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編輯推薦
連絡我們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Thinking-Taiwan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Toggle navigation
FB
contact
rss
簡體
Thinking-Taiwan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編輯推薦
熱門文章
政策想想
教育文化
環境經濟
財政金融
全球脈動
國防外交
司法人權
媒體觀察
休閒育樂
政黨政治
主權兩岸
中國問題
社會安全
時事想想
想想副刊
文化研究
書評書介
歷史書寫
運動休閒
電影戲劇
音樂藝術
漫談時事
專欄作家
公民平台
简
熱門
首頁
作者簡介
王柏皓
正走在研究鄂蘭的知識道路上,渴望拾起她碎裂的臉孔,銘刻在名之為福爾摩沙‑破碎不堪又善於遺忘的島國上。
所有文章
司法人權
2019-01-30
和解的系譜學:和解和原諒有何不同?
和解(die Versöhnung)與原諒(die Verzeihung)的差異 在遭逢納粹聞所未聞之惡後,四周向鄂蘭襲來的是法律上究責的無能為力以及德行上受盡潰敗的受困感,這種受困感在她早期思想札記當中相當明顯。雖然她在1940年代開始追溯極權主義之前的各種歷史轉捩點,但是到了1950年代困惑著她的卻是,要如何和解(die Versöhnung)?特別是犯下種種不義行徑、...
政黨政治
2018-12-17
為何台灣人追求拚經濟多於自由?一個鄂蘭式的回答
政黨輪替在正常的民主國家似乎是彰顯民主發展的穩定性,但在台灣脈絡下恰恰是一個警訊,因為台灣的民主體制不僅意味著社會內部的翻轉,還夾帶政治外部傾向的選擇。如果我們沒有及早意識到政治傾向以及社會內部選擇的差異,那麼我們就只能受困於「兩黨一樣爛」的窘境當中。長久以往,難保下次我們連最基本的、自我決定的權利都將一併獻祭給了梅菲斯特(Mephisto,歌德小說《浮士德》裡的惡魔)。 政治人與社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