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新鮮」人,真的都準備好了嗎?

友善列印版本

如果在求學歷程裡一向是表現優異、出類拔萃,甚至具備一般同儕所沒有的留外體驗、一技之長抑或是多張專業證照,就能代表進入職場後會比較順利生存下來嗎?反之,求學期間沒有特殊才能或條件平凡的畢業生,是否在「成人世界」中就會生存得較大不易且困難重重?

坊間有許多教導涉世未深或不懂世故者的職場相關書籍,眾多的道理都是在灌輸如何做一個能夠成功生存的人。然而,職場上的戲碼可能不只有千百態,社會新鮮人該如何從以往在學校所接受的教育,汲取並足以應付一幕又一幕的 Live 生存秀?

學校教育是否有助於學生應付未來的現實職場生活?

大體而言,無論一位畢業生的條件或資格有多好,若是全無相關工作經驗,在出社會後的第一份工作、報到的第一天起,便要拋開以往習慣在學校生活的身分和姿態,並以一個全新職場人士的角度去看待人事物。

曾經有一位留美碩士畢業的友人離開他在知名美語補習班的工作後,在一場同學會上提道:「想當年,面試我的人是一位總部的企劃主任,她派我到一間新開的分校工作,而我報到的第一天是帶著既興奮又期待的雀躍心情,畢竟這是我人生中的第一份工作。不過,分校主管在眾多同仁面前對我這麼說:『其實我們這邊沒有多餘的工作可以給你做耶!我也不清楚為何總部會突然調一個人過來,而且我看過你的履歷表了,學歷實在高得嚇人,那你應該很行。這樣吧,那邊有好幾個工具櫃好幾年都沒有清理了,滿是灰塵又亂七八糟,今天你只需要打理工具櫃,一樓的打理完再去處理二樓和三樓的工具櫃。』當時我毫無怨言,臉上戴著微笑蹲下去仔細地整理和清潔。」與他進一步交談、深度了解後,大家才明白原來在他平日眉開眼笑的親和力背後,竟是長久以謙虛和低姿態在公司煎熬著。換個角度想,如果當初他覺得自己的自尊心公然受到了傷害,他能從過去所接受的理論課程中,學習到該如何採取更積極、更明智的處理方式嗎?

「見人說人說,見鬼說鬼話」是否適用於與主管的溝通?

前一陣子,經理人月刊 Facebook 專頁分享了一篇文章〈好公司和好上司,你要哪一個?該選好上司的理由〉。這是一項大多數人都關心的議題。然而,「好上司」的真面目並非從求職時的短短幾個小時面試中,就能通盤了解的。大多數的人都必須進去一家公司工作之後,才能漸漸看出上司的全貌。

舉例來說,二十二歲的小美第一次參加部門舉辦的歡唱聚會,地點是在一間狹小的 KTV 包廂。大夥坐一圈後,主管便遞了一杯透明色飲料給小美,說道:「這是很好喝的檸檬水,快喝掉。」小美認為這是主管對自己的善意,便不疑有他一咕嚕要喝下;才剛一吞就嗆得厲害,直咳嗽。旁邊的同事嘻笑看著,接著一個一個地大喝起來。桌上有各式各樣的酒,於是大家玩了一個遊戲,將不同種類的酒混著倒入一個杯子,要小美喝下去。她搖搖頭、揮揮手,覺得酒難喝。主管當場變了一張臉,大聲斥責她不合群,要她立刻一整杯乾掉。小美見狀才明白喝與不喝的嚴重性,於是違著自己的本意喝下那一杯「調酒」。主管欣喜,要小美一杯再接一杯地喝。隔天,小美去上班時,外露的皮膚佈滿酒疹。主管告訴她喝酒是需要練習的,邀約她下個星期同一時間再一起去大喝一場。小美堅持以身體健康為由婉拒。自此之後,小美在公司的工作便不斷受到主管刁難。

上述的故事也許對一些人而言並不稀奇,而且喝酒是大多數職場文化的生態。然而,對一個初步職場的初生之犢而言,故事中的小美該為了自身健康著想而離職呢?還是為了累積履歷表上的工作經歷而努力迎合主管,只為了努力撐下去?

結論

人力網站上,有一些徵才公司會特別註明「如果你連續三家公司的資歷都不滿三年,請勿投遞。」也常常能聽到年長的長輩叮嚀道:「一份工作至少要做滿三年,要不然下一份工作會很難找。」然而,新人在職場上通常都是相對弱勢,若不幸遭到欺凌的情形可能求助無門,也不一定會得到其他同仁的支援。

學校的教育教導學生要努力提升語言技能、努力考證照、努力拿碩士學憑等,而這個社會教導新人要努力累積工作經驗、努力生存下去、努力搞好人際關係。但是,人類的良知、道德和同理心難道就不再重要了嗎?難道為了通過「成年禮」以及為了成為「老鳥」,現代的人類就該犧牲原有的單純與良善嗎?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