徵文比賽學生組優選作者,淡江大學中文系學生。
想想論壇【如果我是村里長】得獎作品上線了,
我們每天都會發表一篇得獎者的作品,讓大家交流討論。
另外,10/4-10/5是徵文比賽的座談,歡迎參加喔!
全台灣各地總共有八個南港里,而我這裡所指的,則是位於台北市南港區的南港里。作為南港人,我認為南港里有兩個最重要最具特色的地區,而如果我是里長的話,這兩地特色對我來說絕對是同等重要的,其中一個是南港車站,因為它象徵著南港地區的興起,是經濟發展下的產物;另一個就是南港瓶蓋工廠,因為它象徵南港地區的歷史變革,是經濟發展下的犧牲品。
南港,過去曾是工業區,也是大家所認為好山好水好荒涼的地方,如今搖身一變為台北市新興發展的重要地區,隨著信義計畫區的建設的逐漸飽和,憑藉著便利的交通位置及軟體園區和林立的商辦大樓,南港,成了民眾投資的熱門選擇。
而南港里在南港區中也相當地重要,因為這裡掌握了南港區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也就是南港車站。南港車站不僅有火車及捷運還有高鐵,是三鐵合一的重要交通幹道。捷運南港站為台北捷運板南線的系統,經過台北東區、西區、台北車站等商業繁榮之地區,且於同線只須搭乘一站即可至南港展覽館轉搭文湖線,來往台北各地皆相當便利且快速。火車,更是遊覽全台灣風光最好的選擇之一,另外,鐵路南港站也是北宜直線鐵路的首站,因普通鐵道的東部幹線較迂迴,搭乘此火車便能更加快速。高鐵南港站的部分也將於明年2015年1月開通,屆時,南港更是直接與南台灣接軌,台北至高雄的一日往返,可不必從擁擠人多的台北車站出發,可直接由南港搭乘,對鄰近的北縣區域如汐止或基隆等地也更加方便。至於南港車站旁,則有市立圖書館供民眾閱讀,前有南興公園供民眾休憩,而車站正前方的公車站,不論是通往台北市各地或新北市方向的公車皆相當便利,馬路對面則是南港行政中心,旁邊則有一家大賣場,生活機能相當方便。
另外,在車站的捷運1號和2號出口間則有台北極限運動訓練中心,於民國99年11月完工,有大型的戶外區供滑板及攀岩等極限運動來進行,志在培養選手及爭取國際比賽在此舉辦,然而卻在2013年被報導出因民眾因場地螺絲鬆脫而受傷,才被查出這耗資2500萬打造的建設,不僅疏於管理,更是2011年票選第一的蚊子館,每日平均只有12人使用,被爆出後才進行檢討。
但實際上,即使極限運動中心的交通這樣的方便,有許多台北市民至今仍是不曉得這裡有個這樣的建設,更何況是其他地區的民眾,雖然都是給民眾使用的公共建設,它的知名度及使用率卻遠不及台北市各區的運動中心,難道只是因為玩極限運動的人很少嗎?其實不然,有許多玩極限運動的人或是初次想接觸此運動的民眾,可能因為這中心的知名度不高而不知道,或是因為缺乏管理的環境而卻步,在安全考量的因素下而選擇其他民營的極限運動中心,才導致政府花費公帑而建造的公共設施,使用率不及其他民營的建設,而這絕不是一個政府用所有納稅人繳的稅金而建造的設施所應該表現的。
如果我是里長的話,就會省掉一些無謂的花費,把經費回饋給里民,例如鼓勵里民使用時可以打折,孩童及長者使用時可以免費,讓每個年齡層的人都能瞭解到極限運動的精神,而不是只讓極限運動侷限在固定的族群。許多人都認為極限運動很危險,大多都是年輕人玩的啦,但其實極限運動所代表的不只是很炫的技巧,或是很高難度的動作,它所代表的是挑戰自己的精神,而這精神可以在每個人身上培養與激發,只要於場內安排好足夠的教練人員及安全措施的情況下,不分男女老少都可以依自己的體力在極限運動中心找到樂趣,並發現自己的潛能及個人的體悟,這樣才能帶給里民成長,這樣才是一樣公共設施建造的意義,而不是只是為了政見或是經濟發展而產生的空殼。沒能善用、沒能妥善管理的建設,不論當初所發表的理念有多麼好聽皆是空話與浪費。
而南港里的另一樣重要特色,就是「南港瓶蓋工廠」,追溯到日治時期,「南港瓶蓋工廠」,原來的名字叫做「國產軟木工業株式會社」,專門生產製作軍艦所需的碳化板,並用剩餘的材料來做軟木墊,與當時同期的工廠相同,它建在主要的交通幹道旁邊,也就是縱貫鐵路,因此緊鄰著南港車站,但它的命運卻與車站截然不同。
自從瓶蓋工廠停工後,廠內開始有許多塗鴉藝術家從國內外近來創作,牆上充滿著許多藝術作品,沿著市民大道往南港車站的方向時,就會在沿途看見工廠,及工廠的外牆上眾多的塗鴉作品,許多藝人也常以這裡為背景拍攝音樂專輯或是戲劇。而除了塗鴉等藝術外,這裡在生態環境上也占有重要的一席。因為南港瓶蓋工廠自從停工後即無管理,因此這裡有超過300棵老樹,樹齡都超過50歲,因為生態優美,在繁忙的都市中,是難得的綠地,所以有許多鳥類在遷徙時,在途中會來這裡稍作休息後再繼續飛翔,在都會區當中,有多少的地方能使鳥類遷徙時停駐 ? 然而,政府卻曾打算將此規劃為流行音樂中心,再經過民眾極力的反抗與爭取後,決定依照原來的建物來保存,也就是說,這整塊區域,只能保存一半左右。
為甚麼我會在開頭的時候說如果我是里長的話,南港車站與南港瓶蓋工廠的發展對我而言同等重要,因為我們常能在許多政治人物的談話及政見中了解到一個道理,那就是 --- 經濟發展與環境及文化保育之間,無法併存。而南港瓶蓋工廠就是屬於後者,也就是不被有錢的大企業大開發商和掌政者所重視的那塊。
看在政治人物及掌權者的眼裡,環境保護人士及其他為了土地而反抗的人士一向好傻又好固執,沒拆掉這些東西哪來先進的建設、起飛的經濟。姑且不論這些所謂的建設及經濟發展到底是帶給人民利益還是帶給他們自己利益,當我們看著一項項新興的建設與開發,在某著程度上,也代表過去的文化與遺跡的消逝。
過去沿著縱貫鐵路上的台北酒廠、松山菸廠等,現在成為文創園區,將歷史遺跡以嶄新的文化改變來呈現,並藉由各式展覽來展現過去與新世代的結合,成為民眾休閒的好地方。然而,同是依附鐵路而生的南港瓶蓋工廠,卻是規劃成流行音樂中心,計劃給音樂人更多表現機會。可笑的是,這表示必須先將裡頭所有的塗鴉等藝術作品清除後,再讓這裡成為表演藝術的地方。難道裡頭的作品都不是藝術 ? 什麼樣的東西才能稱為藝術,掌政掌權所規劃出來的,才是藝術嗎 ? 政治人物通常不太想做保存修繕等動作,他們比較喜歡生出一個東西,似乎這樣才能代表他的政績,於是與其做沒人會注意的事情,倒不如效法古代君王一樣,蓋個金字塔或是大宮殿等等阿,才能代表他有做事,顯然與為民服務的精神背道而馳。
如果我是里長的話,這件事我或許也無法全權決定,但是至少我能夠非常清楚的表態我對南港瓶蓋工廠的保存的立場。作為一個里長,我所要做的事情不該是向我頭上的人低頭,因為我不是為他們而做事,而是為我的里民服務。像這樣為民服務的話常常被政治人物所使用,但這句話絕對不能只是空話,作為里長,就是代表里民,因此我最主要的任務,就是充分呈現出里民的意見,並以里民利益為優先。而將處處是藝術作品的場所拆除來建造出一個藝術場所,很顯然是無稽之談,掌政者與開發商所認為的「荒地」,是他們發表政績、建房炒作的好工具,在如此荒謬的運作下,產生多少蚊子館 ? 多少空屋 ? 房價被炒得多高 ? 這些到底是在為了哪種選民服務?
土地是經濟發展的根基,有土地上的文化與環境才能有經濟的發展。里長,是最為貼近人民的政府人員,應是里民的嘴巴,如果我是里長的話,我希望我的里能夠健康的成長,在全球廣泛的開發與經濟的成長中,最後絕對是,能保有原來文化特色的才是勝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