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台語片】民主內戰,一定要贏

友善列印版本
318學運初起,《KANO》臉書引用片中台詞:「今天就算被泥巴瞎了眼、滑斷了手腳,也一定要贏這一場!」
 
「台灣不能輸!」
 
上映中的當紅電影,信手捻來對應熱議時事,顯得如此合舒而貼切,可以說是巧合,更可以說是順著新世紀台片的天然氣場,自然流露文化自覺與國族情懷的主體場域。
 
2008年的《海角七號》為台片找回流失已久的觀眾認同,同時也開啟了延續至今廣泛意義上的在地文化復興運動,和2008年復辟黨國政權的中國本位教條路線背道而馳,形成文化內戰,《KANO》引發的媚日、拒日之議是假議題,媚中、拒中之爭才是真實在。
 
《KANO》裡「一定要贏這一場」的豪情,背後其實是一勝難求而「好想贏一場」的失落與悲憤。中国黨牽佔台灣數十年建設的厚重龐雜的政經文化支撐結構,使得任何民主形式的抗衡做為就像打假球一樣,徒有動作萬千,結果早已底定,民主內戰,我方一勝難求啊!
 
此次服貿協議一讀過關的30秒射出成型事件,難道不也是長久以來一年到頭國會重複上演的中国党不對稱代表霸凌民意歹戲拖棚又一齣,只是假球動作實在不夠細緻呼嚨,被當場抓包引發公憤而已。
 
新台語片帶動的新世紀台片復甦潮,使得電影院像是個大教室一樣,全民自動補課,和新世代的導演一起,補修文化學分。
 
戴立忍導演之前在台北電影節講的,現在找導演,去街頭找比較快,果然這回響應318反服貿學潮,新世代文化導演又再踢倒街了。
 
318學潮,讓街頭也成了大教室,全台各大學課堂,正陸續移往立法院四周,老師都說了,學生在哪裡,教室就在哪裡,而在街頭共同教室上課,請別忘了舉起大旗,展示校名,每唱名一次,媚中馬政權就會震動一次。
 
濟南路上的群眾(圖片來源:張之豪)
 
如果擴大抗爭是需要的,從個別停課,到全面罷課,會成為拉高抗爭層次的指標。學生和老師在哪裡,國家未來的希望就在哪裡,不會在力挺調整課綱的教育部長主管下的不知所終的課堂裡。
 
好想贏一場,民主內戰,一定要贏這一場。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