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編輯推薦
連絡我們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Thinking-Taiwan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Toggle navigation
FB
contact
rss
簡體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編輯推薦
熱門文章
政策想想
教育文化
環境經濟
財政金融
全球脈動
國防外交
司法人權
媒體觀察
休閒育樂
政黨政治
主權兩岸
中國問題
社會安全
時事想想
想想副刊
文化研究
書評書介
歷史書寫
運動休閒
電影戲劇
音樂藝術
漫談時事
專欄作家
公民平台
简
熱門
首頁
文章分類
熱門文章
全球脈動
羅毓嘉
2 月 27,2013
沉默的東京人
歷史將記取--在社會轉變期間最大的悲劇,其實並非惡人的喧囂,而是好人的沉默。沉默的好人,非常可能成為邪惡的同盟。春節假期間,從東京的旅行返回台北之後,我常想著,東京人那共同的沉默,會不會正是孕育日本保守右翼的溫床。 在東京移動,方感覺到東京是一座沉默的城市。 地鐵網絡交織在地底,人們把玩手機,等車。列車來,列車去,門開,門闔。列車吞吐著無聲運轉的人群像一台巨型的機器,人們上車...
歷史書寫
陳世昌
2 月 28,2013
我們把二二八變了
臺灣——一個永遠不作根本「轉型正義」之國,造成我們至今未能進入一成熟之民主國家。其中最大原因之一,除了全世界最富有黨產造成畸形、不正義的選舉外,就是1980年代後,臺灣民主化過程中我們選擇一最廉價,無流血,世俗化,快速且無文化修正與提昇之「非轉型正義」。我個人把他分成幾個時期。 一:1986-1990 民主狂飆期 1987年一月,鄭南榕由被莫名其妙因有人控告違反選罷法,...
金大鈞
3 月 01,2013
台灣人?中國人?你、我、他是誰?
今日溫馨的家庭晚餐時分,電視裡一則新聞傳來留鬍子對男人有幫助時,筆者也順勢贊同一聲,但金媽卻說我們山東人有習俗,蓄鬍、留髮意味著家中辦喪事,而當下絲毫未有考慮的應道:我不是中國人!此言一出,金媽表情顯露異狀的問道:不然你是哪裡人?又提到這十分尷尬的話題,筆者是哪裡人?這也是很多現在台灣居民想問的,究竟我們該怎樣的稱呼自己? 回到1949年那動盪的年代,多少家庭顛沛流離分隔兩岸?至今,...
杜弘毅
3 月 02,2013
【週六想想】薄暮西丘——台灣研究生帶您一窺非洲之角秘境 (五之二)
以部落區分敵我 經過市集的時候,哈山顯然地加快腳步,垂頭不語,神情緊張。就在前方,有一名身著白衣的穆斯林教士,拿著廣播器高亢的吶喊 : 「那些奉基督為救世主的蒙昧之民,將永世被地獄之火環繞!」 他的身旁約有一百位民眾圍觀,聽取他的教導。 「哈山! 」 好友伊斯邁在人群中叫住他:「你怎麼不過來聽?」「對不起,我得趕去工作。」 ...
林靖堂
3 月 02,2013
處理傳媒危機 石世豪學龍應台
同樣留學德國,同為台灣傳媒產業與影視文化主管機關首長,上任首要事情恰好同要面對前任或前機關所遺留的政策與決策爭議,也恰好同樣一到任就必須面對來自社會訴求媒體改革的輿論聲浪與政黨政治壓力。然而,文化部長龍應台與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主委石世豪,面對接踵而至的前朝爛攤與民間聲浪,卻有截然不同的態度與做法。 過去一年台灣面臨傳播產業重大變遷,包括旺中併購有線系統案、壹傳媒交易案,...
歷史書寫
董恒秀
3 月 02,2013
作家、貓、網路的三角戀情
網路搜尋引擎巨擘谷歌在2013年2月22日首頁以艾德華葛瑞(Edward Gorey)的插畫組成Google,向這位出生在這天的二十世紀美國著名插畫家、詩人、作家致敬。谷歌此舉讓過世於2000年的貓癡插畫家兼作家突然在網路上熱烈復活! 艾德華葛瑞一點也不介意被冠上貓癡名號,由於沒有後代,他將遺產留給動物,特別是貓。他重視隱私、諷刺黑色幽默的風格,與大腦忙碌、態度悠哉的樣子,...
王立柔
3 月 04,2013
春城何處不飛花─談談我與二二八
常常聽見,但我不想直接反擊「談二二八就是在炒作啦」這個說法,因為我也曾經這麼認為。不如來講點故事,畢竟開始感到哀傷,是一連串的過程。 小時候就隱約知道「族群隔閡」這玩意兒。我是外省囝仔,第三代的,小學五年級被同班男生叫罵「大陸妹」、「外省豬」,後面一串難聽的形容詞(以及動詞),導因是我不會說台語。 國中有個老師整我,故意在全班面前大驚失色地質問我「立柔妳不會說『母─語─』啊?」...
曾柏文
3 月 04,2013
【時事想想】公投的理路:法規瑕疵、主文邏輯,與政治責任
江院長日前拋出願意接受核四公投,曾力爭公投的在野黨與環團,卻仍語帶譏諷充滿疑慮。這場政治對壘中,除反映出台灣朝野長年累積的互不信任,無可諱言的是,也凸顯出大家對當前「公投制度」的欠缺信心。 畢竟,台灣過去辦過的六場全國性公投,發起者或另有盤算,或主文充滿針對性;公投正當性的爭議,往往也引來對手抵制。最終幾輪大費周章地辦下來,沒有一次通過,公投難免也給人「只是政黨惡鬥工具、花大錢沒路用」...
司法人權
蔡季勳
3 月 04,2013
圖博自焚事件的人權窘境
2009年底,筆者有機會接待一群來自中國北京的維權律師參訪了台北的鄭南榕基金會,並交流台灣民間社團在推動民主化的經驗。記得當時一位維權律師參觀了保留20年鄭南榕先生一手創辦的雜誌社,並以自囚自焚抵抗警方拘補的現場景觀,觀者莫不鼻酸落淚。維權律師們事後分享表示,在協助許多權益受害的個案中,也聽聞過多起自焚事件,老百姓為抗議黨政財團高層侵害個人財產權益與生活尊嚴,上訪求助無門,...
環境經濟
蕭文婷
3 月 05,2013
姊姊妹妹站出來─向反核的女權天使致敬
1913年3月3日,美國華盛頓特區,一個年方27的年輕女孩 Inez Milholland,披著象徵正義的聖女貞德白袍,騎著白馬,率領5000人從國會沿著賓夕法尼亞大道,前往白宮。她們遊行的訴求是為爭取婦女投票權,海倫凱勒也在遊行隊伍中。 沿途,她們受到許多要參加隔天威爾遜總統就職典禮的男性叫囂、騷擾,連應該負責維持秩序的警察,竟然也加入擾亂者的行列。當時有數百人因而受傷,...
‹
…
237
238
239
240
241
242
243
244
24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