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編輯推薦
連絡我們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Thinking-Taiwan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Toggle navigation
FB
contact
rss
簡體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編輯推薦
熱門文章
政策想想
教育文化
環境經濟
財政金融
全球脈動
國防外交
司法人權
媒體觀察
休閒育樂
政黨政治
主權兩岸
中國問題
社會安全
時事想想
想想副刊
文化研究
書評書介
歷史書寫
運動休閒
電影戲劇
音樂藝術
漫談時事
專欄作家
公民平台
简
熱門
首頁
政策想想熱門
教育文化
徐兆安
1 月 15,2015
PISA 啟示錄:嚇人的國際教育競爭,還是用國際教育競爭來嚇人?
看著別人的屁股,不斷追趕,最後連在追趕什麼都看不清楚,是世界次等公民的家常便飯。 「根據一個最新的國際指標,台灣學生的能力落後於人了,再不急起直追,就等著被淘汰。」 這種說法,是台灣教育議題寫作的起手式,接著,就會由教育家/評論家們放言高論,教育官僚則以官樣文章應付一下,一搭一唱地高談如何提高學習質素;僱主,尤其是那些自認具遠見的企業家們,有多了一個話柄來指斥廢青,...
全球脈動
格瓦推
1 月 14,2015
為何我們都是查理?
壹、前言 法國左派嘲諷刊物《查理周刊》(Charlie Hebdo)的巴黎編輯部於1月7日遭恐怖分子屠殺,遇難者包括記者、警察、週報專欄作家、經濟學者與一群漫畫家。 對法國社會而言,這場殺戮是向共和國精神宣戰,「我是查理(Je suis Charlie)」的風潮,堅定有力地彰顯法國人對言論自由的捍衛。與此同時,「愛比恨的力量更大(L’amour plus fort que la...
全球脈動
李奧納多卡布奇諾
1 月 14,2015
我們如何能是查理
《查理週報》遇襲事件,在開槍者死於槍下暫時畫下句點。被殺的漫畫家、被殺的警察、被殺的人質與被殺的槍手都已無法說話。「不要笑,不要哭,不要憤怒,只要理解」,斯賓諾莎的話如今聽來特別難受,因為查理生前要我們笑,而剩下的我們都難以做到。 但我們畢竟無法不去思考,事發後連日來的討論證明了在台灣的我們關心這件事,問題毋寧是:我們為什麼關心,以及我們如何關心。更重要的是,我們是以什麼身分來關心...
政黨政治
新一
1 月 14,2015
【打狗吹水】「黨產公投」綁2016大選不值得一試嗎?
「公投」原本在國民黨跟媒體的操作下遭致污名化,再加上當前的「鳥籠公投」狀態,讓國人對公投難有好感。然而,歷經波瀾壯闊的「太陽花運動」之後,許多年輕世代體認到當前台灣的民主,根本無法有效回應人民的心聲跟訴求。於是,太陽花運動中形成的「島國前進」,便以「直接民權」的「補正公投法」連署,進行全島的串連跟啟蒙。 當中,公投法補正的連署,便是著眼於「取消公民投票法第30條所訂之50%...
教育文化
鄧旭峰
1 月 13,2015
回應林濁水前輩「年輕世代的自然獨」:台獨是回歸真實歷史後的必然
拜讀林濁水先生於2014年7月25日作品〈年輕世代的自然獨〉後,本人想要從歷史的角度探討為何台獨傾向是台灣的自然,而「統一」或是「不獨」則純粹是外力干涉的短期現象。 今天我們在談到「國家」和「國家認同」時,我們談到的是「民族國家」(Nation-State)這個概念──把一個國家視為文化、民族統一的獨立政治實體。例如說不論漢滿蒙回藏人都是中國人,或是不論紐約州人、德州人、...
政黨政治
史努比
1 月 12,2015
【開往台灣的慢船】他是我爸爸:超越藍綠的「二代艦共識」?
長久以來,民進黨經常問選民一個問題:蔣經國的爸爸是蔣介石、馬英九的爸爸是馬鶴凌、郝龍斌的爸爸是郝柏村、吳志揚的爸爸是吳伯雄、連勝文的爸爸是連戰。蔡英文、陳水扁、謝長廷、蘇貞昌和游錫堃的爸爸是誰? 有人知道嗎?應該沒有。就算知道也沒有用,因為他們和張三、李四、王五沒有兩樣,都只是茫茫人海中的一粟。 這個問題直接點出世襲政治、家族政治的現象,一向很能激發選民不平之鳴,...
財政金融
,
全球脈動
資料思潮
1 月 11,2015
張善政沒說的事:大數據、巨量資料平台,然後呢?
漫畫「航海王」裡,敘述一位懷抱夢想的年輕海賊,渴望成為獨霸一方海賊王,在大航海時代中,到處潛藏危機卻也到處充滿機會。同樣的,台灣政府這艘艦隊是否已準備妥善,在大數據的時代,在浩瀚數據中找到傳說中的寶藏。 「資料科學家」這個專業,是DJ Patil and Jeff Hammerbacher在2008年提出的,主要指稱隨著巨量資料(big data)時代的到來,...
全球脈動
,
司法人權
林育立
1 月 11,2015
【東德轉型正義系列報導七】就算撕碎也要討回真相──談德國如何復原政治檔案
「請大家穿上外套,跟緊一點,這裡像迷宮一樣,很容易走丟。」德國史塔西檔案局檢索部門的負責人包曼(Guenter Baumann),帶著我和幾位外國記者,走進庫房深處,停在一排放滿檔案夾的櫃子和地上堆放的紙袋前,彎腰從紙袋裡抽出一小張碎紙,拿在手上說:「我們都很想知道,這裡頭到底寫了什麼?」 包曼的疑問,正是德國政府備受全球矚目的政治檔案復原計畫,也是我們此行參觀的主要目的。 史塔西(...
環境經濟
李彥麟
1 月 10,2015
【政策想想】碳預算與2015新氣候協議:科學與政治的交會
隨著氣候科學的進展,近年來科學家已經估算出:若要將全球平均增溫限制在攝氏2度以內,以預防危險的氣候變遷負面效應,人類所能排放的溫室氣體總量,此即「碳預算」(carbon budget)的概念。根據IPCC第五次評估報告,此一溫室氣體總量為1兆噸二氧化碳。 同時,2015年新氣候協議的架構正逐漸成形,負責新氣候協議談判工作的「德班平台工作小組」(Ad Hoc Working Group on...
主權兩岸
林濁水
1 月 08,2015
【華山論劍】中共突然密集提九二共識,為什麼?
當柯文哲勝選情勢已經非常明朗時,北京說柯文哲訪上海的前提是必須承認九二共識,等到1129民進黨大勝後,中共強調九二共識的頻率也接著上升,例如12/31大陸國台辦發言人范麗青強調國、共兩黨和兩岸雙方在鞏固堅持「九二共識」的共同政治基礎上增強了互信。中共既然這樣重視,於是台灣便開始有人建議,2016年可能執政的民進黨應該接受九二共識,才能順利處理兩岸問題。 只是我們應該要注意,...
‹
…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