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編輯推薦
連絡我們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Thinking-Taiwan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Toggle navigation
FB
contact
rss
簡體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編輯推薦
熱門文章
政策想想
教育文化
環境經濟
財政金融
全球脈動
國防外交
司法人權
媒體觀察
休閒育樂
政黨政治
主權兩岸
中國問題
社會安全
時事想想
想想副刊
文化研究
書評書介
歷史書寫
運動休閒
電影戲劇
音樂藝術
漫談時事
專欄作家
公民平台
简
熱門
首頁
政策想想熱門
社會安全
劉介修
10 月 14,2014
【政策想想】日本在宅醫療參訪(二):醫生到你家,不只是為了方便
「老人的終老和生前一樣重要,因為這是在教人們如何面對生命。」(中野一司醫師) 全球最高齡的國家日本,從90年代起開始發動一系列的老人照護改革。除了透過「黃金十年」建構長期照護服務網絡,在2000年正式推出全面性的「長期照護保險」,醫療體系本身也開始展開反思:高齡社會需要什麼樣的醫療照護? 日本推動在宅醫療的先驅者中野一司醫師認為,高齡社會的來臨,不該是「醫療崩壞」的時刻,...
社會安全
劉介修
10 月 13,2014
【政策想想】日本在宅醫療參訪(一):老人不方便,醫生到你家
老人不方便就醫,台灣想的是:誰帶老人上醫院?日本想的是:老人不方便,醫生到你家。 愈來愈多的老人,因為行動能力的限制,或者居住在交通不便利的地區,獨居或子女上班不在家,增加了他們就醫返診的困難度。家有高齡長者的子女,平常工作、家庭兩頭燒,當年邁父母遇到突發的健康狀況時,也往往無法即時尋求適當的諮詢,不知所措之際只能把老人往大醫院的急診送。結果是,在急診經過一番折騰,...
文化研究
,
全球脈動
林怡廷
10 月 10,2014
馬來西亞大選過後(五)
詩人與我約在KLCC公園,我起初不懂為什麼約在市中心,那不符合他的氣質。 我想像可以和詩人在他住的孟沙區(Bangsar)小公園,一起吃馬來傳統早點、聊聊天,但我們約在偌大的KLCC公園,它有50英畝大,是吉隆坡之肺。公園旁是高聳入雲的雙子星塔。 我們甚至沒有明確說好在公園何處碰面,它有50英畝大,這場約會就像謎樣的詩句。我獨自在公園玩起尋找詩人的遊戲,直到十分鐘後,...
文化研究
,
全球脈動
林怡廷
10 月 09,2014
馬來西亞大選過後(四)
革命沒有發生?或者是說,革命早已發生,革命一直發生。政黨輪替可能不過是這場民主大秀需要的燦爛煙火。 回首15年的軌跡,烈火莫熄這場馬來西亞的「九月政爭」,意外開啟了民主化的契機,打開公民社會的想像,人們拋去恐懼上街表達意見,影響力延燒了整整十年,直到2008年大選,歷史任務才算告終。 而後由Berish淨選運動接手,在2012年428達到高峰時有25萬人上街,...
文化研究
,
全球脈動
林怡廷
10 月 08,2014
馬來西亞大選過後(三)
努魯伊莎在民聯黨團辦公室等待我們,與其說是辦公室,不如說是反對黨的休息室,這裡兼具交誼、辦公、會議的功能。 議員們坐在沙發上休息或交談,會議室的大圓桌上,幕僚們捧著電腦各自工作。他們像是遊牧民族,帶著電腦隨時準備移動,「習慣了,」安華所屬的人民公正黨辦公室主任王維興無奈的笑說。 我幾乎第一時間就被努魯伊莎迷住。眼前這位剛連任吉隆坡班底谷區的國會議員,年輕、美麗、纖細、...
社會安全
花敬群
10 月 07,2014
【巢運想想】掌握三大契機,改變將會發生
1989~2014,沒有誰壽終正寢,是無殼蝸牛再起。壞東西們很長命,25年來更修鍊成精;蝸牛族也沒閒著,糾集80個社團搞巢運。 巢運真正的本質,就像哈利波特第二集主題「消失的密室」。巢運就是要打破建商與政府建構的密室政治,持續揭露密室協商蒙混政策的黑案陰影;並且提出合理政策該有的規劃內容,一點一滴讓社會吸收,讓社會想想,讓社會改變。 25年來的台灣,政治上歷經兩次政黨輪替,...
文化研究
,
全球脈動
林怡廷
10 月 07,2014
馬來西亞大選過後(二)
司機不知道我有機會幫他把支持的話帶上。我正要去國會拜訪安華的女兒,吉隆坡班底谷區的國會議員努魯伊莎(Nurul Izzah)。人們總津津樂道這位33歲當紅的政治明星,有機會成為馬來西亞第一位女首相。 在這之前,我拜訪了許多政界、社運界以及媒體圈的朋友,他們都告訴我,要理解馬來西亞近代民主運動史,這15年來公民社會的劇烈變化,有三個關鍵字:安華、烈火莫熄、...
司法人權
撲馬
10 月 06,2014
【撲馬想想】丟鞋,丟書,還是丟大便?
基進側翼聯合競選總部主任顏銘緯,向馬總統丟出了一本「被出賣的台灣」,控訴馬總統出賣台灣主權的行為,日前收到了傳票,可能負上違反社會秩序維護法的責任。對此,文化部長龍應台表示,「台灣是民主國家,總統是社會名器,由全體國民選出來的人,對他的尊重就是對整個國家體制的尊重。」;「極權制度下採取暴力或過激行為乃屬合理,但台灣是個民主法治國家,就應該透過既有機制去表達訴求。」 當然,...
社會安全
梁志鳴
9月 30,2014
【政策想想】建置醫療除錯機制 有法源還要有資源
目前甫經國會二讀,即將邁向三讀程序之「醫療糾紛處理及醫療事故補償法」草案(簡稱醫糾法),為我國醫糾法制之重大變革。該法案以「強化調解機制」和「提供及時補償」為核心。尤其補償基金之經費來源,更是立法程序中各界爭論不休之焦點。但較少為人關注的是,除調解與補償外,醫糾法亦試圖建置醫糾發生時之「說明、溝通及關懷」機制,並首次將「除錯機制」、包括通報、調查、分析及資料公布等相關程序加以明文法制化...
中國問題
盧斯達
9月 29,2014
【時事想想】政客退,素人上;不是佔中,是游擊抗爭
現在香港多區發生游擊佔領行動。警方發射催淚彈,是自中共在1967年於香港發動暴動之後很少見的場面。 抗爭緣由,是因為中共設計的2017年選舉制度,雖然是一人一票,但公民和議會都沒有權力提名特首候選人。提名候選人的權力,仍然牢牢掌握在中共操控的1200人「選舉委員會」手上。 香港自前途問題以來的「溫和對話路線」及「民主救國」路線,徹底崩潰。...
‹
…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