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想想】發爐豈止是關公 王郭承諾為那端

友善列印版本
4月6日進入立院議場,向學生提出「未完成監督條例立法前,不召開協商會議」承諾的王金平被認為是太陽花學運得以和平落幕的關鍵,當天欲探訪學生卻不得其門而入的郭台銘隨即發言肯定王金平,而扮演掮客角色的藍委盧嘉辰則稱郭董才是幕後推手,甚至連「關公發爐」都扯出來了。
 
圖片來源:蘋果日報
 
郭董家中的關公有沒發爐我們不得而知,倒是他家「習公」有沒發爐值得探討,合理的懷疑是,沒有北京的授意,至少首肯,王郭兩人哪敢明火執杖的和馬金對幹?王金平的政治前途能自外於北京嗎?
 
須知從去年到現在鬧得轟轟烈烈的馬王之爭,包括連家的參戰,其目的說穿了不過就是要爭奪兩岸關係的「獨家代理權」。說句謔刻話,就是「賣台專利許可」罷了,王要對學生做出這樣的承諾,說是沒有對岸的諒解令人難以置信。而事業版圖全在對岸的郭董更不用說了,部分媒體人解讀郭董的目的是要讓對岸了解自己在台灣的分量,然而精明如郭董者,當知「不要試探你的上帝」這句話,更適用於和專制政府打交道的場合,沒有十足的把握,又豈會在這個風火頭冒出來?
 
這些「陰謀論」若得以成立,就透露一個訊息:北京對於馬金江的支持已經鬆動,他不願意繼續把所有的籌碼放在同一個籃子上。
 
最令北京感到坐立不安的是,學運發展至今,經過馬金江一連串的「提油救火」,以及「白狼們」荒腔走板的演出,台獨的勢力竟然更上層樓,在「質」與「量」都獲得了大幅的進展。先不去管「量」,在「質」的方面,迥異於年長一輩兩輩的人,現在年輕人的「台獨」是不帶悲情不帶包袱的。
 
在他們出生懂事時,台灣便已經完成解嚴和初步的民主化,許多被他們上一代視為黨國體制壓迫象徵的國旗國號等,在他們眼中和自己作為一個台灣人的認知是不相扞挌的,外省的第二代由於受到上一代的薰陶不免猶有認同障礙,但是第三代已經普遍自然而然的認同自己是台灣人,而不認為自己和中國有什麼關係,這就是為什麼當白狼自以為悲壯的指摘「你們不配做中國人」時卻換來令人噴飯的回應,這也更能夠解釋為什麼當部分媒體拚命起底林飛帆和陳為廷的台獨背景時卻未能造成明顯的殺傷力。
 
圖片來源:東森新聞
 
儘管從學運領袖和史明蔡丁貴等傳統獨派人物的互動觀之,新舊台獨之間在理念上情感上還是有著無法割捨的連結,但至少已經超越傳統關乎歷史、法理、族群、乃至悲情的訴求,而呈現一種較為單純而直接的訴求:「捍衛我們的生活方式」、「捍衛我們的價值觀念」。
 
近年陸客的大量來台,近距離的接觸讓「我們/他者」的感覺更強烈,而香港來台旅客遽增,他們所帶來的經驗,增加了台灣社會的危機意識,也讓年輕更能清楚的表達:「我們還有機會,我們不要成為第二個香港」。
 
這種新型態的「台獨」,或許「思想層面薄弱」,但是它是從生活從生命去體會的,所以它是務實的,容易全面擴散的,他是國共兩黨未曾面對過的,所以也是最難以防堵的。相較於服貿,對北京而言,如何讓學運趕緊落幕,台獨浪潮趕緊退燒,恐怕才是當務之急。近日報載,中國涉台官員透漏,當初先服貿後貨貿是台方主動提出的,這項消息若是屬實,為何選在這個時間點放話就大有玄機了。
 
太陽花學運曲終人不散,前進社會後化作春泥更護花,仍有漫漫長路要走;而在中國因素介入後馬王之爭方興未艾,消長之際,太陽花的落幕或許會是個分水嶺。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