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巴馬訪問柬、泰、緬的戰略意涵

友善列印版本

挾著連任勝選成功的氣勢,美國總統歐巴馬連任後的第一個海外行程,是在十一月十七日至十九日訪問泰國、緬甸與柬埔寨。基本上,歐巴馬是參加於柬埔寨舉辦的東亞峰會(East Asian Summit),並利用這個機會訪問泰國與緬甸。雖然只是短短三天的行程,但是此行意味著歐巴馬政府對「重返亞洲Pivot Toward Asia」策略的承諾,此行也是美、中高層各自在選舉結束與權力轉移後的首次碰面,其緬甸行程還是美國首次的總統到訪。雖然此時發生以色列與哈瑪斯的武力衝突,但是並未減損外界對此亞洲行程所賦予的重要性。

首先,歐巴馬訪問的這些國家都屬於大陸東協(Continental Southeast Asia)集團。東協是由以島國為主的海洋東協(菲、馬、星、印尼、汶萊)與位於亞洲大陸的大陸東協(越、柬、寮、緬、泰)所組成,地緣政治的特性造成冷戰時代的海洋東協多與美國較為親近,而除了泰國外,大陸東協則多與美國處於對立的態勢,彼此間的關係也較為緊張(越柬、泰緬、泰柬)。大陸東協由於多與中國接壤之故(除了柬埔寨外),也對中國的動向十分敏感。在冷戰時代由於與美關係疏遠,一但與中國出現對立,往往應對方式是引入蘇聯力量牽制中國。這正是越南與印度的策略。因此歐巴馬訪問在中國勢力陰影籠罩下的大陸東協國家,北京當然感覺像是在突襲其戰略後院。

在歐巴馬總統出訪前,美國家安全顧問狄尼龍(Tom Donilon)在國際戰略研究中心(CSIS)演講提出此次歐巴馬訪問,是美國「重返亞洲」具體作為的一部分。狄尼龍並指出美國重返亞洲策略有五大要素:日、韓、菲、澳等美國盟邦;印度、印尼等新興;視東協為亞太制度建構的中心;經營與中國的競合關係;以及鼓勵亞太經濟整合,特別是TPP所提供的高品質整合模型。對於此行到訪的國家順序也有遠近親疏之別。泰國因為是美國長期的盟邦,自然是歐巴馬此行落腳的第一站,其次是到緬甸,最後才是作為東亞峰會東道主的柬埔寨。

緬甸無疑是歐巴馬此行的重點,歐巴馬是首位訪問緬甸的美國總統,基本上是回應這兩年來緬甸朝向自由化的種種進展。但是人權團體對於歐巴馬訪問緬甸的決定卻多所質疑,認為還有許多政治犯依然關在獄中,雖然2012選舉多被認為是公平透明,但是現行憲法依然保障軍人的優勢地位,緬甸與卡欽(Kachin)及其他少數民族的內戰也沒有解消。而上個月在羅興亞(Rohingya )地區還出現佛教徒多數對回教徒少數的屠殺事件,引起了成員涵括57個穆斯林國家的伊斯蘭議會組織(Organization of Islamic Conference)的集體關切。連翁山蘇基本身都對歐巴馬訪問緬甸的決定態度保留。但狄尼龍解釋歐巴馬此行不是對現行緬甸政府的獎勵,而是藉由現身在緬甸,敦促與鼓勵緬甸持續走向自由化與民主化的道路,認為必須掌握這個戰略機運,不要使緬甸走回頭路。這個說法後為翁山蘇姬所接受。

美國對緬甸狀況的注意小心可由一些細微小事看出。美國務院至今拒絕以緬甸軍政府改名後的緬瑪(Myanmar)稱緬甸,官員從頭到尾都以博瑪(Burma)稱呼。歐巴馬此行也不去緬甸新首都,而是到原先的首都仰光,並在反對運動的搖籃:仰光大學發表公開演講。歐巴馬在演講中也對北韓發出訊息:如果北韓願意走與緬甸一樣的自由化道路,美國會像擁抱緬甸一樣對北韓伸出雙手。

泰國雖是美國在大陸東協的首要盟邦,過去十年來在泰舉辦的年度「黃金眼鏡蛇」軍演,更是美國列為其世界前三大的優先軍演,參與國家動輒超過數十個。但是過去十年的美泰關係處於戰略漂流狀態。一方面泰國前總理塔克辛的自主路線使其與美國漸行漸遠,2006塔克辛因政變被罷黜後,泰國陷入支持與反對塔克辛勢力的衝突中,其嚴重性甚至導致2009年在泰國擔任東協輪值主席時,必須臨時取消東協峰會以保護與會的其他國家代表可以安全離境。去年更出現大水患對曼谷等商業與工業重鎮造成重傷害。歐巴馬此行與塔克辛胞妹盈拉總理會面,實有著重新啟動美泰關係,使過去處於漂流的美泰同盟給予一個新方向之意味。

柬埔寨現在是中國在大陸東協的關鍵盟友,在南海議題上,扮演了從內部阻止東協形成極體力量與中國協商的破壞者角色。今年七月東協部長會議破天荒沒有出現共同聲明,就與柬埔寨擔任本屆東協輪值主席的強勢操作有關。一般咸認柬埔寨如此作為是受到中國的影響。在此次會議中柬埔寨持續強勢操作,宣稱東協已經達成對南海爭議不要國際化的共識,但立即被菲律賓公開駁斥,指控柬埔寨已經逾越主席職權將不是共識的個人意見放入共識中。

歐巴馬到柬埔寨是參加東亞峰會,當然也不能免俗的要與柬埔寨總理會面。但從形成順序的安排以及停留的時間都可看出,歐巴馬實際上沒有留給柬埔寨太多雙邊會晤的時間。而歐巴馬在峰會針對南海議題依然提出主張,雖然在言語上避免給人感覺公開支持日、菲、越等國,但明白對中國的作為不表同意,並認同東協對於南海議題的多邊和平談判途徑。

歐巴馬的大陸東協之行以實際行動向亞太國家表示,美國重返亞洲態度不變,過去以對中關係作為其亞太政策出發點的策略,應不會在第二任出現,算是平撫了不少亞太國家心中的疑慮。但在經濟面上,美國主導的TPP雖得到泰國的首肯,但是其具備高侵入性的協商要求,也使得許多國家望而卻步,讓中國「品質不論、有了再說」的FTA模式持續受到青睞。但因東協在南海議題無法展現一致立場的問題,使其意圖擔任亞太制度建構中心的能力受到很大的質疑,連帶的「東協加六RCEP」的威力亦黯淡不少,這反使得TPP相對來說得到更多關注。總體而言,歐巴馬此行對美國在亞太區域的外交加了不少分。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