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山論劍】 張榮發病重的秘密 華山記要(六)

友善列印版本
去年底馬總統說「兩岸航線跟美國一樣,國內航線比國際航線來得繁榮,因為國內的點更多,且消費力比較強。」他強調這是他早年到美國唸書時發現的,他說「大陸跟台灣現在正是這樣一個關係」。報導一出有人贊嘆總統英明,有人認為這是「讓主權換金錢」算是顧肚子的務實策略。
 
 
總統這偉大見解,是10/16在國民黨中常會聽取交通部長葉匡時的島內航線,因為高鐵通車幾乎完全停頓,因為兩岸直航兩岸通航每周有670班航班,而把這些航空業救起來的報告後宣布的。 
 
10/16正好我在香港在一個公開的會議中,當著陸委員會副主委的面,批評總統三通談判,談成國內綠喪權辱國後的第4天。從時間上看總統反應真快;從論點上看卻顢頇透頂。
 
馬總統上台後,我自以為應該守朝野對內競爭,對外一致的原則而留任陸委會諮詢委員,當我看到江丙坤主張要以兩岸是國內線定位和北京進行三通談判,憂慮地跑到陸委會提醒說,錢其琛早在2002年10月就表示「兩岸通航本來就是特殊方式,台灣不提國際航線,中國可以不提特殊國內航線,定位為兩岸航線就好」;又,更早在1990年代初中共就曾說兩岸間的經濟事務協商,不涉及一個中國的政治含意;還有,包機的協商北京更在不需要台灣先接受「一個中國」的前提下就進行了,怎麼到馬政府時代反而主張國內航線,這定位後遺症很大。
 
沒想到到最後真的就談成了國內航線,我認為這根本是喪權辱國,痛心地從此不再參加諮詢會議。但這樣的定位馬總統一直得意到底,一再氣憤地反問,「兩岸談判那一樣喪權辱國?」
 
事實上,我的立論並不只從主權的立場出發而已,也從台灣的經濟戰略出發。若問根據在那裏?看看張榮發就知道了。
 
張榮發本土情懷強烈,卻反台獨。他為了遲遲不能三通,從支持陳水扁變成和陳水扁翻臉,然後把一切希望寄託在馬英九身上;但是當馬不負他的擁戴盛意,迅速把三通協議談成時,本來應該是台灣得利最大的大,應該歡欣雀躍兼大大感謝的他,卻在2008/11/4兩岸簽約前夕突然「重感冒」,取消原訂好在11/3晚九點到圓山飯店親自向陳雲林感謝的拜會——三通了,這天大的功勞和喜事,除非住進癌症末期病房,都應該抱病履約的吧,竟然感冒就爽約了!他的憤怒負氣程度可想而知。
 
氣從何來?從他的夢碎了而來。協議前本來兩岸的權宜輪可以進行兩岸間的轉口貿易,但是現在台灣既然認為兩岸是國內線,那麼依慣例,是只開放給本國船的,而他的船都是權宜輪(權宜輪佔台輪97%)!這真慘透了!另外,他的機隊,也因為不能利用延遠等航權,無論客貨運的發展大受壓制,平白讓優勢難以發揮。哭都哭不出來了,還能像顢頇的江丙坤等馬總統的官員到飯店去和陳雲林把酒言歡?
 
   
定位為國內線受害的,不只是台灣的海空運公司,台灣的海空港同樣受害。在沒三通協議的2000〜2008間高港貨櫃吞吐量排名雖年年下滑,但實質的貨櫃吞吐量仍然逐年成長,不料卻從三通談成的2008後連降四年,到了2011連2004水準都從沒達到。
 
這並不離奇,兩岸航線既然排除了外輪,在兩岸航運中台灣港口就成了中國的衛星港,建立起彼為hub我為spoke的定位關係,全球最大貨櫃航商馬士基(Maersk)因此把原來租的高雄碼頭陸續退光了。( 高雄港中資入股碼頭有救嗎?)
 
慘的當然不只是海港,空港也一樣。去年年底總統還在為兩岸是國內缐樂不可支,在這想像下政府要動員總額超過5,000億新台幣,進行臺灣史上最大投資的航空城計畫,把台灣經濟發展未來的希望全押寶在這裏,馬政府說「如果没做成,台灣就bye-bye了」。
 
但是,就正在這時,突然之間,高貴的馬政府聽到了業界說,如果兩岸繼續守住國內線的原則,連陸客都不能在台灣中轉到其他國家的空港,台灣空港會少掉40%到60%的戴運量,航空城將「bye-bye」!驚慌之餘馬政府只好向中國叩頭乞求翻盤突破,而北京則老神在在等台灣出個價碼
 
張顯耀強調,中國大陸目前空運擁擠,包括上海、深圳、北京等轉運中心,都已經有旅客擁擠情形,如果紓解到台北航空城中轉,對兩岸雙方都有利。
 
只是,縱使中國會讓步,馬要用什麼台灣人的財產或權利去換呢?唉,馬總統的「沒有喪權辱國」!
 
三通協議剛談判成功時,馬和他的團隊最冿樂道的還有,中國讓小小台灣可以有8個空港和中國直航,其實這正是典型的使中國暗喜,使台灣成為中國這一個hub的spoke的安排,重挫桃園航空城發展的蠢行。
 
三通談判,談成總統和包括交通部長的團隊津津樂道的國內線,從經濟的角度,既然根本是讓台灣淪落為中國這一個hub的spoke地位,那麼明白這一點也就明白為什麼中研院的民調會既問出有認為兩岸經貿會流失主權的民眾,也問出了會使台灣競爭力流失的民眾了——民眾到底還有不少不像馬團隊那麼顢頇的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