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編輯推薦
連絡我們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Thinking-Taiwan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Toggle navigation
FB
contact
rss
簡體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編輯推薦
熱門文章
政策想想
教育文化
環境經濟
財政金融
全球脈動
國防外交
司法人權
媒體觀察
休閒育樂
政黨政治
主權兩岸
中國問題
社會安全
時事想想
想想副刊
文化研究
書評書介
歷史書寫
運動休閒
電影戲劇
音樂藝術
漫談時事
專欄作家
公民平台
简
熱門
首頁
文章分類
市場化
環境經濟
李柏毅
五月 28,2013
市場萬能,嗎?
文化部長在「我是歌手」席捲全台之後,雖表示「台灣不需要與其他國家比資本」,但也提到「NCC在置入性行銷上已有鬆綁,但要到什麼程度仍未定。」前任海基會董事長認為,要解決台灣媒體的亂象,可以考慮引進中國央視。 看似一個談文化、另一個說媒體,但背後的政策邏輯與理念是一致的,那就是新古典經濟學下的自由市場。這是一種深信理性個體會在高度市場性、自由放任的市場做出最大化利益的選擇,...
雨蒼
10 月 31,2012
台灣-被財團主導的社會(上)
早年在1960年代台灣剛開始工業化的時候,當時的人只要有一技之長,幾乎都能在台灣社會裡找到好工作。在那個時代,台灣的政治力量十分強大,戒嚴體制提供政治力量強大的保護傘。台灣的公司主要為黨國所經營的公有企業,如中油,中船等等。私人企業發展的空間並不大。 但接著,在各種國際情勢的影響下,台灣專制的政權逐步的解體,而社會運動也逐漸興起。台灣政治的開放降低了國民黨對於黨國經營企業的控制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