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MONASH大學博士,曾任小學教師、小學教師會會長、澳洲Brisbane Indian 棒球俱樂部球員與兼職裁判。
美國總統威爾遜(Woodrow Wilson)說"We grow great by dreams. All big men are dreamers."(我們因夢想而偉大,所有偉人都是夢想家。)
美國之所以偉大,正是因為他們有個美國夢。
1929年美國經濟大蕭條後,在這艱苦的年代,美國人依然看到一些進步的精神、可能性與希望。因為還有希望與夢想,在這關鍵年代,美國歷史學家James Truslow Adams於1931年5月1日完成他的書稿The Epic of America;他在這本書中提出了American Dream(美國夢),也讓American Dream成為家喻戶曉的名詞。Adams在The Epic of America談到的美國夢是"American dream of a better, richer, and happier life for all our citizens of every rank which is the greatest contribution we have as yet made to the thought and welfare of the world."(讓我們各階層的公民過更好、更富裕以及更幸福生活的美國夢,是我們迄今對世界思想與福利的最偉大貢獻。)
在那個艱困的年代,羅斯福(Franklin Delano Roosevelt)開始推動的新政(New Deal)也復甦了美國,打造了美國夢;隨著越來越多的移民前往美國,他們的美國夢,繼續成就美國。
所以,夢想,的確讓人偉大。
繪本《吃夢獸:葉石濤的故事》描寫著台灣作家葉石濤的故事。葉石濤認為作家是一隻吃夢維生的獸,而這隻吃夢獸,其實就葉石濤的寫作夢。
你也有一隻吃夢獸
其實,每個人心中都應該藏著一隻吃夢獸,就像葉石濤一樣,這隻幫你作夢的怪獸,可以幫你實現夢想。小時候的作文課,最常出現的作文題目應該就是「我的志願」;我想,這應該就是打造你心中第一隻吃夢獸的緣起。
記得念小學中年級時,我的志願是當個科學家,因為我當時很喜歡自然科學。後來,念高年級時,我不像其他人小時候那麼偉大,想當「蔣總統」;不過,蒙黨國教育之賜,我想要當軍人保衛國家,消滅萬惡共匪,後來我還想消滅報紙上的「民X黨」。
當我在小學教書時,有次上作文課,我很懶,所以就讓小朋友寫「我的志願」。原本預期小朋友們的志願不外乎醫師、科學家、老師等等,但他們的志願比我想像的精彩多了,芭蕾舞蹈家、街舞者、畫家、廚師、怪手司機、工人、釣魚高手……林林總總,連「家長」這個志願都有。
志願,其實就是我們的夢想。不過,這種夢想,在小時候,通常都和周遭接觸的事物與經驗有關。就我自己而言,除了教育對「我的志願」影響外,卡通也影響了我。在我的年代,我曾經希望我是卡通中打擊壞蛋的英雄;但當我看「天方夜譚」時,我又希望我就是那個可以遊歷世界的小胖。至於同時期的女孩們夢想,或許是能夠遇到騎白馬的安東尼,抑是有個可以保護她的阿利巴先生吧!
當我們漸漸長大,工作上的經濟收入又成為另一種夢想。
如果夢想只剩超越22K
1990年代初期,那個「台灣錢淹腳目」的年代,林強的「向前走」唱出了年輕人到都市打拚追求夢想的企望。在2000年代以前,有夢、肯努力,的確就有希望。
但是現在呢?
我常在想,現在的小孩,會有什麼夢?變成「海綿寶寶」,還是「喜羊羊」?至於青年人的夢想,是否只剩爭食公家機關等鐵飯碗,不再有其他的夢?
當年我教的小朋友,已經大學畢業了,他們的夢想,是否只想變成公務員?是否只想著不要22K。
2007年,年輕人起薪大概在27K,但經過馬政府的拚經濟政策,年輕人起薪來到22K。最近,網友創立了「22K芳名錄」網站(http://22kopendata.org/),專門揪出這些給低薪的企業;其實這個網站不只找到給薪22k的企業,更有17.9K者,至於國立故宮博物院,也僅給21K。
是什麼因素造就台灣這種低薪環境?政府一再強調亮眼的經濟數據,但我們只見資本家與企業股東的股利滿荷包,豪宅、新屋一間又一間,而受薪者卻是一點希望都沒有。
在對岸,有個有趣的譬喻。中國的青年在1980年代想的是如何貢獻黨國,在1990年代想的是怎樣照顧父母,在2000年以後想盡是供房問題。2009年,中國有部極受歡迎的連續劇「蝸居」,談的是房奴的故事。想想,這部戲劇的內容和當今台灣社會,其實,似曾相識!
這種似曾相識,說明了台灣極為嚴重的經濟問題。在過去,很多台灣人就是靠著林強「向前走」這首歌所形容的傻勁與衝勁,去追求夢想而成就自己。如今,這股傻勁與衝勁,已經無法追到你的夢想;因為你曾經擁有的那隻吃夢獸,早已被偷走,就此消失無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