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待一座跟著台東呼吸的影城

友善列印版本

思量許久,當台東正因為影城進駐帶來商機時,我正思考關於電影作為藝術商品的命題,幾度就想這樣撒手不管,乾脆不言語、不寫字,但內在的那個聲音還是告訴自己,凡是有助益的,就去說一說吧!就算只是狗吠火車,也想讓這列火車直奔前,能夠停一停、想一想。

2009年,我曾在某報發表一篇社論,投稿原文標題為〈燒掉了一間戲院之後〉,2010年傳出消息,台東縣政府準備用ROT方式,引進電影院業者投資台東,2011年,該ROT案歷經5次流標,正當得標者呼之欲出時,我又寫了一篇〈我在台東,想像一間電影院〉投稿某報,當天傍晚散步時就獲得報社回應刊登,但晚上回家收信,報社來信告知稿擠,不登了。

今日再發表一篇〈期待一個跟著台東呼吸的影城〉,權充三部曲,是為評論與建言之有始有終,也籲請影城大老闆與台東縣政府文化相關人事、以及進電影院之消費者略加思量,不要讓電影院只是真實世界裡的「好萊塢電影台」、除了大量播放好萊塢電影之外,它可以有更多不同的片型,值得開發,自成一個屬於電影的電影院世界。

一、
台灣電影院今日生態,已是連鎖影城群雄割據,人文電影夾縫裡求生之境界,查詢全台影院共115家591廳(102年資料),而消費者經常消費之三大影城系統:威秀、國賓、秀泰,再加上一些老字號電影院,以及與三大影城幕後相關的地方型影城,瓜分掉8成台灣電影院市場,值得特別指出的是,三大影城系統雖以美式連鎖影城為範本經營,但以台灣人做生意之幹勁與衝境,血統純正的美式影城在台灣,不是退出市場、敗走麥城,留下來的,總廳數與單日票房也早已被三大影城系統遠遠拉開距離。

這樣看來,既然有這麼多影廳,作為一個自詡多元化的台灣電影院市場,多次誇口什麼電影都能看到的台灣,電影院裡的片單自然該是百花齊放、大菜小菜擺滿桌啊?為何筆者還要苦口婆心,自討沒趣,一而再、再而三的寫作這個關於電影院的命題與論述?

先放下電影院裡能看到什麼電影的思索,搜索一下新聞資料,看看全台灣近十年新開幕的連鎖影城有多豪華、裝潢多棒以及在硬體設備上多麼不同,再思考過去十年來,我們失去的,與熄燈關門的破舊老戲院是一間又一間。今日電影院之硬體投資,動輒以億作為單位,引進國外最新技術,先是3D電影、接著是全數位放映(還有音響系統與電影座位之更新),筆者當然明白,這是電影產出的製作者與影城業者,用獨家技術共同合作,希望能將流失的電影院觀眾群,拉回電影院的努力。但是這樣高的投資門檻(光全面數位化,就夠讓傳統戲院將成本反映在票價上了,可見其投入資金與數位化放映成本之可觀),對大老闆而言,這條電影院經營之路,後頭是銀行的融資與借貸,前面則是電影作為藝術商品的不確定性,經過這十年來電影院的衰落與復甦,可見其無疑是一個高投資高風險的行業,要是旗下的影城門可羅雀,那影城老闆自然就欲哭無淚了。

於是這便成了一個惡性循環,幾億的投資門檻、不確定的商品,若要貨源穩定,非得向片商簽好一系列的影片,準備接二連三,來創造期待與顧客,從行銷到貨源的穩定,這肯定就非得好萊塢的美商八大不可,它的一系列行銷預算,讓觀眾從今年,就知道明年要演什麼電影,電影明星與電影導演的動向如何,什麼片準備上映、什麼片正在籌備,更有甚者,有些電影擺明了就是三部曲,連上映檔期都早早排好,實則我們今日看到的電影,早在去年或前年就拍好,這段時間裡,我們能看到、能追的電影,都是好萊塢提供一系列精準商業操作下的「美式口味」,觀眾毫無選擇。

用食物來舉例,我們不會願意只吃單一口味的食品,可偏偏掌握通路的,為了穩定的投資報酬率,它也不得不如此,觀眾呢?照單全收!你瞧瞧電影院外頭排隊的人龍,有什麼好萊塢電影是沒影廳又沒市場的呢?

二、
於是回到電影院播放什麼電影的命題,可想而知,台北有最多的連鎖影城、最多的影廳、最多的觀影人口,連電影票房的計算,數字往往也是以台北為主,長久以來,獨立片商們如散兵游勇,開疆闢土,苦心把歐洲或世界各國電影帶進台灣市場,聰明而努力者如他們,也知道必須找到一種生存策略,來切入市場,讓連鎖影城系統不能忘記他們的存在,但礙於市場與觀影人口,他們必須把持住成本的考量,以及前述種種電影作為藝術商品之不確定性,他們選擇退守,以最可靠的觀影人口去估算,同時用台北影廳為根據,少量及減少場次放映。

於是台灣最重要、有在播放人文藝術電影的電影院,只剩老字號如真善美、光點、新近的光點華山及已是連鎖影城系統的國賓長春,其它如威秀系統的連鎖影城,除了自己發行的電影,其他的片型,都有固定合作,近年來它很努力的在開發東南亞與日本電影在台市場,對國片也是非常支持,可長遠來看,其影廳,終究還是長時間的被好萊塢蠶食鯨吞,大多不脫相同美式口味。

這裡提供一個思考,每每當聽說一部人文電影或歐陸電影口碑極佳,倘若真的想要觀賞這部電影,不是時間不能配合(場次少),就是地點不能配合(除了台北之外,沒有影廳播放),而令人驚訝的是,按連鎖影城的排片方式,幾乎每半個小時就有一部好萊塢電影的時間,每週至少有三到五部的好萊塢電影在時刻表上等著,時間也在你我排隊購票的當下,銜接的恰恰好,這是為何?

三、
再一次,筆者將之前不被登出的建言,依本文理路,重寫一次,盼能激起漣漪:

台東影城作為一個8廳複合式連鎖影城,是否能夠成為第一間獨立提供單一影廳作為藝術與人文電影放映廳、專門且長期放映台灣導演的新片與世界各國人文藝術電影,同時又提供學生作品或紀錄片公開播映的另類複合式影城,機會就在業者手上,若藉由該影廳長期且固定的努力(請注意「長期」與「固定」,並非以電影節的短期展演形式),注入滋養人文與影像藝術的源頭活水,如此一來,臺東影城的獨特性能夠被確立,於此同時,讓文教基金會、台灣獨立片商或中小型影片代理商的電影能在台北之外,於台東上映,塑造該影廳的獨特性,相信讓商業放映與人文藝術電影並存,並非不可為,更何況,台東市在地的公教人口,作為影城消費固定主力,相信此單一影廳,必有賣點與市場。

我們都會說:先求有,再求好。現在影城已完工,營運接著上路,該是給它一些期許的時候了,期待一個有著人文藝術,跟著台東呼吸的影城,終能得見。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