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想想】臉書心理學

友善列印版本

說來也是蠻諷刺的,最近在臉書上填了不少關於臉書心理學的問卷。裡面的問題大多著眼於現今社群網站式生活模式下人的心理狀態(廢話,都說是臉書心理學問卷了),如焦慮、緊張、失落、忌妒、猜忌、期待、狂喜等等。有些問題也著眼於現今社群網站式人際關係的建構,如是否不經意地只跟關注自己臉書的人往來。以及臉書使用者之間相互的影響,如在臉書上傾倒垃圾甚至公開表人之前是否經過三思云云。

不知是我個人的感受還是整個世風的變化,現代人在近幾年臉書狂潮全面啟動之後,生活圈迅速膨脹了,臉書上好友動輒上千,甚至連失散多年的兄弟姊妹和老朋友都重新搭上了線。生活理應更佳美滿了。但實際上,人們的精神危機卻似乎比上一波工業化城市生活的浪潮又更高了一截。

這當然不是一個新鮮的觀察。

記得幾年前,在那個臉書尚未風起雲湧的年代裡,多數人還擁有一塊塊無名的小站,一片屬於自己溫暖的土地,可以常常播播種、耕耕耘和除除草。尚能同時擁有一席扎根所需的寧靜又不失交流的空間,頂多偶爾在「誰來我家」看到某些意外的訪客會產生一絲欣喜之情。

記得再更早,我們用著即時通、MSN,傳遞著一條條青澀的訊息,期待著對方的回應。再更早,我們還會用手寫卡片,不怕字太醜或嫌買卡片麻煩。再更早,我們每天見面,並沒有透過任何虛擬的方式交往。

不知道是我們都長大了還是時代在變?

在無名小站剛出現的那幾年,那園地似乎比起臉書狂潮要溫和得多。雖然也有點閱率和留言數之別,但我們似乎更致力於經營文字和氛圍,三不五時還要換換標題和背景音樂。那時的我們,似乎更關心園子裡的草阿、花阿、樹阿,長得好不好,好像比較不那麼在乎荒煙蔓草是否爬上了我家的階梯。

而幾年前,自從臉書的大浪襲來之後,一直到現在,這巨獸似乎吃定了人性所有的弱點,殘暴地吸納了越來越多的信眾。我們不斷被大量的陌生人強暴,炫富的炫富、放閃的放閃、騙讚的騙讚。每個人都成了作家和評論家。甚至連過去在人後才敢小聲說得那些話現在都大辣辣地越說越大聲。人們的自尊在此一巨獸面前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戰。

臉書狂潮的全面啟動對我們小小的心靈究竟有沒有造成什麼傷害?或許從這幾年來myfone簡訊文學獎得獎作品就可略窺一二。前年之前都沒有關於臉書的作品。

去年家書組三獎:媽,你臉書的感情狀態是真的嗎?/李國漢。

今天生活筆記組二獎:我們在臉書上問候彼此,卻在見面時低頭玩臉書。/李湯盤。

同組人氣獎:我們的交友方式,何時只剩下給讚?/邱仁逵。

時代確實是有在變化吧……。

不過是啦,我想我們是不可能,也不想,再回到那飛鴿傳書甚至茹毛飲血的時代。但至少,還是有人揚言老派約會之必要。而我,我仍舊無法忘情於手寫字體,無法忘情於那一勾一勒之間屬於你我獨一無二的美學神韻,甚至曾經在夢中想過要辦一本手寫詩雜誌……。

不知臉書心理學的問卷調查結果會如何反映這個世代年輕人被臉書化的程度?我總覺得,科技源於人性,但人們卻常常在科技中迷失了自己。臉書無疑提供了這個世代一個全新的生活方式和空間。這本新世代的書中所蘊藏的財寶絕對不亞於於任何一本舊時代的百科全書。但這波兇猛的狂潮也同時破壞了我們心裡某種簡單的平衡,使我們不時陷入漩渦而難以自拔。我想,如何在這浪潮中尋寶的同時,又能保有自己,便自然成為生活在這臉書世代的我們值得深思的一個課題。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