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想論壇
Published on 想想論壇 (https://www.thinkingtaiwan.com)

首頁 > 【時事想想】敗壞未止 奮起對抗

【時事想想】敗壞未止 奮起對抗

媒體觀察 [1]
管中祥 [2]

1989年5月19日,我還是個傳播科系的學生,那天,鄭南榕出殯,也是我第一次「參加」群眾運動。但,我不是要當群眾,只因為以為自己未來會當個記者,應該要接觸一下什麼是「群眾運動」。

送葬的隊伍從士林廢河道走到總統府,上千張肅穆的臉孔身著黑衫從面前經過,詹益樺焦黑的身體就在眼前,我既震驚,又疑惑,為什麼有人願意因為爭取言論自由燒掉自己?言論自由到底是什麼?

21年後,我受邀參加「跨世代談『自由時代』的風起雲湧座談會」,這是「再拒劇團」為新戲《自由時代》推出的活動。那天與談者包括不同世代的獨立媒體工作者及學者,討論主題圍繞著:在現在看似媒體多元開放的「自由的時代」,我們是否真的擁有「言論/新聞自由」?如果,鄭南榕還在世,他又會如何看待?

最能代表言論/新聞自由在民主社會重要性的一句話,應該就是:「寧要媒體,不要政府」。不論是執政者的自我宣示,或在野黨對政府的批評,都是他們用來說嘴的重要依據。而阿扁及馬英九都提過類似的說法。

這句話其實是出自美國開國元勳傑佛遜 (Thomas Jefferson)寫給朋友卡林頓(Edward Carrington)的信件。不過,美國傳播政治經濟學者 Robert W. McChesney 卻在《問題媒體》這本書中指出,大部分人都只引用了「寧要媒體,不要政府」經典名句,卻漏掉後頭更重要的文字。其實,信件接續寫道:「但我必須說明的,我的意思是,每個人都可以收到這些報紙,也要能讀這些報紙。」

McChesney 指出,這段話點出了消極的保護報業系統(言論自由)並不足夠,相反的,必須積極使更多公共論述讓更多公民知道;公民有權知道多樣的聲音,因為這是民主的核心價值。

簡單說,言論/新聞自由的目的,不只在於能不能說話,還在於能否促成文化多元、社會對話,這涉及到多元社會與媒體公共性的問題。

台灣言論/新聞自由的爭取與民主化運動相伴而生。戒嚴時期,不僅政治結社受到打壓,言論自由並不存在,一連串由民間發起的對抗行動對抗威權黨國的同時,黨外雜誌、游擊錄影、第四台及地下電台等異議性媒介前僕後繼爭取言論空間。

不過,民間的反對運動卻巧妙地與新自由主義接合,要求國家解禁的呼聲不約而同成了共同的目標,但這也讓台灣陷入日後私有化的窘境,媒體則從原本的「圍事侍從」與意識形態國家機器的角色,快速淪為財團手中的商品與攻擊異己的武器。

越來越多對政治有極大影響力的跨國與金融本進軍媒體市場, 形成政商結盟的新威權媒體集團。他們為了追求利益而刻意忽略或扭曲議題,新聞逐漸走向瑣碎化、嘲弄化與娛樂化, 公共論壇遭到扭曲朝向簡化與對立,邊緣弱勢群體的聲音被排擠, 社會日漸去政治化與去公共化,媒體公共性逐漸成為奢求。

雖然敗壞的腳步並未停止,但事情也不是全然悲觀,越來越多的媒改行動順勢而起;公廣集團雖遭到兩黨閹割,卻已為媒體公共性開啟道路;也有更多的公民與獨立媒體另闢蹊徑,起身監督權力者,而這種不斷辨證與對抗的持續過程,正是台灣社會能否擁有真正言論自由的關鍵力量。

McChesney 強調,一旦媒介系統遭到壟斷而無法使各類資訊平等再現,將對民主政治形成極大的影響,特別是高度商業化的媒體環境更會造成人們對公共事務的疏離,其後果將就如同 McChesney 在《問題媒體》中引用傑佛遜寫給卡林頓的信所指出的:「如果有朝一日,他們(人民)不再注意公共事務,你、我、國會、州議會、所有法官及州長,都可能變成野狼。」而這正是另一個極權主義的開始,關心媒體與民主人士必須警覺與應對。

 

【媒體改革】系列文章:

 
◎管中祥 敗壞未止 奮起對抗 [3]
 
◎江雅綺 開放最後一哩 莫以手段為目的 [4]
 
◎新一 讓我們重新補課(上) [5]
 
◎新一 讓我們重新補課(中) [6]
 
◎新一 讓我們重新補課(下) [7]
 
◎邱家宜 901反媒體壟斷,新聞工作者站出來 [8]
 
◎吳介民 反旺中遊行速記 [9]
 
◎呂東熹 記者更加沉默 媒體工會更加式微 [10]
 
◎蘇正平 兼併壟斷聲中 新聞專業如風中之燭(上) [11]
 
◎蘇正平 兼併壟斷聲中 新聞專業如風中之燭(下) [12]
 
◎佛國喬 台灣媒體裡的中國幽魂 [13]
 
◎楊虔豪 誰愛女主播?南韓MBC罷工半年 高層秋後算帳 [14]
 
◎佛國喬 淺談法國報紙的新聞專業自主 [15]
 
◎許建榮 蘋果的美麗與哀愁 [16]
 
◎劉夏如 日本媒體改革進行式:報紙與電視的數位大革命(上) [17]
 
◎劉夏如 日本媒體改革進行式:報紙與電視的數位大革命(下) [18]
 
◎許建榮 台灣媒體「香港化」:現在進行式  [19]
 
◎安德毅 台灣新聞自由沒惡化?  勇夫部長愛說笑!  [20]

Source URL: https://www.thinkingtaiwan.com/content/7

Links
[1] https://www.thinkingtaiwan.com/tags/policy/60
[2] https://www.thinkingtaiwan.com/author/2329
[3] https://www.thinkingtaiwan.com/content/7
[4] https://www.thinkingtaiwan.com/content/62
[5] https://www.thinkingtaiwan.com/content/61
[6] https://www.thinkingtaiwan.com/content/67
[7] https://www.thinkingtaiwan.com/content/71
[8] https://www.thinkingtaiwan.com/content/68
[9] https://www.thinkingtaiwan.com/content/78
[10] https://www.thinkingtaiwan.com/content/158
[11] https://www.thinkingtaiwan.com/content/159
[12] https://www.thinkingtaiwan.com/content/162
[13] https://www.thinkingtaiwan.com/content/167
[14] https://www.thinkingtaiwan.com/content/168
[15] https://www.thinkingtaiwan.com/content/172
[16] https://www.thinkingtaiwan.com/content/199
[17] https://www.thinkingtaiwan.com/content/212
[18] https://www.thinkingtaiwan.com/content/210
[19] https://www.thinkingtaiwan.com/content/228
[20] https://www.thinkingtaiwan.com/content/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