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編輯推薦
連絡我們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Thinking-Taiwan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Toggle navigation
FB
contact
rss
簡體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編輯推薦
熱門文章
政策想想
教育文化
環境經濟
財政金融
全球脈動
國防外交
司法人權
媒體觀察
休閒育樂
政黨政治
主權兩岸
中國問題
社會安全
時事想想
想想副刊
文化研究
書評書介
歷史書寫
運動休閒
電影戲劇
音樂藝術
漫談時事
專欄作家
公民平台
简
熱門
首頁
文章分類
No name熱門
8 月 20,2020
亞當.克拉洛 Adam Clulow
作者 亞當.克拉洛Adam Clulow 歷史學家,研究範圍為近代亞洲,包括東亞和東南亞之間的跨國交易、人員流動、觀念交流等。以本書榮獲美國歷史學會頒發的Jerry Bentley Book Prize、國際亞洲學者會議的人文類獎項、European Expansion and Global Interaction論壇圖書獎、澳洲歷史學會頒發的Hancock...
全球脈動
,
國防外交
吳尚書
8 月 04,2020
【南洋想想】飛翔於群島的魚鷹:印尼的MV-22
七月六日美國官方宣布銷售八架MV-22魚鷹(Osprey) 式傾轉旋翼機(tiltrotor)給印尼,此交易不僅是東南亞首例,也將強化該國在群島之間重要的空運能量。 身為世界最大的群島國,印尼三軍都有各自空運機隊,包括定翼機與旋翼機。 定翼機以C-130運輸機,還有較為小型的CN-295,更為輕型的CN-235、NC-212與N-219。除了台灣讀者耳熟能詳的C-130之外,CN-...
7 月 27,2020
黃怡嘉
勵馨基金會台中分事務所性別與倡議專員
書評書介
朱和之
7 月 20,2020
【書評書介】《風神的玩笑》
書名:風神的玩笑 作者:朱和之 出版社:印刻出版 出版日期:2020年6月 第一章 臺灣人的光榮 大幕升起,舞臺上布置成巴黎的一間閣樓,窗外是一片靄靄白雪覆蓋的萬千屋頂。管弦樂團乍然奏起一陣急切的導奏,普契尼歌劇《波希米亞人》就此開演。 江文也站在側幕後面等待出場。他想像過很多次這個瞬間,舞臺上彷彿另外一個時空,燈光耀眼,音樂持續不斷飄盪著,...
7 月 20,2020
朱和之
本名朱致賢,一九七五年生於台北。著有長篇歷史小說《逐鹿之海──一六 六一臺灣之戰》、《樂土》、《鄭森》,歷史隨筆《滄海月明──找尋臺灣歷史幽光》,小說《冥河忘川有限公司》、《夢之眼》,音樂人物傳記《指揮大師亨利‧梅哲》,編著有《杜撰的城堡──附中野史》。 曾獲全球華文文學星雲獎歷史小說首獎,為該獎創設六屆以來第一位首獎得主。 並曾獲台灣歷史小說獎、金鼎獎文學圖書類優良出版品推薦,入為第六屆聯合報...
書評書介
邱家宜
7 月 15,2020
【書評書介】戰後初期的台灣報人:吳濁流、李萬居、雷震、曾虛白
戰後初期台灣的報業概況 1945年日本戰敗時的台灣,全島只有一家由「台灣總督府」發行的日文《台灣新報》,吳濁流之前擔任《台灣新報》記者,戰爭末期為躲避美軍轟炸,疏散到故里的新竹鄉間。日本宣佈投降(8月15日)隔天,他就立刻趕赴台北的原《台灣新報》報社,親眼目睹《台灣新報》改為《台灣新生報》的改朝換代過程,並隨即受邀加入了報社的編採陣容(吳濁流,1987:134)。這份報紙,...
全球脈動
吳尚書
7 月 10,2020
【南洋想想】荷西‧黎剎級巡防艦:菲律賓海軍現代化的理想與現實
至少從1970年代以來,菲律賓海軍就一直落後於其他東南亞國家,更遑論其他海上強權。由於依賴美軍退役船艦加上高度關注內部的戡亂作戰,菲國海軍沒有反艦與防空飛彈以及反潛魚雷,實質上僅有巡邏加上兩棲運輸的功能。故當美國於2011年起提供退役的漢米爾頓級(Hamilton-class)海巡巡邏艦時,雖然僅有火砲與直昇機平台,仍然如獲至寶。 然而,隔年司卡博環礁(Scarborough Shoal,...
書評書介
文達峰(Jonathan Manthorpe)
7 月 09,2020
【書評書介】大熊貓的利爪:中國如何滲透、影響與威嚇加拿大
控制思想 二○○○年代早期,中共愈發肯定中國將重新成為超級強權,於是它發展出一套普遍推廣的策略,運用中國語文及文化的吸引力,向外國人發動軟實力攻勢,特別是針對外國大專院校。當時的西方教育機構對所有的中國事物都迷得不得了。中國、中文、中華文化不只是那時候最潮的研究領域,慢慢地大家也發現了這些研究可以賺錢。在中國學生已經讓人榨取大筆國際學生學費之後,大學又開始挑戰能夠合法招收外國學生的比例上限...
7 月 09,2020
文達峰(Jonathan Manthorpe)
作者:文達峰(Jonathan Manthorpe) 資歷超過四十年的加拿大新聞工作者,1970年代晚期擔任《多倫多星報》歐洲局局長,1980年代中期效力索瑟姆報業,奉派駐歐,1989年駐非洲,1993年駐香港,之後駐溫哥華,為「郵報傳媒」撰寫國際事務專欄。現為自由撰稿人,作品散見於iPolitics, Facts and Opinions, The Star, Asia Times等,...
教育文化
,
全球脈動
Pao-Yi Yang
7 月 07,2020
【荷事生非】1930年代荷蘭國家博物館的歷史展示改革:從沙龍式展示邁向編年架構的國史敘事
荷蘭的藝術愛好者總知道荷蘭國家博物館(Rijksmuseum),國家博物館也經常成為荷蘭(自2020年起已正名為尼德蘭)在國際上知名的文化地標(筆者先前也曾撰文分享過該博物館的成立過程:國家榮耀的紀念碑:荷蘭國家博物館成立簡史)。 但是,國家博物館的展示敘事,是如何幫助荷蘭國家認同的確立、並進而使該博物館成為令荷蘭人驕傲的國族標的之一呢?...
‹
…
279
280
281
282
283
284
285
286
28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