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情過後論倒閣

友善列印版本

在澎湃民意支持下的倒閣,最後在被法定代表民意的立法院以壓倒性的優勢 (67:45)推翻後收尾。力推倒閣期間,倒閣者沉浸在懲治違憲總統的狂熱中。現在風潮平息,擺在眼前的是殘酷的現實,也許這樣能讓人比較冷靜地面對激情的結果,並藉著這樣的反思,避免以後犯上同樣的錯。

所謂倒閣失敗的『殘酷現實』,並不只是『違憲的總統沒有受到懲罰』這麼簡單而已。處在倒閣洪流中,很少人能夠抽身出來從歷史的角度來看這件事。歷史會怎麼寫?筆者試著寫下我的版本:

台灣現代史 – 西元2013 年

九月,總統馬英九協同行政院長以違憲的手段發動政爭,試圖剷除代表民意的立法院院長王金平,引起排山倒海的民怨,使得馬政府遭遇前所未有的危機。兩個月後,台灣人民經由民意代表在對行政院的信任投票中,以壓倒性的多數對馬政府的行為加以肯定,並給行政院一年不必再受監督的執政保證而結束了馬英九的執政危機 。

讀者可能很好奇:那些據以為倒閣力量的澎湃民意怎麼沒有受到歷史的肯定?

很簡單,因為那些民意是從民調來的,民調是『意見』調查,只是『輿論』的一種,本身完全沒有法律基礎。沒有法律效力的民意,屬於歷史研究的範疇,但不會是歷史主軸。

所以,當我們跳出來看的時候,倒閣的『歷史定位』,依筆者之見,就只能是『台灣人民支持馬江違憲』。不管你再怎麼哀怨不爽 或痛哭跺腳撞牆,也無法改變這個歷史。

 

問題是:為什麼倒閣者沒有告訴人民這些?

蒐集所有的倒閣言論將不難發覺,倒閣者只集中在『倒閣如果過』。對倒閣失敗的後果,不是輕率帶過,就是完全忽略。

筆者必須非常嚴肅地指出:『只報好不報壞』的分析,不管對『好』的那一部分說得如何義正言辭,都是非常不負責任的。

讀者對這種行為模式應當非常熟悉。馬英九的一步步推統,不正是這樣的推銷方式?

而且,『倒閣不會過』這個情況,幾乎可以說是眾所周知的。我們可能路邊隨便找一個人問,都可以在倒閣之前這樣告訴你。

但為什麼那些分析家與政治人物,仍然那麼不負責任地推銷『倒閣過會有多好』?

可見過於狂熱讓人失去理智,沒有善盡責任讓人民了解一個政治行動的後果,是造成了『台灣人民支持馬江違憲』的恥辱,這是我們經歷了這件事之後應該引以為戒的。

 

提到『民調沒有法律效力』,在這裡借用王丹在臉書上的問題:【民調53%以上贊成倒閣,民意代表中是六成以上反對倒閣。台灣憲政民主發展進程中,出現這樣的倒掛現象不是第一次了。這顯然有問題。是民調有問題?還是選舉制度有問題?】[1]

關鍵就在於倒閣的決定權在立法院,只有立法委員有法律透過選舉正式賦予的倒閣實權。民意則來自民意調查,其地位頂多在『輿論』的範疇,不具任何法律效力。

民主政治的運作,不管政策、改革、權力更替,最終的決定權都在『法定權力』的基礎上,而不是靠民調。所以,當我們問『為什麼民意這麼高還做不到』的時候,表示我們誤認為民主政治是透過『輿論』來執行,而這是對民主政治執行面的誤解。

從這個角度來看倒閣,可以清楚看到:當執政黨全力動員在立法委員上進行拉攏的時候,發動倒閣的反對黨卻以『全民倒閣』在民意上運作。

顯然,在倒閣大戰中,執政黨是確確實實地站在反方在『護閣』,但反對黨是在與實質倒閣無關的『迎合民意』上操作,已經不是在倒閣,反倒像是在競選。反對黨以『呼應民意』『不能沒有作為』為出發點,或許確實可以藉此抬高支持度,但卻造成讓整個台灣賠上『支持馬江違憲』的慘痛代價。

 

從上述反對黨在倒閣過程中的著力點,以及倒閣者的言論 [2] :【民主國家政黨的政治主張,豈能靠私交得到認可?而民主國家政黨的板塊重組又豈能離開選民,光靠議場串連?】,顯示了『心中只有選舉』的心態。

但一個政黨不能只知道選舉。在兩個選舉過程中,有整整四年的時間,反對黨必須學著怎樣在這的期間負起監督執政黨的職責。而唯一的方式,就是在立法院裡面結盟,因為只有嘗試在具有法定權力的立法院進行『議場串聯』力求共識,才能在沒有選舉的時候發揮實質的監督功能。因此『議場串連』不但是常態,更是民主政治所不可或缺的。這正是反對黨所欠缺而最應該加強的地方之一。反對陣營在這方面顯然有很大的改進空間。

 

限於篇幅,其他的論點可以參考筆者在倒閣之前的文章,尤其是『民意代表不一定代表民意』的部份。

在激情冷卻,整個倒閣以『台灣法定民意支持總統違憲的亂局』的結局告一個段落之後,人民應該可以開始看到:在幕前扼腕悔恨的是誰,而在幕後偷笑的又是誰。這個恥辱的歷史已經無法抹去,但如果台灣人民、分析家、政治人物等,能夠藉這個機會認清到底哪些心態讓我們走到這裡,到底靠激情、靠狂熱的民意做出決定是不是永遠都是一個好的方法,那也許我們可以自嘲地把這個歷史性的失敗當做是重病下的猛藥,並藉此避免以後犯上同樣的錯誤。

 

[1] 王丹臉書

https://www.facebook.com/permalink.php?story_fbid=10151698767103027&id=105759983026

[2] 從烏干達到台灣:我們有的只是一部憲法,沒有憲政主義

http://www.thinkingtaiwan.com/articles/view/1340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