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編輯推薦
連絡我們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Thinking-Taiwan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Toggle navigation
FB
contact
rss
簡體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編輯推薦
熱門文章
政策想想
教育文化
環境經濟
財政金融
全球脈動
國防外交
司法人權
媒體觀察
休閒育樂
政黨政治
主權兩岸
中國問題
社會安全
時事想想
想想副刊
文化研究
書評書介
歷史書寫
運動休閒
電影戲劇
音樂藝術
漫談時事
專欄作家
公民平台
简
熱門
首頁
熱門文章
熱門文章
文化研究
陳力綺
1 月 24,2019
【波蘭想想】吃完飯要續攤,就去小酒館吧!
來波蘭以前,我去夜店的次數屈指可數,每次去都好像是去探險似地。對夜店的印象不外乎是撲鼻的煙味跟吵雜的音樂聲,當然還有穿著光鮮亮麗的人們。不過我對沙發酒吧(lounge bar)的印象卻是極好的,昏暗柔和的燈光、好喝的調酒,周圍又播放著我喜歡的爵士樂,有時還會有現場表演。尤其在微醺的狀態下,跟幾個好友一起度過愉快的週末夜晚,頓時洗淨了累積一整週的疲倦跟壓力!不過很多沙發酒吧一杯調酒動輒就要二、...
文化研究
邱振瑞
1 月 24,2019
【日晷之南】迎向不凡的經典:辻善之助《日本佛教史》(十卷本)
我自認是個怪人,平時以鼓吹購書運動為樂,每年數次到日本各地古舊書店找書,盡情履行愛書人的任務。此外,我也把這種遊歷視為是有益身心的活動。如果我們從現代取得書籍的便捷管道來看,以現代和古代的環境與之相較,那麼現在的條件顯然來得便利百倍。或許正因為如此方便,使得我們愈來愈難體會「舟車勞頓」這個詞彙的物質意義。長年以來,我一直有一個念頭,很想購買一套《日本佛教史》,因為我希望藉助歷史脈絡清晰的通史引領...
文化研究
張肇烜
1 月 22,2019
【人心人術】97歲仍幫人看病!謝春梅醫生:是我最快樂的事
在苗栗公館有一位高齡97歲的老醫生謝春梅,當年因為父親一句話:「鄉下沒醫生」,從1945年回到故鄉行醫直到現在,365天幾乎全年無休,宛若「地方守護神」。人們問他何時要退休?他說:「一定要做到我能做的最後一刻為止!」 「快樂是什麼?」對97歲的謝春梅醫生來說,「幫人看病,是我最快樂的事」。 生於1922年的謝春梅是一位佃農之子,從小家境非常貧困。他喜歡讀書,...
運動休閒
阿宏叔叔
1 月 20,2019
【野球人生】從無到有最艱辛!柬埔寨棒球現況
棒球是台灣號稱的國球,在台灣其實不很普及,靠少數人奇蹟般地發展到很高的強度,事實上,台灣人以「嘴」參與棒球的人居多,頗符合目前的國情;中國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強國,很多事情受到政府重視的時候,可以獲得國家的龐大力量來扶助,中國棒球發展了二三十年,儘管受到重視,也難以一步登天,這幾年中國棒球大量接納大聯盟體系的協助,才出現顯著的起色,但知道棒球的人仍舊不多,有一回阿宏請人打聽關於中國棒球的資訊,...
全球脈動
楊虔豪
1 月 17,2019
【首爾想想】 「任重道遠」成為南韓年度成語…背後意義何在?
又到了年末年初關頭,送走2018,邁向2019年,回顧過去的日子,要如何以簡短一句話來標記?南韓《教授新聞》連續第18年,公開由學者們所票選的年度最具代表性成語,2018年以「任重道遠」位居榜首。 「任重道遠」出自論語‧泰伯篇中,曾子的一句發言:「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亦即,讀書人因為擔負的責任重大,不能沒有堅毅心智。「任重道遠」指的就是責任龐大,要走的路還很遠。...
文化研究
邱振瑞
1 月 16,2019
【日晷之南】從黑格爾到費爾巴哈
基於某種時間的壓力,我手上一得空,便要整理雜亂的書庫,否則真的快堆得寸步難行了。平時,我甚少運動或健步養生,以前還抽空到游泳池,游個八百公尺,健壯肺部兼瘦身,試圖消減哮喘的發作,只是這些運動,現在全成明日黃花了。於是,我想既然失去戶外活動的動能,不如整頓書籍的秩序,將它變成室內運動,以此來鍛鍊手臂和大腿的肌肉群,看自己坐在電腦前打字的時間,是否真能增長?但有一點是確定的,那就是厚積的灰塵,...
文化研究
,
音樂藝術
李政亮
1 月 16,2019
【在博物館看見日本動漫】從人間視角看神樣的手塚治虫
「外國人多以異樣的眼光看待日本人對漫畫的著迷,外國人之所以不看漫畫,答案之一便是因為他們的國度沒有手塚治虫。」 一九八九年二月九日手塚治虫結束他在人間六十一年的生命,隔日,《朝日新聞》就以這句話向手塚治虫致敬。 手塚治虫是日本動漫史上神樣的人物,他所創造的原子小金剛、小獅王、怪醫黑傑克、少女漫畫緞帶騎士不但是日本經典動漫,也是台灣五年級生的集體記憶。這樣一位神樣級的人物,...
文化研究
陳怡秀
1 月 16,2019
【日本想想】出家人不打誑語,但「#穿僧衣也做得到」幽默抗爭!
一般人對「和尚」的印象,大多都是寺廟中嚴肅正經、清心寡慾的一面,不過最近在日本Twitter上,出現了許多僧侶們身著僧衣高速跳繩、前空翻甚至是秀雜耍的影片,彷彿一場大型的網路才藝展示會,這些貼文中都附上了同一個hashtag—— 「#穿僧衣也做得到」(#僧衣でできるもん),規模擴及日本全國,其實是一項走幽默基調的「抗議」串連活動呢。 事情要從2018年9月16日開始說起,...
環境經濟
陳怡秀
1 月 09,2019
【日本想想】質感高低誰來評斷?「觀光代言人」學問大!
最近台灣上演了一連串的「觀光代言人」爭論。資格標準何在,每個人心中都有一把尺,重要度或在意與否也是因人而異,如何選人是一門學問,就算未被賦予實權,該者的形象、風評、言行,也會影響該城市或團體的形象,尤其若以「國際都市」自許,更是不可不慎。以下就分享一些我在日本所看見的「觀光代言人」們。 觀光大使或代言人大概可簡單分為「該市出身的名人」、「對該市抱有滿滿愛情者」、「原本就有大批粉絲,...
歷史書寫
張肇烜
1 月 08,2019
【人心人術】一代仁醫!台灣精神醫療開拓者葉英堃
感恩為這片土地付出的每一個人!他是台灣第一代的精神科醫師,也是台灣精神醫療的開拓者;葉英堃醫師是台北市立療養院的創院院長,經過20年的努力將一間原本位於五分埔公墓旁的療養院,成功轉變為台灣及亞洲最重要的精神醫學重鎮...... 精神醫學在過往的台灣,是很冷門的領域;台灣早期甚至「神經」與「精神」兩科沒有分科,對於精神醫學一知半解,幾乎是最落後的醫學領域之一。...
‹
…
306
307
308
309
310
311
312
313
31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