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編輯推薦
連絡我們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Thinking-Taiwan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Toggle navigation
FB
contact
rss
簡體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編輯推薦
熱門文章
政策想想
教育文化
環境經濟
財政金融
全球脈動
國防外交
司法人權
媒體觀察
休閒育樂
政黨政治
主權兩岸
中國問題
社會安全
時事想想
想想副刊
文化研究
書評書介
歷史書寫
運動休閒
電影戲劇
音樂藝術
漫談時事
專欄作家
公民平台
简
熱門
首頁
政策想想熱門
全球脈動
王俊評
7 月 10,2017
重擊美國親中路線的北韓ICBM試射
7月4日上午,北韓選在美國國慶日前夕,以及「20國集團」(G20)漢堡峰會的前三天,再度進行彈道飛彈試射。惟與此前不同的是,北韓官方宣布這是該國首次成功進行洲際彈道飛彈(ICBM)試射,飛行高度達2802公里,在39分鐘的飛行時間內,共飛行933公里遠。日本防衛省也證實,偵測到的飛行高度超過2500公里,據此推算,北韓此次試射的「火星-14」(Hwasong-14)飛彈,射程可能達8000公里,...
環境經濟
楊虔豪
7 月 06,2017
【首爾想想】勞方喊漲、資方喊凍、政府兩難…南韓基本時薪談判「陣痛中」
「請多關心與支持將基本時薪調漲到一萬韓元!」 「現在為數眾多的勞工生活得很辛苦,調漲到一萬韓元是有必要的!」 最近在首爾地鐵內,都能見到大型量販店工作的服務業工會成員,在列車裡向乘客發送傳單,並喊出訴求。 而睽違一年,歷經政權輪替,如今又來到該商討下年度調漲基本時薪的時刻。 去年,南韓最低薪資委員會將最低時薪從6030韓元(新台幣172元)調漲到6470韓元(...
全球脈動
張國城
7 月 05,2017
【時事想想】解析美艦可能來台的象徵意義與實質意義
近日美國參議院軍事委員會通過允許美國和台灣軍艦可相互訪問彼此港口,讓台灣政府和民間甚受鼓舞。對此決議,筆者以為政治意義大於軍事意義,不過仍是非常值得高興的發展,但有一些迷思可以釐清。 首先最重要的是軍艦泊港不等於協防。現代國際法原則保障軍艦在公海的航行自由,各國港口在事先安排、協調之下出現外國軍艦靠泊進行訪問是司空見慣的。台灣由於國際地位特殊,罕有外國軍艦來訪,...
政黨政治
晏山農
6 月 29,2017
【山農說書】作為「鎖國共同體」的中華民國
由於巴拿馬別戀,再度激盪出志士仁人關於中華民國/台灣的愛憎情結。於是置之死地而後生的新思惟不斷產出,或許諸多是烏托邦妄念,但衝撞才可能從疑無路的黯黑中尋出光源;反之,那些心向中原的所謂華裔子民,就此譏諷民進黨政府因為不接受「九二共識」所以走不出去。實則,這群子民是背向山壁內側,誤以為壁上投射的就是光源所在,他們才真是鎖國思惟的信仰者。 不知何時開始,台灣的藍營泛統成員開始大量操弄「鎖國」...
教育文化
鄭吉珉
6 月 28,2017
讀「這個」有什麼用?──「有用」與否該由什麼來決定?
前幾天政大會計的學生在Dcard上嗆歷史系會被維基百科取代,而歷史系學生最好早點到街點實習,以便學習當流浪漢。這反映的是,每到畢業季或開學季就不斷重複出現的問題:「讀『這個』(基本上可以代換成所有人文學科,如哲學、文學、歷史……等)有什麼用?」(註一) 問問題的人大多出自好意,少數則帶著嘲弄與揶揄。但問的人並非學這門學問,因此他的質疑是合理的,但被問者卻多半只能支吾其詞。...
環境經濟
劉威良
6 月 28,2017
【德國想想】年金改革超越德國 台灣應感到自豪
年金改革,是多年來政府應該也是必須有擔當改革的事。今看到三讀通過修法,甚為欣喜。因為,年改是世代正義,被改革者因為收入減少而不平,但是不改革,拖垮國家財政更是不可承擔的沈重。 德國福利雖然各方面比台灣進步一些,但對於公務員的年改,德國國會礙於不想得罪公務員,根本不敢砍公務人員的福利。德國公務人員年金僅以退休前最後兩年,也經常是最高的薪資採計,優厚的家眷撫卹與賦稅的優惠,...
教育文化
Cheng
6 月 22,2017
台灣語言政策思考
國民政府所施行的「國語政策」一直存在於我們熟悉的台灣語言政策歷史中,而國語運動也一直是政府推行的主力,除了限制在官方場所、教育場所需使用國語,更進一步的限制被他們稱為方言的客語、台語、原住民語……等等其他語言,使得語言的多樣化與多元性在台灣的社會中快速的凋零,直至今日雖開始有各類型的母語教學政策相應而生,卻早已無法挽回台灣語言趨向單一化的困境。...
全球脈動
楊虔豪
6 月 21,2017
【首爾想想】文大統領上任滿月:高聲望背後 在野杯葛的危機
南韓總統文在寅就任至今已滿一個半月,雖然任期依然得做滿5年,但由於這次大選仍有些許「補選」性質,5月9日當選後,沒有經過任何過度或交接期間,立刻走馬上任。至今,他在南韓國內獲得民意高評價,但所有難題,將會在接下來一個月內蜂擁而至。 文總統上任後,立刻展現出過往總統身上難以看到的「親近」形象,特別是強調對話與「扶正」的作風。他親自在青瓦台召開記者會,介紹將要任命的官員,並回覆記者提問,...
國防外交
王俊評
6 月 21,2017
中巴建交引發的美中台關係過度聯想
巴拿馬撤銷對中華民國政府的承認後,臺灣有部分觀點認為,中國近年來大量投資巴拿馬運河這一戰略通道,並成為僅次美國的第二大用戶,背後似乎隱藏大國間的較勁,破壞美國的區域力量對中美洲現狀的維持。亦有觀點認為,這可能是川普(Donald Trump)與中國的另一樁「交易」,目的換取中國在北韓等區域議題的合作。 確實,中國近年來對巴拿馬有鉅額投資,據稱近三年投資了約256億美元。...
全球脈動
王俊評
6 月 19,2017
金正恩使出離間計 美韓會談前出招引文在寅上鉤
南韓總統文在寅16日在濟州舉行的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亞投行)第二屆理事會年會的致詞時,語出驚人地表示,唯有讓因兩韓分裂而中斷的原「京義線」鐵路(連接首爾與北韓和中國相鄰的邊境城市新義州)恢復相通,才能真正實現全新的海陸絲綢之路。 文在寅這番發言,是繼15日他宣布,只要北韓不再發起新的核武與彈道飛彈挑釁,願意無條件舉行對話,再度作出驚人的發言。此前,北韓「祖國統一委員會」在14日發表聲明,...
‹
…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