地震救災裡的人性:歷史傷痕處理的心理遺跡和紀念碑
災難後要救的是什麼? 天地可以包容人,但也是無情的。災難無情,做為有情的人類要做什麼和不做什麼才是救災呢?災難後要救的是什麼,除了有生命的人和動物之外,顯然地由這次台南在地震後的處理過程,我們也看見了一些不同價值更明確浮現出來,試著以文字將它們描繪出來,雖然任何價值都涉及選擇,而且是主觀的選擇。 不是不哭就是好的,也不是一定要哭,每個人有自己的過程。這句話是什麼意思?...
教育文化
,
歷史書寫
許又方
2 月 15,2016
重見北門,人文才有天光
被「禁錮」長達三十九年的台北「北門」,終於在忠孝橋引道(北門高架橋)拆除後「重見天日」。在筆者看來,北門重現的意義不僅止於交通,更具歷史與文化的深刻意涵;同時,也啟發某些關於「人與城市」的哲學思考。 北門又名「承恩門」,建造於清光緒10年(公元1884)年,是目前世上僅存的閩式碉堡城門。它既見證老台北「大稻珵」的興衰,同時也見證台灣從清領、日治、國府遷台到民主化發展等百年滄桑歷程,...
全球脈動
張桂禎
2 月 14,2016
素人崛起替美國大選拉開了序幕
台灣在上月中剛結束總統選舉,地球另一端的美國正如火如荼地進行總統初選,民主黨兩強相爭的態勢明顯,共和黨除了川普暫時一枝獨秀外,其餘候選人的戰況仍屬混沌。至今為止,已進行的初選—愛荷華州和新罕布夏州,受到全美矚目,但選戰才剛開打,在這兩場告捷的候選人,不見得能在最終出線,美國政治的瞬息萬變,十足玩味。 先談談共和黨在這兩個禮拜發生了什麼。二月一日的愛荷華黨團會議,克魯茲拔得頭籌、...
社會安全
林耀盛
2 月 12,2016
往日崎嶇還記否? ──災後心理重建
就在小年夜凌晨,南台發生「26」強震。我們共同歷經災傷時刻與黃金救援時間的拉扯,媒體不斷報告罹難者、存活者和失蹤人數,將苦難化約為數字。事實上,每一個苦難都是獨特的苦難,但沒有獨特的苦難,如此看似悖反的命題,正適切描述苦難的處境,從未被完整紀錄書寫,只是階段性的詮釋。創傷所造成的震驚,仰賴一套包含歷史、政治、媒體等複雜機制所構成,無法透過心理病理邏輯予以單一性的理解。救災現場的急迫性、...
教育文化
,
文化研究
江芝華
2 月 05,2016
有法無人憐的考古遺址
去年靠近年末時,因為蘇花替代道路在興建過程中所引發工程與遺址保存間的爭議造成社會輿論的討論,考古家與工程單位為著誰才是造成蘇花替代道路工程延宕的罪人互相指責,社會輿論則環繞著遺址指定、移動附屬設施、尊重搶救發掘三點討論。日前民間團體前往交通部前舉行記者會,交通部回應更改路線需要付出大量金錢及時間成本,但仍承諾將思考移動附屬設施的可能性。文化部則以遺址須先獲得地方政府指定,...
‹
…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