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性戀,你為何不生氣?

友善列印版本

第十二屆臺灣同志大遊行於日前(10/25)凱達格蘭大道舉行,以期社會能深層反思同志議題。然而,自臺灣伴侶權益推動聯盟發起多元成家草案至今,「同志是否能結婚成家」、「多元成家又是否會敗壞風俗」等議題仍然充滿爭議,對照當前反同志運動脈絡,同志爭議及其內涵仍有待認真看待與尊重,其次,針對臺灣守護家庭大聯盟(以下簡稱護家盟)之反同及恐同行為,所表現的政治立場不僅表露出對臺灣同志歷史脈絡所產生的無知,更是一種偽道德式的意識形態,面對反同者假「異性戀」一夫一妻制之名行公然歧視之實,身為異性戀的我們又怎能不生氣!?


 
尊重、無感或歧視?

根據護家盟「尊重同志,反對同運」之主要論點,強調應「尊重」同志並給予同理,但面對同運修法時卻極力否定,擔心修法過後恐造成社會道德與良善的崩解,筆者在此深深懷疑反同者似乎不諳「尊重」二字的真正涵意,所謂的「尊重」須是站在他人實際處境與脈絡之下進行理解且平等對待,因此諸如「我不喜歡同志,但是我尊重志」或「必須尊重同志,但反對多元成家」等論述似乎是既不合邏輯又相當悖反,試想一位心智健全的成年人究竟會在怎樣的情況下,一方面強調不喜歡,但是另一方面又此地無銀三百兩地強調尊重?反過來問,一個心志健全的成年人又能夠在怎樣的情況下一方面認真尊重他人,但是卻又真心不喜歡?說到底,反同者內心想要說的話難道不就是:「已經夠了!我沒辦法想像兩個男生或兩個女生彼此愛來愛去的情況!但是別怨我!我尊重同志!」

倘若這是異性戀反同者尊重同志的態度,那麼恰好揭露出護家盟及泛護家盟之異性戀的虛假尊重及彆腳之處:「我承認同志的存在就已經夠文明包容了,但是請滾出異性戀的視線!」但是如果這不是異性戀他們尊重同志的方式,那麼他們口中所說真正的"尊重"又真正指的是什麼?難道「尊重」面具的背後不就是無知?儘管這種無知色彩或多或少帶有一股中立與朦朧未明的天真色彩,但是不論他們究竟是不想知道或不願知道,竟仗著言論自由的假面具公開大肆歧視同志,最後還用以上對下的尊重口吻苦勸相合,而罔顧同志在缺乏平權的台灣社會中所承受的苦與難。這種一邊壓迫同志權益,但卻又一邊尊重同志的行為,筆者在此不禁大感佩服,不知護家盟是自我感覺良好還是自我扭曲。

訴求的曖昧與盲點

然護家盟真正擔心之處莫過於:(1)多元成家恐毀壞家庭一夫一妻制度。(2)恐怕造成多元伴侶而妨礙社會良善價值。(3)撫養孩童恐引發孩童對父母概念的薄弱與性別認同問題。

首先,如果護家盟真擔心一夫一妻制制度的崩解,那麼還請先處理臺灣中年婚姻危機、包養及非法援交等社會問題,因為就發生的時間來看,這些社會議題早在同運欲修法前已屢見不鮮見怪不怪。馬克思在《共產黨宣言》對庸俗資產階級的批判不禁令人莞爾:「你們認為共產主義的來臨就可能導致共妻,但你們現在不早就已經在共妻了嗎?」在庸俗的維多利亞時代,一個富有的資產階級要買一兩位少女的初夜並非難事,資產階級一方面強調尊重女人,卻另一方面把她們視為可被交易的財產,但是又指責共產主義是共妻罪惡之根源,同樣地,在反同者的眼裡,性氾濫與援交不只是在街頭上被默許,甚至還具有某種高度的親切感,嘗鮮、禁忌、誘惑在異性戀霸權社會中是一種炫耀式的象徵並且可被接受,難道這社會不早就在破壞你們自身所強調的道德,難道那些自允為異性戀者就可逕行享受禁忌的遐想或快感;但是卻不允許、甚至是公開嫌惡同志私下的魚水之歡,這豈不虛偽?

其次,反同者強調尊重同時卻將所有罪惡指向同志,筆者建議如果有足夠的經費與能力的話,為何不做一個全臺同志人口統計分析,去理解異性戀同胞與同志之人口比例為何?如果反同者認為少數且被欺壓的同志族群有能力去推翻廣大異性戀族群「國家兼政府兼教育兼警政兼行政立法單位」所捍衛的一夫一妻與社會價值,那麼他們似乎也看得起同志族群?也太尊重同志了!最後,針對孩童之撫養及性別認同問題,筆者認為目前更迫切須處理的問題應是幼嬰棄養。咦!棄養的人不都是異性戀嗎?反同者的擔心正好反映出自身的無知與霸道。

更甚者,反同者那虛偽式的尊重就好像說:「同志們,請好好活著,為了國家幾百萬人民的道德素養,你們就好好過完這輩子,你們不能結婚,忍著點,你們也不能有後裔,天佑臺灣!」在禁止婚姻與領養的恐懼背後,不僅反映反同者種種訴求的虛偽,更是對「同志物種」存在的恐懼。

尊重不應廉價

反恐者擔心同運恐詆毀家庭的功能與價值,但是「愛」才是一切的基礎,否則一切皆沒有任何意義。總結護家盟拒絕承認同志撫養孩童權利之論述,第一,正好暴露了異性戀同胞汲汲營營想將同志的生命政治與權力暴力抹殺;第二,他們以言論自由、假尊重的方式包裝自己對同志的恐懼同時卻又公開地否定同志,在尊重的背後是讓人痛心疾首的傲慢與操弄。語畢至此,其他異性戀知識分子為此難道不會生氣?

在缺乏對同志進行文化同理的理解和反省的情況下,在虛偽的尊重及同情背後,所潛藏的是各種訕笑、歧視與污名。

筆者熱切希望,異性戀及廣大社會大眾能夠重新反思台灣同志所處的苦難經驗,以及理解「成家」背後所賦予的平權意義;否則,任何的尊重都是廉價的。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