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與業壯遊】 「業師」的重要性大家都知道,接下來該看重「業生」了

友善列印版本

在這幾年,高等教育、技職教育開始重視「業師」。業師是指不見得有博士學位,不以寫學術論文為職業、在業界有實務經驗與技能的大專教師。許多人發現,業師比起一般教授,可以帶給學生不一樣的見識與成長,更了解自己如何為事業職涯做準備。

對於誰該是「老師」,台灣的大學體系已經在反思。但關於誰該是「學生」,還沒什麼想法上的轉變。

然而目前為止在台灣,一般大學招生的對象,都是一路讀書不曾有工作經驗的高中畢業生,連技術大學、碩士班,也差不了太多。在台灣,在上大學前離開學校有工作經驗者,往往被視為「不擅讀書」,甚至「曾經走偏」。只要能讀書,就一口氣從中學、大學,讀到研究所,這是正常現象。

現在,我們應該要好好探討,是否大學和研究所是否該珍惜有工作經驗的「業生」了。

「業生」帶給教育現場什麼好處?

如果學生在上大學之前,能夠有些工作上的歷練,在產業中真實地走過一次、深刻觀察,他們可能更明瞭自己的特質、自己追求的事物,以及自己事業發展的方向。也因此,他選擇大學、科系,很可能會更精準;他也更能夠了解如何使用大學的時間與資源,精準地培養自己的能力。

如果學生在進某科系之前,在相關的職場工作過(即使是最不直接相關),都可能讓他對於要學什麼、為什麼學、學了如何應用,有更多的理解和想像。例如,一個年輕人若在量販店工作後再進大學,他可能會理解心理學在員工管理、促銷手法上的應用;他可能了解化學、化工、公衛領域的學科在食品製造管理上的用處;他也可以了解數學、資訊工具對於物流、倉儲等課題的運用。

在實際工作場域生活過的學生,也將構成教育環境的一環。他們在和沒有工作經驗的學生相處的過程中,也會把工作經驗以及隨之得來的洞見傳佈給他們。我訪問過在美國讀大學的學生,以及到歐洲交換的台灣學生,他們都提到上課的時候,因為有工作經驗的學生發言,上課更充實、見解更多元。

「業生」給學校帶來的效益,在碩士班就更加明顯,尤其是和明確實務相關的碩士班。曾經有受訪者告訴我,雖然她就讀的碩士班很少有工作經驗的人士,但是該學校的 MBA、EMBA班常常和碩士班學生混合上課。在上課時,往往是一般碩士班學生較用功(用較多時間)讀完英文為主的課本、講義、理論、案例,但有工作經驗的學長姊則提出他們在業界的思維與觀察,和一般碩士生互補。

「業生」有什麼妙用?

在大部分招收在職生的學校,都是為在職生成立「專班」在課程、互動、課外活動方面都分隔處理。當然,在職生和非在職生,有不同的特質和需求,但如果有合適良好的設計,在某個程度上,他們可能是彼此的資源。

首先,可以嘗試讓在職生和非在職生有一起上課的機會。在這樣的課程中,較年輕的非在職生,可能分享他們較年輕世代的觀點,在職生可以分享職場人和較年長人士的觀點──這些觀點,就文化學、市場理解、社會理解等角度來說,都是相同重要的,雙方的互相理解也是很有價值的。

在職生和非在職生,也可以嘗試一起進行課後討論、合作報告與作業。在這個過程中,也會發生許多觀點、能力、見解的交流與互補。例如,年輕學生較擅長電腦程式分析工具,在這部分可以教在職學生;而在職學生可以提供在職場情境的實際問題案例,可能提供分析資料(當然要思考外洩問題),可能提供更符合實際情境的觀察、應用、結論建議。

我採訪過一個教學案例,在這個學校的EMBA、在職專班和一班生碩士班的上課互動相當緊密,在暑假期間,就會安排媒合一般生到在職生、EMBA生的公司進行實習。因為這兩類學生彼此之間己有互相認識和接觸,合作的信任感容易建立。不但有更高的比例通過實習申請,而且在進入公司實習時,往往可以接觸更真實的案件、資料。這些在職生,往往可以成為非在職生(正式或不正式的)業界導師(mentor),在初進職場時提供幫助與建議。而在實習結束後,在職生學長姊,也可能提供比一般狀況下更詳細的回饋意見、或是更準確的評分,供學生和學校參考。

招生上,何不平等對待(甚至優待)「業生」

現在雖然一般大學沒有限定入學年齡,但是在一般狀況下,既然入學的優勢程度高度取決於大考成績,考試成績不能延後使用,而且考試成績又高度仰賴該年度的「用功程度」,這樣的升學招生模式,高度限縮了「業生」進入大學的可能性,也讓更多元的經驗、人才、視野進入校園成為困難。大部分學生被迫高中一畢業直接下大學,而且綁定特定科系主修,到大學畢業(甚至許多人是碩士畢業)前都少有接觸職場的機會。

在招生上,學校科系可以採用這些手段:

1、將學測成績檢定化,允許跨年使用。讓考試、申請、入學不必同一年。

2、學校科系在招生時可以考量,將工作經驗納入評比。如果有業界工作經驗,加重入學優勢。

3、如果科系的特質是格外合適有工作經驗的人就讀(例如管理),則可以定目標名額(可不足額錄取)優先給有工作經驗的學生。

至於許多領域的碩士班,當然可以透過評選機制,控制一定比例的學生有業界工作經驗。

透過這些方式,學校可以有效傳達一個訊息給家長和學生:不要一股腦地衝升學,了解社會、了解自己、對人生有想法,更加重要!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