仗著知識嘲笑人?──炎亞綸地震事件的一些反省

友善列印版本

關於炎亞綸地震事件,由於他錯把暴雨當作地震的成因,引來許多人的調侃與嘲諷。筆者針對此一事件提出一些看法,希望與讀者分享。筆者的背景與教育機會公平、知識社會學有關,本文的討論會與上述概念的精神相關。

話先說在前面,筆者認為此一事件可以分為三個層面來討論:

1.    炎亞綸不知地震是由板塊運動所造成

2.    炎亞綸沒有蒐集資料去支持自己的觀點

3.    炎亞綸在承認錯誤方面有一些問題

本文主要集中討論在第一個層次,其他兩個層面礙於篇幅,討論較少。

筆者在初獲得此訊息時,以及網友的回應時,其實也覺得十分莞爾,不過經過一些反省之後,心中產生了一些觀點,本文旨在與大家分享我的心得。

在台灣,我國的教育脈絡是非常升學競爭導向的,而且高低分組的學業成就有相當大的落差。這樣的現象,其嚴重性不只與教育公平相關,也關乎社會正義。

我認為,此次的事件,所引起的許多對炎亞綸的人身攻擊,是一種在學校裡有成功經驗者的「驕傲」,是一種別人不如我的感受。或許,這樣的嘲笑心理也出自我們在中小學早就知道這樣一個知識,而他竟然不知道,這樣簡單的想法裡。但是,在台灣,有些基本的知識,可能真得有人在接受完九年獲十二年國教後,還是不會知道。如果我們懷抱著瞧不起、鄙視的心態,去看待畢了業、出了社會卻還沒有得到此一基本知識的人,我們所表現的其實是一種班級內學業成就落差,所導致對低成就學生歧視的一種延伸。

當我們身處的社會,有越來越多知識,變成「一部份人」所認為的「常識」,這真得是件好事嗎?如果,社會當中掌握話語權者,視學校老師有教過的知識為常識,少去關注那些在教室裡失敗的人,那麼我們對於他人沒有常識的指責與非難,很有可能變成一種對於學習弱勢、未獲得基本知識者,人格尊嚴的一種侵犯。

討論至此,我想先提出我的一些意見與問題。為什麼接受完國民基本教育,卻沒有完整學習到國家規劃的基本知識?我們是否應該更認真的檢討國家所提供的學校教育是否有效?或許像炎亞綸這樣的人不是少數,只是那些尚未取得此知識的人的沉默螺旋罷了?為什麼我們會覺得別人(或許特別是名人)犯錯,值得進一步的追蹤?這與整個社會文化脈絡相關,但我認為這些相關問題的思考,是身為社會一份子必要且責無旁貸的。

另一方面,炎亞綸針對地震的原因提出自己的看法,相信有許多人和我一樣,一開始直接的將他的說法,與記憶中教科書的內容核對,發現他與教科書的內容不符,我們抓住他錯了,我們的「分數/智力/成就」高過他了。我們對他的嘲諷,如同嘲笑答錯題目的人,是非常考試導向的評價模式。我們藉由把別人比下去來獲得想要的成就感,而不是去幫助別人求知,同自己一起獲得知識。此外,在科學實驗的精神方面,我們或許也是缺乏的,在試圖蒐集資料來證實自己或他人說法的真偽、與他人一同學習,接受他人意見,我們或許同炎亞綸一般,表現得並非優異。

本文並不是在批評任何人,但希望我們可以對於自己的一些做法有更多的體察,能對於「不知道」某事的人有更多的尊重與包容。相信我們可以不必追求勝過、有資格指正別人,而能在一個勇於認錯、接受異議、平等溫暖的社會一同學習成長。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