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人ê自由魂

友善列印版本

史明歐里桑第一次見到我與士博的孩子時,給了澄澄一個評語,他說:

「這是一個自由款的孩子。(che-si chi̍t-ê chū-iû ê gín-á)」

看著超不安份,拼命動來動去、四處爬的澄澄,我心裡想著歐里桑果然是有念過哲學的人,評論用詞跟一般活潑、可愛、活骨(o̍ah-kut)真是有差。自由的孩子,聽起來很開闊,也把出生不久的這位小妞形容得恰到好處。

後來想想,「自由」二個字,大概也是歐里桑一生追求的目標。「臺灣民族主義」、「臺灣人出頭天」的背後都是由「自由人」的概念所支撐,這是在大正民主浪潮下,經過修身教育概念洗禮的歐里桑終其一生所做出對於「人」的實踐。

而這也是我與歐里桑第一次見面時,真正的震撼所在。我的臺灣意識發展不晚,但認識歐里桑卻很遲,大概要到歐里桑在日本生病昏迷、返回臺灣,才真正認識這位「老大人」。後來跟了口述史訪談,本來還以為像他這樣一位終生致力於獨立建國的長輩,會一直強調臺灣認同。沒想到史明歐里桑卻說:「要先做一個好的人,再做一個好的臺灣人」。

然而,這位把「人」放在「臺灣人」以前的人,卻就這樣為了讓大家可以「成為臺灣人」的理念,奮鬥一百年,奮鬥一輩子。

歐里桑最為人所知的是他波瀾壯闊的一生。光是認識日治時期臺灣文化協會中的諸多同志,直接稱他們為叔伯這件事,就不知道讓我們這些臺灣文學研究生有多麼神往,更別說他棄醫前往早稻田大學學習,後來又前往中國、成為共產黨的情報人員、游擊隊,親眼見到土改的慘況。從中國逃回臺灣,又從臺灣逃到日本。歐里桑的經歷,很少人能不瞠目結舌的吧?但是史明說起來卻總是語氣平常,甚至不將這些經歷作為談資。

每當有年輕人拜訪新莊的時候,他總是問起對方的科系,然後先拿出《西方哲學序說》希望年輕人能好好讀書。眾人仰慕歐里桑的獨立建國理念和實踐而去拜訪,但最後都被勉勵要好好讀(哲學)書,其實每次見到這個情景,我內心都覺得好笑和有趣。當這年頭「天然獨」好像逐漸成為一個先驗條件之時,史明反而說讀書、成為一個「好的人」比成為「臺灣人」還重要!

如何成為一個「好的人」?我想這個問題在歐里桑的心目中是一個哲學問題,也是和臺灣如何獨立這個理念是彼此連動的。歐里桑雖然說革命需要理念、立場,但他始終不把革命理想化、虛無化;歐里桑一直清楚:革命和經濟、現實生活是一體之兩面,更是大眾每天都在面對的課題,所以他也很少以共同情感作為號召,反而是從實際的層面談臺灣人如何形成。哲學當中關於封建體制的辯證以及革命的觀點,支撐了史明建構臺灣民族主義的理論基礎。但是,我還是要再一次地強調:

哲學中對於「人」的討論,才更是影響歐里桑一輩子的核心。

作為一個人,歐里桑總是很溫暖的對待每次見面的對象,更盡所可能的記起對方的生活現況,記住每一個人,素樸地貫徹自我的理想。我覺得他可以說一輩子都在實踐「自由人」的哲學概念。因為渴望自由,所以希望臺灣有朝一日能擺脫殖民枷鎖;因為理解自由,所以認為人應該有獨立思考的能力。

「自由款」不是一個形容詞,是一個祝福與期待。謝謝歐里桑,能跟您認識交陪是我的榮幸,如今您也是一個自由的人了,期待有朝一日再聽您開講,聽你那一句我們最熟悉的開頭:

「佇這个情形下(tī tsit ê tsîng-hîng hā)……」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