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一想想】政治台灣:人民的素質決定政客的品質

友善列印版本

3月9日,民進黨台北市長初選市政辯論會熱鬧登場,但是坦白講,一如往常的選舉電視辯論,究竟有多少人會在乎辯論會的內容?會審視候選人提出的具體政策?

我想,是否「喜歡」這個候選人,是否「認識」這個候選人,是否這個候選人言行曾經「得罪」過我等等抽象因素,才是決定許多選民支持與否的關鍵。至於候選人真正的視野、能力與具體可行的政見,根本不是多數選民考慮的真正因素。

事實上,人民的素質,才是決定社會品質的主要關鍵。我們的媒體現象,不正是閱聽眾的素質所造成的嗎?品質好的節目,真的會有好的收視率嗎?許多人會批評台灣缺乏理性且深度探討政策或議題的節目,但是,若有這類的節目,會有好的收視率嗎?例如,公共電視「我們的島」以及「有話好說」,到底多少人聽過?多少人收看過?

 

(公共電視「我們的島」開播已經超過15年,究竟有多少人聽過,有多少人看過?圖:公視我們的島

是的,這就像台灣政治一樣,你想深入討論議題或政策時,多數的人民是沒耐性、也沒興趣的。也因此,尤其是總統大選或直轄市長選舉時,政策內容與可行性、候選人的能力也都不是絕大多數選民所在乎的;候選人的長相、學歷、家庭、口才談吐、以及媒體公關行銷出來的「形象」等等與執政能力無關的項目,才是決定獲勝的關鍵。

想想,「馬英九好帥」就擄獲不少選票;再想想,「馬的博士內閣」也贏得假掰選民青睞。再以口才談吐為例,自2008年以來的兩次大選與ECFA辯論而言,高喊633與黃金十年的馬英九,何嘗不是以浮誇不實的主張以及口才談吐的辯論技巧取勝?至於是否真材實料與踏實,這反而都不重要。

此外,馬英九重用的年輕人才,若不是辯論圈出身,例如王郁琦、羅智強、殷瑋;那就是有臉蛋,例如______(請自填):不然就是媒體出身,例如范姜泰基、李佳霏、李祖舜、范正祥、張德厚等等。哪一項與推動國家進步的能力有關呢?

顯然,包裝是最重要的。最近熱門的鼎王被踢爆廣告不實,中南部開始不買單,但是北部都會照樣排隊。消費者依然愛鼎王的理由很簡單:只是廣告不實,又不是有毒,更何況服務人員超有禮貌九十度鞠躬。不過,別忘了,美青姐選舉時也是九十度鞠躬啊!

至於地方型態的政治又是另一種風貌。苗栗縣長劉政鴻似乎人人喊打,但是,劉政鴻若依法可繼續競選連任(三任),打個賭,劉政鴻照樣高票當選。政治人物最重要的選民服務工作,就是紅白帖與跑攤。每個政治人物每天都得發出無數的中堂、喜璋、賀匾與輓聯,以及無數的跑攤行程;因為這是選民「在乎」的面子問題,你得罪不起。劉政鴻這樣的「選民服務」做多好,苗栗縣民有目共睹;所以苗栗縣民心中的劉政鴻,與想想讀者心中的劉政鴻是完全不一樣的。

若要再談人民的素質如何決定政客的品質,其實例子沒完沒了。說真格的,當駕駛人超速、闖紅燈被拍照罰款時,會大罵政府搶錢;當駕駛人考駕照時知道回答禮讓行人,真正上路卻完全無視行人路權;當父母買車給未成年無駕照子女,出事卻怪警察等等時;我很難想像,這樣的人民,要如何產出有品質的政治人物。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