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想書摘】只有香如故──林義雄家書:中國和台灣

友善列印版本
奐均:
 
歷史上荷蘭、西班牙、明鄭、滿清都曾占領統治過台灣。到了一八九五年,滿清政府將台灣割讓給日本。此後的一百多年間,除了二次戰後的四年外,中國和台灣的人民,分別屬於不同的國家,也幾乎可以說不相往來而極度陌生。大多數的台灣人對美國人、日本人,甚至歐洲人的熟悉度都比對中國人來得高。 
 
不但不相往來,客觀環境也使兩地人民截然不同。自清朝後期以來,大約有一百年,中國一直處在戰亂中,近六十年,雖然安定了下來,並且在各方面都有進步,但統治中國的中國共產黨是缺乏人權觀念的民族主義政黨。這和台灣完全不同。一百多年來,台灣幾乎可以說沒受到戰禍,近六十年來,接受的是西方民主、自由等思想,建立起來的民主政府也跟中國的政府形式大不相同。所以兩岸人民很自然地在思想、性格、行為模式和生活方式上有很大的不同。 
 
這些既陌生又不同的兩地人民,在將近百年的不相往來後,開始了小部分的互動,二次戰後來台的中國人可以回去探親,小部分的商品和商人也互有來往。漸漸地交往越來越多,通郵、通商、通航都一件件地成了平常事。這樣的交往,本來沒有什麼不好,問題出在中國政府主張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並且把雙方的交往作為它統一中國(併吞台灣)的手段。 
 
本來,台灣的政府雖然明知中國的居心,但卻能小心地防拒,在交往中始終堅持台灣是一個主權獨立國家的立場。可是,二○○八年後主政的國民黨政府,卻以各種政策和作為配合中國實現其統一企圖,不但明白地宣稱中國與台灣不是國與國的關係,更以各種名目,急速地開放中國人來台觀光、就學、投資、工作,致力要使台灣實際上成為中國的一部分。這一來,由於衝擊太快太大,使得本來可能雙方獲益的台、中交流,卻引起了台灣人民的疑慮和恐懼,而有了對現今政府傾中政策的強烈批判,以及台灣是不是中國一部分的激烈論辯。 
 
從歷史、文化上來說,中國和台灣有相當的牽連,也有相當的疏離,所以有人會主張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也有人主張台灣應該是一個獨立的國家,兩者都可以從歷史和文化上舉出一些理由來支持自己的主張。可是,在我看來,兩者的主張和爭辯,對於台灣和中國的和諧關係,都沒有太大的好處。而事實上,台灣有它的政府、人民、土地,主權也不受其他國家的控制,沒有人可以否定它是一個國家。否定了這項事實,任何解決方案都不切實際。所以中國故意漠視此項事實而強指台灣是其一部分的政策,自然在實踐中會遭到困難。 
 
不但政策不切實際,實踐政策的方法也不值得恭維。目前,中國為了逼使台灣承認是它的一部分,所用的方法不外「武力威脅」和「利益誘惑」。前者只是傳統帝國侵凌弱小的伎倆,後者縱使台灣有少數人短期中獲利,但事實證明對全體台灣人民以及長期的經濟發展來說並不見得有利。何況,我們也很難想像,台灣和中國互動,會永遠是中國在讓利,台灣在得利。更可議的是,這種方法蔑視台灣人民的人格,把台灣人民當成是可以「威脅利誘」的賤民,同時也暴露了中國自認為強國、富國的傲慢自大,可以說對中國與台灣的良性互動不但毫無助益,反而成了互相猜忌、敵視的原因。 
 
會有這樣的政策和作為,是中國傳統帝王的大一統思想在作祟,也因此把中國和台灣互動的願景很簡單地定位在謀求統一。其實,人和人之所以互動,雖然可能有現實的短暫利害考量,但最終的目的應該是培養出深厚的友誼,使得雙方能長期地在物質上互得利益,在精神上互為依靠。同樣的道理,地區與地區、國與國的來往,最終目的也是在培養兩地人民的深厚友誼,使得雙方的來往互動,極其自然而不會受到排斥、敵視。當今的國際社會中,荷蘭、比利時、盧森堡三個國家,已經能夠無國界地親善互動,歐盟各國也正在朝著這方向努力。中國和台灣實在可以以此為借鏡,把雙方互動的願景或最終目的,定位於建立兩地人民的深厚友誼,那麼不但進行的過程將較少障礙,成果也必定更加豐碩。 
 
把建立雙方人民的深厚友誼定為願景,那麼為了培養這樣的感情,就必須鼓勵雙方做對等的交流。使雙方在經濟上有各得其利的貿易和合作,在文化、學術、體育等方面也有各式的交流、觀摩、研究而各自得到啟發或進步。在這樣的願景下,所有的政策和執行方法也都有了檢驗的標準,也就是說,政策和執行方法能夠加強雙方人民感情的就是好的;可能使雙方人民產生猜忌、敵視的就是不好的。
 
努力使所有的往來互動,都當成為促進友誼的手段,那麼不要多久,就能大幅度促進雙方的了解,並因了解而增強互信,因互信而努力互助,時日一久自然互惠互利、水乳交融。達到了這種境界後,如果雙方人民認為合併成一個國家比較好,自然會毫不費力地合成一個國家。即使那時候的雙方人民認為統一或不統一根本無關緊要而不做處理,也不會是什麼壞事。簡單地說,中國和台灣今天要做的是努力培養雙方的情誼,不做這方面的努力,反而以急促要把雙方拉在一起的作法來戕害雙方的良性互動,將來很可能被證明是錯誤的愚行。 
 
目前中國和台灣的掌權者,大多存著傳統的帝王思想,擁抱著「大一統」以及「雄霸天下」的迷夢。缺乏現代人四海一家,把地球視為一個村落的世界觀,也沒有人類應該和平、互助、共謀全體幸福的現代思想。所以會急著要把台灣併入中國的版圖。近幾年的快速互動,表面上看來是有小部分台灣人驚羨中國經濟的起飛,也有一些中國人羨慕台灣的民主自由,但骨子裡卻是互不信任,甚至互相輕蔑敵視。可以說大部分的互動都無助於雙方人民感情的增長。這種無奈的情境在可見的短期間,不會有戲劇性的改變。 
 
這種情境如果繼續下去,長遠來說,不管有沒有實現統一,雙方都會不斷加深猜忌和敵意,對中國和台灣人民都將造成有形或無形的傷害。所以我們即使無力阻止它的發展,也必須知道它是錯的,有機會就要指出它的錯誤。同時要盡可能避免這種錯誤互動的不良影響,使自己不致因它而產生出對中國人的敵意和仇視,如果有機會和中國人往來,就要抱著「與人為善」的心情來相待。也許只有雙方的善良人民都能做這樣的努力,才能多少減輕一些掌權者錯誤行徑所造成的傷害。
 
 
平安  爸爸 2013.12.2
 
 .利害關係不會在人與人之間產生凝聚力,而只會產生離心力。 —Thomas Woodrow Wilson 
 
 
(編註:只有香如故:林義雄家書(上下兩冊)由圓神出版,即將於2月25日上市。)
 
關鍵字: 測試3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