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想想】太陽花學運的大輸家

友善列印版本
太陽花學生運動,從318突襲攻佔立法院,直到410即將光榮退出議場,轉守為攻遍地開花,歷經了24天的時間,不僅讓台灣的民主寫下新頁,年輕人對國家的純真熱情,對議題掌握的精準快速,各式各樣分工的精緻有效率,讓人大開眼界之餘,也重重打擊了長期壟斷台灣政治版圖的藍綠兩黨。不過縱使傳統政黨均元氣大傷,但比較起來較大的輸家,仍是目前已經在野6年的民主進步黨。
 
 
很多人也許會問,這次服貿爭議完全是由國民黨引起的,最大的輸家應該是國民黨吧?怎麼會是民進黨?30秒通過審查的張慶忠也是國民黨籍、指花為蕉的邱毅也是國民黨籍、網友群起撻伐揚言罷免的立法委員也是國民黨籍,怎麼大輸家還是民進黨?
 
道理很簡單:民進黨在這次的服貿爭議中又被邊緣化了。首先,民進黨是台灣的最大在野黨,2012選舉結束後在國會擁有40席的立法委員,但是在服貿爭議中,卻總是以「人數不足、一表決就一定輸」的標準答案,來推卸無力阻擋國民黨的責任。雖然說利用霸佔主席台、杯葛議事、大鎖鎖議場的招數,也是能拖延一些時間跟搏得媒體版面,但是時間一長,最後總是被國民黨委員以人數優勢強渡關山通過法案,然後民進黨委員們只能雙手一攤表示:「誰叫台灣人民不多選幾席綠的立委?」
 
有吵有鬧有杯葛有盡力固然是一種付出,但是最後的結果,每每在國民黨發動甲級動員黨紀處分的威能之下,變成徒勞無功,長久下來民進黨在立法院好像就「輸久也就習慣了」。
 
318學生衝入議場後,民進黨委員們熱心的擔任同學們守門的工作,避免警察進入,同時間也搬運物資進議場補給、請助理幫忙把議場內的垃圾及排泄物運出來,可以說是勞苦功高,令人敬佩。不過不正是民進黨委員們擋不住,學生們才需要衝進議場嗎?不正是民進黨委員沒有能力對服貿協議做出任何監督或審查,學生們才要提出兩岸協議監督條例的法治化嗎?因為民進黨委員們沒有能力替台灣擋下服貿,所以學生以及社運團體們要不顧一切攻立法院、衝行政院、靜坐抗議,給馬政府以及國民黨壓力,因為民進黨沒有能力,所以人民自己來了。
 
這個時候民進黨只能擔任一個輔助以及支援的角色,這對於一個民主國家的最大在野黨來說,無疑是一件很羞恥的事情。更別提民進黨一開始一直喊「逐條審查」,後來才跟進支持學生的「先立法,在審查」這種判斷失準的糗事了。這不是邊緣化,什麼才是邊緣化?
 
另外,在學運的過程中,民進黨幾位重量級人物也在議場周邊陪學生靜坐了一段時間,包括蘇貞昌、蔡英文、謝長廷、游錫堃…等,為學生加油打氣,看起來格外溫馨。但我們不禁要問,我們小老百姓是真的沒辦法了,沒有政治資源也沒有錢才坐在這裡對政府抗議,一個最大在野黨,選舉補助款也是領的到上億元的政黨,裡面最菁英的政治人物,居然也只能跟我們一樣坐在這裡抗議?這是多恐怖的一件事?
 
換個角度說如果人民把票投給民進黨,只能讓他們來陪老百姓一起靜坐,這絕對叫做浪費選票。我把票投給民進黨是為了給予你權力,讓民進黨利用這個權力來做出對人民有利的事情,結果不但老是在國會被國民黨強暴,還淨做一些做一般老百姓就做的到的事情,人民能不生氣嗎?
 
330的黑潮大遊行,在學生短短數日的號召之下來了50萬人,整個遊行的過程中,民進黨乖乖的配合學生訴求,不沾政黨色彩,也沒有民進黨政治人物上台發言,行動結束後媒體大篇幅讚揚學生運動有理性有組織有紀律,民進黨又再一次的被邊緣化了。
 
就連410學運退場的關鍵,也都是由立法院長,中國國民黨黨員王金平做出的「先立法、再協商」承諾而水到渠成,接下來郝、胡的間接背書更加強了這個承諾的力道,也逼的馬英九不得不「沾光」一下說:王院長的說法跟府方的版本「並無衝突」,整個過程中民進黨的角色呢?只看到綠委們陪著王院長進議場關心學生,還有柯建銘柯總召在老王的身邊形影不離而已,我們也可以說410的退場民進黨根本施不上力,最大贏家是王金平,民進黨還是三個字,「邊」、「緣」、「化」。
 
被邊緣化其實不打緊,最恐怖的是民進黨自己已經習慣於被邊緣化、輸習慣了,而台灣人民也習慣民進黨被邊緣化的這個現狀,才是民進黨在這次學運之後最大的危機。
 
因為席次不夠所以沒辦法、因為沒有政黨輪替所以沒辦法、因為選民太容易被藍色媒體操控了所以沒辦法、因為民進黨已經執政過了所以走體制外路線會被罵更慘所以沒辦法、因為怕被貼上暴力黨的標籤所以沒辦法,一直寫下去我可以幫民進黨想出非常多「為什麼要靠太陽花學運才擋的住服貿」的理由。
 
學生和NGO團體這次的驚天一擊攻佔立法院,不僅強硬的對中國國民黨以及中國共產黨說不,也對民進黨長期的無效作為或是不作為,打了一個非常響的巴掌。怕東怕西畏首畏尾永遠都是「沒辦法」,只要不認輸永遠都有辦法。民進黨裡面優秀的政治人才比比皆是,難道真的比不過學生們嗎?事在人為而已。
 
如果民進黨真的天真的以為,太陽花學運過後,民進黨大加分,而不痛定思痛,去打破這種不斷被邊緣化的政治現狀,那麼年底的七合一選戰,結局有可能再搧民進黨一個大巴掌也不一定了。
 
 
(楊祐豪,Texas A&M University化學工程博士,現為National Institute of Standards and Technology 博士後研究員)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