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編輯推薦
連絡我們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Thinking-Taiwan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Toggle navigation
FB
contact
rss
簡體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編輯推薦
熱門文章
政策想想
教育文化
環境經濟
財政金融
全球脈動
國防外交
司法人權
媒體觀察
休閒育樂
政黨政治
主權兩岸
中國問題
社會安全
時事想想
想想副刊
文化研究
書評書介
歷史書寫
運動休閒
電影戲劇
音樂藝術
漫談時事
專欄作家
公民平台
简
熱門
首頁
政策想想
政策想想
財政金融
王思捷
五月 06,2015
【政策想想】 台灣經濟轉型來自創新,創新來自教育大革命 ──專訪王震華(上)
(台灣經濟如何振衰起弊?年輕人如何創造未來?國家又需要在其中扮演什麼角色?想想論壇近日專訪前廣達電腦總經理,現任美商傑納絲科技董事長、新境界文教基金會董事王震華,以下為專訪摘要。) 台灣經濟面臨全球化挑戰,勢必要揮別勞力密集、代工的舊模式,推動「三創」創意、創新和創業,創造新經濟模式,才能打破「悶經濟」,但是在鼓勵與促成創業的同時,人們必須了解「所有的創業者,都不是政府培養出來的」。...
國防外交
吳秉聲
五月 05,2015
想想在友邦建構維護文化遺產互助合作的「一帶一路」
近來中國倡議的「一帶一路」掀起舉世注目與討論,尤其是台灣是否應該參與「亞投行」也帶來諸多的辯論。事實上,作為世界前三十大經濟體的台灣,若非國際政治因素我國理應能夠客觀思考是否需要參與其中,發揮應有的角色而不致淪落至連國家稱謂都飄忽不定的尷尬處境。 只是在國際外交處境處處受制於中國的現狀之下,我們常常忘了轉頭望向當前邦交國分布數目最多的中南美洲與加勒比海地區。...
環境經濟
王行篤
五月 04,2015
【政策想想】 新觀念「循環經濟」:今日產品就是明日的資源
工業革命歷經近250年,歐美國家「循環經濟」的概念正在形成一種趨勢,越來越多的企業聯手轉變其傳統製造,走向「循環經濟」的新模式。 循環經濟的概念是透過區域系統性的合作,優化配置資源,儘可能地提高資源的利用效率,使生產過程中減少投入,減少排放,達成利潤的創造。「循環經濟」雖然看來不是個新有的名詞,但其中帶有更新的作為,與傳統經濟有實際的區隔。在歐洲,循環經濟超越了環保道德上的永續概念,...
媒體觀察
萬宗綸
五月 02,2015
台灣人的英語自我殖民:從媒體嘲諷李全教談起
這是一件嚴肅的事情,絲毫看不出好笑的部分。台南市議會的議長李全教召開所謂的「國際記者會」後,被部分媒體揶揄嘲諷,針對國際記者會沒有國外記者提出質疑是在合理範疇,但最令人難過的是那些被認為本土派的媒體,包括《自由時報》、《壹電視》和《三立新聞》在內,分別用「像韓國人在講英文」、「台式英文」和「口音很重的東南亞腔」來對李全教進行人身攻擊。這玩全是一個令人毛骨悚然的新聞操作。 我先說明,...
全球脈動
張智程
五月 02,2015
【京都想想】危機或是轉機?美日新同盟關係對台灣的意義
中國一連串在經濟與軍事大規模擴張、企圖取得亞洲霸權角色的行動,喚醒了美日同盟的焦慮,三月底中國在亞投行成立的外交戰場上成功拉攏美國最堅實的歐洲與亞太盟友對美國倒戈相向,使得感受邊緣化危機的美日關係加速進入「蜜月期」。 美日兩國近期內除了加速TPP的談判之外,睽違18年的「美日安保指針」---作為美日同盟軍事行動基礎的規範也修訂完成。本周安倍晉三首相訪美,...
全球脈動
330法蘭克福行動組全體成員
五月 01,2015
前輩們,我們不怕政治 ──「330法蘭克福行動組」初衷、道歉與感謝
兩個月前,《太陽,不遠》德國特映會順利落幕。身為主辦單位的我們日前得知,「德國台灣協會總會」(以下簡稱台協)劉威良會長投書「想想論壇」〈年輕人你怕什麼? ──從舉辦太陽花紀錄片德國巡演的聲明說起〉,因此在此回覆。 感謝劉會長開啟了這個契機,讓分處於台灣及德國各城市的夥伴們多日來不斷討論,並藉由此文重新向大家闡述我們的理念,避免誤會繼續擴大;同時誠實地檢視我們的疏失之處,誠摯道歉,...
全球脈動
葉智林
五月 01,2015
東南亞鏡裡的台灣
在我居住的國宅周邊,除了上學、放學時風風火火的喧嘩,大部分時候都處於一種時間近乎停止的歲月靜好,便利商店或幾家較早拉開鐵門的飲食店,提供了我每日經過因而熟識其面容的幾位長者安坐整日的餘裕,他們神色安然地望著馬路的方向,似見又似不見,我有時打招呼,有時則匆匆而過。另有一些行動不便,需要仰賴輪椅的,率多由外勞陪著,靜靜待在公園或人行道一隅曬太陽、或繞著公園與國宅周邊轉圈。偶然於日間回家,...
財政金融
,
社會安全
林睿奇
4 月 30,2015
北市房價登上世界巔峰之謎
近日媒體引述CNN專題報導台北市的高房價問題,並提到美國顧問公司調查顯示,台北市是全球房價最高的城市。根據內政部去年全國的房價所得比顯示,台北市為15.19倍。這代表著許多人可能窮一生之精力,都無法在台北市換來一間房子。針對高房價的問題,政府官員只會一昧地使用打房政策,或是抱著「全球資金寬鬆,很多國家房價都漲」的心態,卻不去探究深層的原因並謀求改善。 2008年金融海嘯過後,...
教育文化
林柏寬
4 月 30,2015
大學個人申請的弔詭現象,不斷上演中!
聯考年代,成績排名全國第654名、PR99,能否錄取兩千個名額的醫學系?成績排名全國第4800名、PR97會名落孫山,連一個合理想要的志願科系都填不上嗎?在現今大學個人申請制度下,筆者周遭卻有兩個真實但殘酷的案例。 第一個真實案例發生在筆者的學生身上。他錄取了國防醫學系,眾人恭賀聲中,他心中卻仍有不平。這位學生考了73級分,排序在他前面的75級分有182人、74級分有451人,...
全球脈動
許仁碩
4 月 29,2015
美軍基地與教科書:「親中沖繩」背後的真實與教訓
近來由於美軍基地問題,沖繩縣翁長知事與中央政府的連番交鋒,使得邊陲小島成為日本政治的焦點,對此,台灣不少媒體表達了對沖繩走向「親中」的憂慮。有趣的是,在去年一場318運動參與者在沖繩的座談中,由於與會者表態支持反基地運動,而讓在場原本期待「反中同盟」的日本右翼,翻臉怒批台灣運動者是「中國共產黨」。事實上在「反美親中/親美反中」的二分法之外,同為強權夾縫中的小島,沖繩其實提供了許多可供借鏡、...
‹
…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