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獎作品】假如我是打簾村村長

友善列印版本

從前,有一個充滿稻米香的農村聚落,由於鐮刀使用量很大,聚落裡製造鐮刀的打鐵店因應而生,打簾刀、打簾刀較久之後自然成為聚落名稱「打簾村」。後來前人巫修齊先生開始種花、種樹,慢慢帶起打簾村花卉的好口碑,目前咱充滿花香味的打簾村正邁入休閒觀光時期,在我們田尾「公路花園」裡扮演重要的庄頭。

到我們這代時,鐮刀的意像已不復見,取而代之的是一輛又一輛的鐵馬,我們便是用那不停轉動的雙輪,闖過一片又一片的田野,繞過一條又一條的大水溝,追著成群結伴向南的候鳥回家。不只是我們小孩子愛騎,假日的時候更有許多外地的觀光客不辭千里的來這裡踩車,但我們始終不了解這滿是花草的村子究竟有什麼迷人的地方,直到離開村子住在滿是高樓的城市裡後,才開始懷念起每早被麻雀吵醒的藍天,懷念街道溢著草香的微風,懷念光著腳站在泥巴裡的溫度。

如果我是個能為打簾村做些什麼的村長,我想先帶村裡的孩子們一起認識我們生長的這塊土地。也許是透過和學校配合的戶外教學,或者是每個星期的固定導覽(當然,也包括來自各地的朋友),甚至是直接走入校園開講,重要的是讓每個人都能了解自己的家鄉,了解自己的根,知道屬於我們的故事,還有我們村子與眾不同的地方。舉例來說,我們這裡超過八成的居民從事園藝相關行業,有的種植路樹、有的栽陪盆花、有的提供種苗、有的製造資材、有的負責貨運。小小的一盆植物,其中所包含的盆子、土壤、肥料、植物以及各種交付到我們手中的服務,在這個村子裡都能找到專門的人處理,以及透過這些園藝衍伸出來的休閒農場、景觀餐廳、觀光列車等等,使村子充滿各式各樣的景色。另外,村子裡的每一塊農田都是最好的自然教材,為什麼田裡的菊花晚上要開燈?為什麼農夫收割後要種油菜花?又為什麼有的田裡要養鵝?每一個為什麼的背後,都包含著前人的智慧以及大自然間的秘密,等著我們一一去發現。我想,不論未來的我們會在哪裡,都還會記得自己的家鄉,記得那個充滿花香的村子,村子也隨時歡迎我們回家。

當村子得到村民的肯定時,大家會希望讓更多的人來認識我們的家鄉,這時候可以辦理一些活動讓各地的朋友一起來探索打廉村的美。譬如說攝影比賽,簡化參賽方法並清楚獲獎條件與頒獎資訊,讓大眾可以較容易參與這個活動以達到宣傳的效果。也想邀請各年齡層的學生實地參訪,透過他們的眼睛將不同面貌的打簾村用他們的方式呈現出來,或許是一首詩、一幅油畫、一張素描、一件雕刻作品,藉由常設的動態與靜態藝文活動,存放眾人的共同記憶並將之發揚光大,用創意改變農村,讓藝術融入生活。

很多人對我們村的印象就是「有很多很多的花店」。我常在想,如果能有一個整合平台將這些店家串聯起來,或許他們便會覺得整個村子就像是自己的花園一樣自在。這可能不是那麼容易,畢竟花店之間多少還是有些競爭,但我希望的是能做到某一程度上的互助互惠,讓打簾村變成一個有口碑品牌,讓大家一起成長、一起進步。網路行銷是現今不可或缺的,其中社交軟體的影響力更是極大,也許我們可以在網站上共同建立一個共同對外的窗口,將村裡的花店都納入其中,利用定期更新照片的方式提供遊客自己花店的最新資訊,當有人想知道某植物的購買方式與相關資訊便可到這個平台詢問,而了解該植物的店家便可提供服務給予參考,進而達成買賣並提高其知名度。不只是園藝行,出租腳踏車、下午茶簡餐以及農場參觀,這都可以是一個很好的公告與接收訊息的管道,也方便遊客們規劃自己理想的路線。農場的參觀往往礙於人數的多寡而有導覽人力的成本限制,希望能有個平台整合有心想開放農場導覽的農民,制定一系列的活動行程,讓遊客更易達到一定數目開團成行,便可增加生產者與消費者的直接互動,各取所需、教學相長。集合村民的力量,把我們村子變成一個專業的花卉知識庫,寓教於樂的農業博物館。

在村子長大的我們,視野當然不能僅止於村子,如果有機會我們應該多出去看看,在走過下雪的國度、繁華的雨都與熱情的國境之南後,才會更深刻的體會我們自己的特別。每次往返於城市與鄉間,都有很多新的發現,也有很多的感觸,在看過不同風景之後我發現,外面的世界很精采,但打簾村始終還是我的家,而每一次的旅行都讓我又更想念家鄉一些。回鄉之後,我開始用另一種角度去看待這塊土地,用心生活在其中,農忙時我們朝九晚五流著汗水在田裡耕耘,農閒時我們參與社區舉辦的晨跑活動、中秋烤肉以及廟會進香團,濃濃的鄉土民情編織了最美麗的一道人文風景。這些年道路拓寬了、遊客變多了、晚上夜跑的人也多了,而螢火蟲也變的可遇不可求了,改變有好有壞,但我相信,我們正在向前邁進。希望我們彼此都能變得更好。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