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想想】民主作為一種態度:以民主基金會執行長黃德福為例

友善列印版本

台灣的選舉向來受到國內外矚目,任何人基於熱血或者其他原因,都有參與選戰、協助自己所支持的候選人之動機,卻往往刻意忽略輔選的身份角色是否恰當。而這些大大小小的違規,都和態度有關。

前陣子一位長期關心東南亞民主發展的朋友來台,和我聊到觀選這件事。他提到,由於他的觀察重點在於選舉過程是否合乎民主程序,所有觀選人員都必須嚴守份際,對候選人不得有任何偏袒,也不得介入選務。但是,數年前來台觀選的經驗,卻讓他十分驚訝:台灣方的聯絡人,也是國際觀選組織的成員,竟然在帶著他和其他國際觀選人員拜訪某競總時,應總部內朋友的要求,穿起了該團隊背心!

這確實令人驚訝,因為任何民主工作者,都應該瞭解這個遊戲規則;畢竟觀選和助選是兩回事。以關注各國選舉來推動國際民主發展的單位,如歐盟外交部(EEAS)下之歐盟選舉觀察(EUEOM)以及美國國家民主基金會(National Endowment for Democracy, NED)等,皆在保持中立的原則之下小心地辦理或贊助國際觀選,協助推動民主發展,因為他們知道,要維護自由公平的選舉,自身必須從小處做起。

即使如此,也不能保證這些團體都不會犯規。30年前由美國國會成立的NED,目前的執行長為Carl Gershman,任職已久,具學術背景,且自雷根總統時代就參與國際民主推動,是共和黨新保守主義的代表人物之一。他於去年九月,早在烏克蘭危機爆發之前,便投書華盛頓郵報表示,烏克蘭是「the Biggest Prize」,建議美國必須把握機會加強與烏克蘭及周邊國家關係,以對抗俄羅斯等傾向新保守主義地緣政治之態度。此舉被視為干涉美國外交政策,也被俄羅斯當作境外勢力影響烏克蘭的證明。Gershman也許真的憂心忡忡,急著建議政府必須如此,才能捍衛區域民主及美國利益,但此舉讓他以及NED因此受到責難。謹守份際與原則,是輿論對於民主工作者的要求,相信民主的工作者自身更必須銘記在心。

台灣在2003年,為了推動國際民主交流,參考美國國家民主基金會的模式,成立了台灣民主基金會,而『做為亞洲地區所建立的第一個國家級民主基金會,臺灣民主基金會的基本理念是在全民共識的基礎上,建立一個永續經營、具遠景並運作透明化的超黨派機構,透過凝聚政黨、民間組織力量,共同為擴大臺灣參與全球民主接軌及鞏固民主實績而努力。』(參考連結)其工作方向如下:

•    推動與世界各國民主組織建立結盟關係。
•    支持國內外學術界、智庫、民間非政府組織推展有關民主與人權之活動。
•    支援國內各政黨從事國會外交及國際民主交流活動。
•    發掘國內外民主發展問題、研發政策並發行書刊。
•    推動有關民主、人權之研討會,舉辦公共論壇及相關民主教育活動。

與NED相同,這個基金會在國內必須是超越黨派,才能無私地在國內推動民主工作,對外也才足以代表台灣全國的民主形象。然而,正當藍營語出恐嚇地警告無黨籍台北市長候選人柯文哲夫人、任職台大醫院的陳佩琪醫師,因具公務員身份,公開為夫輔選將有違法之虞,熱血網友挖出最多公務員輔選案例的其實在藍營等,卻忽略了應當是超黨派的民主基金會執行長、前立法委員黃德福,目前正擔任國民黨台北市長候選人連勝文競選辦公室政策部負責人,更是日前鬧得沸沸揚揚的網軍雇用事件之始作俑者。

當台灣的媒體提到黃德福時,沒有人注意到他的身份,自然也沒有對於他參與輔選工作是否妥當的討論。比起前述的NED執行長投書受到撻伐,或者陳佩琪醫師計畫幫先生跑攤輔選被指違規,顯然這個社會對黃執行長十分友善。或許民主基金會在定義上不是政府單位,但她是這個國家宣示堅持民主價值的證明。不論是不是公務員,黃執行長出任特定黨派候選人輔選幹部的舉措,讓人很難相信他在執行基金會任務時,能夠真正超越黨派。這對基金會,以及台灣在國際上好不容易建立的民主形象都造成傷害。另外,民主基金會董事長由立法院長王金平擔任,原希望藉著國會議長的崇高地位,號召跨黨派共同推動台灣民主,卻因尚無規定國會議長必須中立,只能仰賴王院長的個人意志,這讓美意成了半桶水。

民主不僅是制度,更應該是不能隨便、堅持原則的態度。就像國際觀選,即使心目中有符合民主精神的、自己屬意的候選人,也必須慎重,不能逾越觀察的界線。推動民主進程的,倘若心存僥倖,以為能躲過媒體與競爭陣營的監督,而無自律之心,馬虎的態度無法提升台灣的民主品質。很不幸地,目前仍有不少人處於這樣的馬虎狀態。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