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年的味道

友善列印版本

過年,應該是小朋友最開心的時刻。不管在那個年代,小朋友收到紅包總是眉開眼笑。

曾經在1970年代擔任《中外文學》執行編輯的孫萬國教授,告訴我關於他小時候過年的故事。他說當時兄弟姊妹最快樂的事,就是家裡養很久的雞終於可以吃了。身為長子的他,在除夕就負責殺雞讓全家人有頓豐盛的年夜飯。我想,這就是我爸那個年代的過年記憶。

至於我的童年春節光陰,當然有了演進。

過年就是年糕、紅包與卡通

雖然放寒假就代表要過年了,但過年的氣氛,總要在阿嬤碾糯米做年糕時才會出現。除夕前兩天,我得守在爐灶旁添柴火,因為這兩天的爐灶忙著蒸甜年糕和鹹年糕。當時,我最喜歡偷偷挖甜年糕,反正阿嬤又不會發現,因為那個洞會在高溫下自動癒合。

除夕當天,家家戶戶都在大量用水,導致自來水水壓低,洗澡很不方便,因為要很久才能把浴缸裝滿足夠的洗澡水(我家浴室沒蓮蓬頭,但廁所有門)。洗完澡,雖然沒新衣穿,但也會穿上乾淨的衣服,準備吃年夜飯,等著領紅包。

領完紅包,就是乖乖地在家看電視,因為總覺得春節特別節目很精彩。一直到了晚上十二點,爸爸或叔叔放完鞭炮後,我才心滿意足上床睡覺。

過年期間,最快樂的事,莫過於電視台在早上的春節卡通長片。綠野仙蹤、愛麗絲夢遊仙境、白雪公主等等,就能滿足我小小的心靈。我想,這種心靈的滿足,應該不是現代小朋友可以體會的。隨著時代的推演,滿足小孩子心靈的條件也日趨不同。我爸的童年,一頓雞肉大餐可以滿足很多人;我的年代,幾部卡通、一口年糕就能夠讓我開心幾天;今天的小朋友,是要iPad、PS Vita還是Wii U呢?

講完小孩的春節,那大人們的春節呢?

鄉下大人們那個年代的春節,想的是什麼?我想,應該只是如何贏錢!

賭博 開始囉

其實,不只大人在想怎樣贏錢,小朋友也在想如何賺其他小朋友的紅包。春節時,雜貨店會販賣抽抽樂,我們就是利用這個來賺錢。我們稱抽抽樂為Obake,當時的繞口令是:Obake,Ji lao jia ge bei(Obake,吃完再去抽)。小學班上蔡清敏同學,成績總是倒數,但春節期間特別會做生意。他賣的Obake,從初一早上的60當開始賣,初一中午變成80當,初一下午變成120當;初二160當、240當、360當,初三就做起600當的生意了。至於我呢?沒生意頭腦的我,Obake的生意,連我妹妹都騙不了,所以只好自己抽牌、對獎、然後把獎品吃掉。

至於大人想贏錢的事,當然就是賭博。以前有人說國名縮寫ROC,其實是Republic of Casino的縮寫。Casino的由來,也和台語有關。根據馬路消息考證,華人到美國舊金山和澳洲新金山(墨爾本)淘金時,有了錢就喜歡聚賭。每次聚賭前,大夥就會大聲吆喝「開始囉」(福建話),呼朋引伴聚賭。西方人聽到華人喊「開始囉」,就知道開賭了;於是,西方人就把賭博叫做casino。以上當然是笑話一則,不過華人愛賭,也非新鮮事。南半球最大的賭場是墨爾本Crown Casino,賭客以華人為最大宗,所以賭場內提款機,以及規勸賭博要節制等標語,都有中文標示。

過年時,不只村莊內聚賭,隔壁村莊、鄉鎮亦然。村莊內,公然聚賭的場所集中在兩個雜貨店鋪,賭的內容大概是撲克牌21點、撲克牌撿紅點、雜胡仔(台語,不清楚正確詞彙)、十八等等,其中,最多人賭的就是連骰(台語:連斗啊)

村莊的聚賭人潮,包含了務農村人與返鄉的出外人。在那個年代,大家口袋都荷包滿滿,有著大把鈔票賭博。當時的鄉村經濟,其實真的很不錯,尤其1980年代,栽種蘆筍的農戶都能攢不少錢。

十多年前,村人和附近的鄉鎮在過年已經不賭了,是他們不想賭嗎?絕對不是!日治時期,台南州警務部在1928年出版了《台湾の賭博と無頼漢》(台灣的賭博與無賴漢),這本書詳細記錄台灣人近百種賭博方式,內容詳細到令人目瞪口呆,原來台灣人這麼好賭。

為何現在村人在春節不賭了?因為隨著大家樂和六合彩的崛起,原本村人只在過年賭博的習慣,變成每週可賭好幾次。很迅速地,短短數年間,村人的財富已經集中到隔壁村莊經營大家樂的莊家手上;加上農村經濟轉差,在都市工作的青年也只能領低薪;接下來的春節,由於缺乏賭博資金,聚賭的人潮早已不再。

長大後的過年,就是大家一起塞車回鄉下,每天看著無聊的電視;不然就是,大家一起塞車去遊樂區、風景區。現在每到過年,不少童年玩伴心中都嚷著同樣的話:過年好無聊。

因此,如果你正在春節期間閱讀這篇文章,我想,正在過年的你,一定也很無聊。因為,過年的味道,越來越淡。過年,現在對很多人而言,只是長假的一種;對我而言呢?我還是只想看綠野仙蹤。

關鍵字: 卡通過年年糕紅包賭博春節casino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