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四屠城25周年的見證

友善列印版本

中國共產黨以軍隊鎮壓學生,並不始於1989年的六四天安門事件。遠在文革紅衛兵武鬥正酣的1967年秋天,為解決各地青年學生鬧事問題,由毛澤東批准的「九五命令」,便准許解放軍以武力鎮壓各地擁槍自重的紅衛兵。然而1989年6月4日發生在北京的屠城事件,因為當代媒體的普遍報導,留下了難以計數的畫面和文字,注定六四事件必然成為歷史不可磨滅的一道印記。

研究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歷史,最困難的一點往往來自於官方資訊的不公開與不透明,甚至是扭曲造假。正如同其權力核心中南海一樣,外圍是戒備森嚴的高聳宮牆,一切出入口均有層層哨兵檢查,在「為人民服務」的影壁背後,外人完全無從得知牆內的真實景況。因此歷史書寫最終只能仰賴高牆內欽定的文字記載,沒有人知道這些圈圈密密的起居注背後,究竟有多少是事實,又有多少是遮掩修飾。1980年代以前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歷史,就如同傳統中華帝國官方史學一樣,耙梳於字裡行間,整理出來的依舊是霧裡看花的宮廷政治。中共官方的歷史書寫,一如中南海內部的權力鬥爭,永遠預設著一個深不見底的黑洞,卻又同時披掛著冠冕堂皇的外衣。

然而1989年6月4日北京城內的屠殺,縱使中南海高牆的巨大陰影,也難以完全遮蔽掩蓋,原因在於透過全球媒體的播放,整整一個世代的見證者,永誌難忘那一個多月間發生在天安門廣場的悲劇。這齣悲劇由於涉及到兩造截然對立的角色,以及亙古以來人類對於善惡最樸素的認知,因而當象徵鐵蹄的坦克部隊占領廣場的那一瞬間,除了悲劇本身的戲劇張力被大大強化之外,壓迫者與受壓迫者的角色定位,變得再清晰不過。沒有人會對肉身阻擋坦克的王維林的角色產生誤解,也沒有人會被強暴者拙劣的宣傳輕易說服。六四事件在二十五年前的某個清晨,經由全世界數十億雙眼睛的見證,成為二十世紀末最撼動人心的符號,成為歷史書寫找不到模糊地帶的特殊案例。

但是對於台灣讀者而言,儘管事件已經過去二十五年,當時現場究竟出現了哪些相關的人、事、物?究竟發生了什麼樣駭人聽聞的故事?始終欠缺一套清楚易讀的作品,可以一目了然在那驚心動魄的廿四小時間,對於現場情境的描寫記錄。2001年初,一本署名「張良」編寫的《中國「六四」真相》在香港、美國、台灣等地出版,總頁數達到一千多頁的篇幅,公開了大量中共內部檔案,包括鄧小平、楊尚昆等中共大老的決策過程,甚至是軍方向黨中央的報告書。這套書是目前有關六四事件發生前後,對於中南海內幕最深入的揭露。問題是連篇累牘的文件資料剪貼,以及錯綜複雜的上場人物,使得此書可讀性甚低。嚴格來說,這是一部立此存證的檔案彙編與流水帳記錄,其閱讀對象與其說是一般讀者,還不如說是為研究者提供關鍵史料。

相較之下,最近由允晨文化公司所出版的《六四天安門血腥清場內幕》,作者吳仁華是六四事件發生當時,身在天安門廣場的學生糾察隊指揮,書本內容集中在六月三日下午至隔天早上十時,發生在北京市區,尤其是天安門廣場四周詳細的目擊經過。本書可以說是吳仁華個人的六四屠城紀實,透過淺白易讀的文字,將一整天時間位於天安門廣場中心人民英雄紀念碑四周所發生的人事物,作了多面向的整理與記錄。雖然少了中共高層的決策秘辛,但多了現場直擊的臨場感。不管是四十歲以上,欲重新整理當年記憶的讀者,或是四十歲以下,願意深入認識事件經過的年輕族群,這本書都可以為當年的歷史,留下第一手的見證。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