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獎作品】假如我是龍學里里長

友善列印版本

那時,開往學校的公車像一根老練的手指,總是緩緩從如切片乳酪的這片荒蕪地區的邊緣滑過,我彷彿可以看見它嚐後皺了皺眉頭,判斷:「尚未成熟」。

這是三峽的一部分,當時三峽最喧囂熱鬧的地段位在三峽老街一帶,而坐落在「北大荒」的龍學里,彼時仍是尚未成熟的扇形土地,但它卻醞釀了我最精華的求學階段,在一片蔓草的角落,矗立一座學苑讓我恣意吸吮知識,日日,我敬畏風雨的鬼哭神號;醉心落日的漫天紫靄,直到今日,驚嘆於它發展的迅速。

如今的龍學里,坐落在三峽北大特區的核心,在這十來年間從的一片荒蕪中,漸漸發展一塊為十分具有樂活意味的區域,有著現代感的整齊美觀,亦點綴的適度的綠意。清晨與傍晚的街上,我常常可見里民們帶著小孩與寵物,閒適漫步在里中的藝術大道上,三兩個老婦在道旁賣著自家種的青菜,聊聊近況及時事;而我求學的台北大學,在假日時是居民放鬆的後花園,於校內湖畔漫步,看著狗兒逗弄湖面擺臀的鴨子,陽光燦燦撒下,不禁感到這塊土地彷彿和小國寡民的桃花源一般美好。

除了里中設施、商家逐日完善,呈現特有的舒適生活氛圍外,這裡的人們也獨具風格,里民們很懂得維護自己的權益,憑藉著愛北大論壇、里長選舉和各式公民議題蓬勃發展,成功完成瀝青廠、生命園區等抗議活動,使社會無法忽略的北大地區擁有聲音與力量。

假如我成了龍學里里長,在這一片平時甚為祥和的土地上,我仍想在生活機能上改善,使其更臻完善。我想做一份問卷調查居民最希望增開的公車路線與班次,並與客運公司協商。近年來,這裡雖然沒有捷運與火車,但班次與路線漸漸豐富的公車可彌補大眾交通上的不便,希望能使里民上下班更方便順暢。

此外,一開始沒有的郵局、派出所漸漸出現,但仍然缺少較大的銀行與電信,我也希望能爭取土地銀行與中華電信的分局,讓居民不必在到北市、板橋上班時還得挪出時間處理相關事務。

生活環境上,最美中不足之處,我認為是亟需解決的淹水問題。每當連續降下將近一小時的大雨,里中的主要道路學勤路上便會開始積水,若降下一夜大雨,則近乎學勤路的一半都成汪洋,不僅造成居民不便,也造成台北大學學生安全上的疑慮。

接著,我認為里長既然有辦理社會救助、福利服務與推行村里育樂活動的服務義務,在這方面也必須多加規劃。

坐落龍學里的社區,通常有琳瑯滿目的課程可讓居民選擇,所以像是凝聚里中向心力與交流的育樂活動,雖然是需要的,但我更想著手計畫改善的是居民自殺率問題。

或許是因三峽天氣不穩定影響人們心情,加上房價高壓力大等種種原因,在這高樓林立的里中跳樓的事件遺憾地並不罕見,雖然即使身為里長,也很難照顧每個里民的心理狀況,但我想多加留意獨自居住的居民,除了聯絡各社區管理委員,勞煩大家共同努力外,我想為他們設計一些適合的育樂活動,像是單身貴族棒壘球打擊大賽與自行車大賽,希望能讓他們不再埋首陰霾,看見明媚的三峽;或是特定節日的聚餐,歡迎大家共襄盛舉,除了能認識彼此,也減緩佳節倍思親的相思之苦,並將傳單投遞獨居的民眾家中,間接給予潛在的危險族群鼓勵與溫暖,希望能藉此軟性關懷降低里中的自殺率。

雖然身為里長,理所當然要為里民喉舌,照顧大家的權益,但我更希望能讓這裡成為一個不僅令人羨慕也令人敬重的社區。

在這裡的這些年,我發現在社區意識逐漸建立的同時,北大特區住民們獨有的、勇於團結爭取自身權利的特質,在維護自身的時候,卻也造成與舊社區間的隔閡。使的整個三峽始終被台北大學一分為二。北大特區居民與台北大學成了如同在世外桃源獨居一格的居民,僅僅透過主流媒體作為資訊來源、僅僅關心自身權益,往往忽略了整個三峽地方的特質與重要性,而那些民主先進的抗爭活動,也不過只是因為某社會菁英到了我們所居住的小鄉鎮,而非真正三峽人的聲音。

或許這想法與作為並不一定一開始便會獲得特區民眾的認同與支持,而且也看不見立即性的績效,但我仍認為,這是我心中的龍學里可以更好的方向。

舉例而言,兩年前的北大夜市,被大力抨擊的關鍵點在於其為「非法」夜市,使民眾生活品質受損,也讓他們對這片空地興建郵局、電信的種種期望落空(然而此地如今正在興建新的住家大樓,卻無人再有批評),但特區民眾特有的尖銳矛頭卻不指向背後的根本原因,卻一味批評商家、遊客,甚至為夜市撰寫文章部落客,其實身為里長的我確實應要維護民眾住的權益,但是夜市中的商家,又何嘗不是別的里的里民、家庭呢?而且特區民眾人為夜市這樣的東西只要留在三峽舊社區就足夠了,因為他們花光了積蓄、背著重重房貸搬到特區買房子,並不是為了要呼吸油膩的空氣的,那又試問,三峽舊社區的民眾,就緊緊隔著一座台北大學而已,難道里民們不認同那也是他們的一部分嗎?身為里長的我想改變這種隔閡。

我明白這個社區是特別的,因為不同於以往小時候出生的那片土地,那時有許多的時間認識自己土地,因而能對整個地方產生情感連結,但現在我們已成為社會中的一份子,必須為了自己的未來、家庭辛苦奮鬥,無法花那麼多時間和整塊土地培養感情,但我仍認為了解三峽在地的歷史、故事,能夠將維護自身權益的想法與視野擴展開來,不再侷限於龍學里。

我想藉由舉辦親子活動,讓親子一同體驗三峽的老故事、舊文化,希望能讓孩子影響父母。我希望和台北大學中的文化創意學程合作,將地方的文化與歷史用新穎的方式呈現給龍學里的居民。此外也規劃定期的刊物或夾報,講述三峽在地的人們的故事。

其實藉由這些活動,我並非想將特區變成三峽舊鎮的樣子,或是將舊鎮也開發成特區的模樣,我欲打破的是里民心中的隔閡,只要多一點關懷,大家將會發現三峽迷人之處,並且更熱愛這個地區。

我想,這樣的龍學里,會是里長的生命中,最美的風景。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