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編輯推薦
連絡我們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Thinking-Taiwan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Toggle navigation
FB
contact
rss
簡體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編輯推薦
熱門文章
政策想想
教育文化
環境經濟
財政金融
全球脈動
國防外交
司法人權
媒體觀察
休閒育樂
政黨政治
主權兩岸
中國問題
社會安全
時事想想
想想副刊
文化研究
書評書介
歷史書寫
運動休閒
電影戲劇
音樂藝術
漫談時事
專欄作家
公民平台
简
熱門
首頁
文章分類
No name熱門
古碧玲
1 月 30,2013
從電影「企鵝夫婦」談國家行銷
把一個地方的景觀、物產、風土民情透過電影、電視的置入行銷,雖已行之多年,但台灣真正把這種透過影劇媒介放送地方特色到淋漓盡致,可說是從警匪片「痞子英雄」開始,迄今也四、五年了,此後,幾乎無影不置入,惟獨成功的案例愈來愈稀少,且充滿鑿斧之跡,一眼就看出置入之痕。 現代的國家或地區如果不懂得行銷自己,很容易被世界舞台所忽略,特別是台灣這樣在國際上地位深受彼岸打壓的主權國家,...
洪榮一
1 月 29,2013
「Taiwan Style」:全募兵制、裁軍、與軍事事務革新
2008年以來,嬴弱無為的政治指導,持續弱化台灣的國防能量。罔顧現實、一意孤行的國家安全暨國防政策,對內造成國家資源的錯置與浪費,對外引起國際間對台灣自我防衛決心的懷疑。台灣已經不可避免的步入了「統帥無心、政策失能、三軍失據、全民難安」的困境。美國智庫學者斯科特‧貝茨 (Scott Bates) 《台灣21倡議(Taiwan 21 Proposal)》的提出,...
教育文化
藍士博
1 月 27,2013
當前本土教育的危機與展望
台灣教育本土化的聲浪自八○年代以降開始萌芽,九○年代逐漸開花結果,到了二○○○年政黨輪替以後,各大專院校的台灣研究與教學機構更如雨後春筍般地成立,似乎替台灣的本土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礎。然而,本土教育的危機至今已然浮出,仔細分析之下,並不單純只是國民黨再次執政下的影響。以下,嘗試針對台灣本土教育的當前危機與未來展望提出一些個人的看法: 本土教育的當前危機 當前台灣本土教育的危機包括了:(...
教育文化
,
文化研究
周妤
1 月 26,2013
心中的小警總(三之三)
我第一次對台獨有比較清楚的印象,是我國小六年級。 放學回家後的下午,爸爸在客廳看報紙。我看到報紙上斗大的標題有寫『台獨』兩個字,這兩個字當時常出現在廣播電視節目或報紙上,我對它並不了解,只知道似乎是個不好的字眼。我疑惑地問爸爸:「爸爸,什麼是台獨?」 爸爸不說話,只是皺著很深地眉繼續看他的報紙。大概過了三秒鐘那麼久,爺爺從客廳旁邊經過,回答了一句:「台獨就是沒有中華民國了啦...
歷史書寫
藍弋丰
1 月 23,2013
【週三想想】美國的誕生.之十一:邦克丘戰役
縱觀世界歷史,適得其反的例子可說不可勝數,美國獨立的過程更是一連串事與願為的結果,一開始,英國與法國在北美洲殖民地競相擴張而發生衝突,由華盛頓在荒野中的戰鬥為引信,引爆法印戰爭與七年戰爭,然而戰後英國卻限制殖民地的擴張。 當英國因為七年戰爭的財政負擔而想對殖民地加稅,卻引發殖民地抵制英國貨物,得不償失而不得不取消大部分加稅。 英國東印度公司因殖民地人抵制英國茶改買走私茶大受打擊,...
許建榮
1 月 21,2013
那些為台灣民主努力過的「境外勢力」(上)
一般來說,台灣將外國人對台灣政治犯的救援行動起源界定在1960年代,但實際上更早。1949年,逃離中共游擊隊回到台灣的史明,在1951年武力推翻蔣介石政權行動曝光後,於1952年潛入日本天山丸貨輪由基隆偷渡到神戶,但遭到日本政府逮捕。日方原本要將他遣返台灣,未料國民黨要求引渡史明,反而促使日本認定史明為政治犯,因此給予政治庇護。 ...
文化研究
周盈成
1 月 21,2013
【週一想想】此生必找的10萬個樂子
至少我比經濟部長誠實:這標題就是恐嚇,絕對不是精算結果。 不知各位有沒有發現,最近諸如「此生必遊的100個景點」、「此生必吃的500道菜」、「此生必學400道料理」、「一生一定要去的50家餐廳」、「非去不可的50家民宿」之類的書超多。而且景點有分台灣篇、中國篇或世界篇,料理有分海鮮、肉類、蔬菜或各地美食等,所以這些數字還可乘以數倍。 站在書店的架前,我不禁讚嘆,天啊,一人一生必玩之事...
彭瑞金
1 月 20,2013
臺灣文學瑰寶鍾老米壽
鍾肇政先生出生於一九二五年元月二十日,今年欣逢他八十八歲生日,人稱米壽,是肇政先生家人、親人的喜事,也是臺灣文學界的喜事。 國家有文學耆老,筆耕超過一甲子,最近一期的《鹽分地帶文學》還有鍾老的近作發表,老當益壯仍然保有創作續航力,確為國家之寶、人民之福。不過,在此群魔亂舞的時代,我們不敢期待像鍾老這樣的國之瑰寶,得到普遍的重視,...
歷史書寫
藍弋丰
1 月 16,2013
【週三想想】美國的誕生.之十:鄉民崛起——康科德‧列星頓戰役
前篇提到三名「黑暗騎士」已經把英軍出擊的訊息傳遍方圓40公里,而英軍還渾然不覺,他們從波士頓的各部隊中,抽調700人上場。出擊英軍的中層軍官,也是從各部隊的志願者中抽調出來混編,因此軍官與士兵並不互相熟悉,部隊於十點出發,一開始總指揮史密斯中校就遲到,上船時秩序亂糟糟,登岸時還被迫在及腰的海水中涉水而過,到兩點才上岸整備完成,一上岸,他們走到哪都聽到鐘響、槍響,...
蔡佳勳
1 月 14,2013
清華校方和陳為廷的愛恨情仇
不管書寫清華大學歷史者是否有願意,我想「陳為廷」都應該被記上一筆。原因不是因為他多麼火紅,有多少新聞能見度或是帶領清大學生重新走上學生運動的舞台。而是他一個人催化了許多事情發生:被他帶領、被他感染、被他激怒。像是催化劑一般,讓許多人事物都動了起來-好壞皆然。 他不是英雄,只是他就是有辦法可以讓你往前走。即使理念與他相背,你都會不自覺的跳出來做點什麼:辯論也好、批評也罷,...
‹
…
279
280
281
282
283
284
285
286
28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