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醫界與東南亞:吳平城醫師的《軍醫日記》

友善列印版本

台灣從東南亞來了不少新移民,政府還有新南向政策,可是我們對東南亞的知識還是很貧瘠,應多瞭解台灣跟東南亞的關聯。台灣跟東南亞的生活環境、疾病、公共衛生等,比以前常探討的歐美及日本地區更相近,就像前幾年肆虐台灣的登革熱,跟東南亞息息相關。

回想以前拙文探討的台灣醫學史,不時地看到台灣醫界,跟東南亞的不少關聯。拙著《臺灣熱帶醫學人物》,書中提到的人物,幾乎每位都跟東南亞有種種不同的關係,甚至來台的美籍及日籍學者,服務台灣期間,也跟東南亞有密切關聯。日據時代,有些台灣醫界人物到東南亞機構服務,還有醫師到印尼及菲律賓行醫。

因緣際會,看到一本很有意義寫台灣醫界跟東南亞關聯的書­: 吳平城醫師的《軍醫日記》。這本書可說絕無僅有,一位台灣人醫師「被」參與了東南亞地區二次大戰,以直接經驗寫下這本非常有意義的書,記錄這戰爭外,更表達台灣人觀點,書中還一些其他人物及史實。特別來介紹此書,想趁此文來請教大家。

作者及日記背景

吳平城醫師,1914年生,台南人,1938年自日本岩手醫專畢業,之後回台南故鄉,在今台南安南海尾地區,開業一般科。1944年被日軍徵召為軍醫,訓練約一個月後,接到通知須於1944年9月28日到高雄入伍報到,那天他開始寫日記。

吳平城醫師在12月1日搭「神靖丸」離開台灣,1945年1月12日在西貢附近海港,船被美軍炸沉,他很幸運地逃離遇救,第一本日記寫到之前一天的1月11日。第二天(1月12日)又開始寫第二本,寫到在新加坡最後一天的4月7日。第二天到西貢後,開始寫第3本寫到6月7日(出版日記只寫到5月2日),以後一直小心翼翼地保留這三本日記。

   

為何寫此書及出版經過

根據的《軍醫日記》序言,戰後返台,吳醫師就一直想把日記整理,影印成冊送戰友及難友家屬。最主要是想為盡報告史實之責,及對難友靈魂最衷心的哀悼。一直到四十多年後,退休來美後,在兒子的建議下,終於提筆重寫。

根據保存原用日文寫的三本日記,整理後用中文重寫,由兒子及年輕朋友的修飾後,在美國的《太平洋時報》及台灣的《自立早報》連載。中文版的日記於1988年才刊登,那是開始寫日記約44年後。書後來由自立晚報文化出版部,於1989年出版。

自立晚報只出版此書一版,不過必須一提,此書有第二版,是由吳醫師夫人及兒子們,於2010年出版。吳醫師在自立晚報版本上,自己手寫修改錯誤,並補充些遺漏。吳醫師的公子們,按照他的修正,在台灣排版,於2010年11月由家族出版第二版。吳醫師早於2004辭世,沒機會親自校訂此第二版。

另外還有日文本,雖說這是日文翻譯本,吳醫師寫日文較得心應手,或許說他根據中文本重寫較合適,不是字字翻譯,比中文版詳細。自立晚報版正文210頁(頁3-212),日文本字體較小而且有247頁 (頁28-275)。這裡只舉一例,1946年4月29日那天的日記,吳平城及陳篡地醫師兩人同一條船回台灣,中文本只有「篡地兄也說----」,但是日文本則有一整行,加上引用符號(「」),引用陳醫師說的好幾句話。

從書的序文知道,日文版從1995年9月開始,在日本《問題と研究》雜誌登出,連載到1996年2月號,共刊出六期,1996年5月由該社出版單行本,書前台灣駐日代表林金莖大使寫序。中文版本及日文本都有,胡炳三醫師的序文。胡醫師也是「神靖丸」大難九死一生的戰友,看這些版本後寫下感觸良深的序。從吳醫師及胡醫師序及保存日記原本的決心,都可看出這日記重要及真實性,還有吳醫師使命感的誠心。

此書的意義

這書寫的是真實的歷史,寫出戰爭的悽慘荒謬,以及戰爭的無情。日本敗象累累的二次大戰末期,搭「神靖丸」的人士,很多早有準備船會被擊,或因戰爭身亡外鄉 。以沉重心情離開台灣,先到香港再經海南島再到西貢。一個多月後的1945年1月12日,在西貢附近的聖雀岬港內,船被美軍炸沉。船上有台灣人醫師59人,還有藥師、醫師助手及其他工作人員總共342名,死亡247人,存活95人,其中醫師18人生還。

日記記載船一路的驚險旅途,船被炸沉漂流及被救經過,還記載劫後餘生,主要在越南,有些也到東南亞其他地方的顛簸生涯,不但他自己,還寫了不少戰友的經歷。1945年8月15日日軍投降,一個多月後日軍問他,他選擇離開日軍到民間,又逢越南戰後的混亂困境,還有越盟的獨立戰爭,8個半月後的1946年5月1日才回到台灣。對東南亞的歷史文化,以及跟台灣的關係非常無知,這書提供不少,從前完全不知道的典故,以後另文再來較詳細些討論上述的各種情況,以及有關的報導。

書的評論及影響

很可惜,這本書可能流傳不廣,只找到可能可說是唯一書評之文,現在國史館館長吳密察教授,登於1990年7月6日在《中國時報》寫的一文〈中、日戰爭中的台灣人經驗〉。吳館長當時是台大歷史系講師,他果然慧眼識「英雄書」,以後很有成就,現在升任國史館館長。他特別說這書的描寫平實無粉飾。

吳館長當時強調,吳平城醫師說出台灣人的觀點,台灣人不是總督府宣揚的「充滿敵愾心和奉仕精神」,台灣人反而是「忌避被召上戰場」,並沒有「就義赴死的神風精神」,書描寫的是台灣人踏上「無望的征途」,充滿懷疑「為了這無意義的什麼聖戰犧牲,太不值得」。他也指出吳醫師日記中,也寫有些台灣人,還是依附日本的軍事勝利,獲取利益。吳館長認為這本書最有價值的是,大家精確地了解那個時代的台灣人。

林莊生在《一個海外台灣人的心思》中,有一文提口述回憶錄文中,提到這本《軍醫日記》是極少數,出生於1910年代的台灣人,寫的回憶錄類的書。林先生後來還寫,東南亞太平洋戰爭,由日本人寫的,汗牛充棟,吳醫師這本,可能是絕無僅有,台灣人以個人經驗來寫的,非常不凡的書。跟吳館長類似,特別說「非常平實誠懇有很大的感人力量」。

另外龍應台的《大江大海一九一四》,第41節的〈我是台灣人〉,提到這本書。提此吳平城的書前有一行,「是不是,剛好生在什麼年份,那個年份就界定了您的身分認同」。約一整頁摘自這本書,雖龍應台有兩行的引用,跟書的原文略不同,不過仍看出,像要強調台灣人的「身分認同」的無奈。由統治者決定身分,這是台灣人的悲哀,可見吳醫師的平實寫作表達有力。

在網路上,也可看到一些人未正式出版的評論,不過大多不出於上述的文筆。學術界找到最少有幾本碩博士論文如《臺灣小說殖民地戰爭經驗之研究》、《血旗揚帆:臺灣海軍特別志願兵的從軍始末》、《戰爭記憶與戰爭認識-世代觀點下的台灣戰爭小說研究》、《戰後台灣地區海軍的接收與重整》、Conscription Versus Volunteerism: Taiwan's Commitment to WWII參考吳平城這本書。沒去特別翻找他們寫些什麼。

這本書由台灣人醫師寫下,東南亞戰爭的直接經驗記錄,表達台灣人觀點。「神靖丸」有關的歷史,應是台灣醫學史上重要事件。只不到半天,台灣人醫師41位,佔全台灣那年代約2%的醫師,同時葬身越南海港底,這是何等驚人的浩劫。生還的18位醫師,以後還有一年4個多月,主要在越南或到其他東南亞地方的困境。當然這書提供不少台灣跟東南亞,尤其跟越南的關聯的資訊。

台灣的史界尤其醫史界很少探討這重要事件,我們應該莊重地重視這段歷史,就如吳醫師序言所言,盡報告史實之責,及對犧牲的靈魂致最衷心的哀悼。多去探討還可多瞭解,台灣醫界與東南亞尤其越南的關聯。以後繼續來探討吳醫師這本書的內容,「神靖丸」有關人物及後續,還有台灣醫界跟東南亞關聯等題材。

謹謝:非常感謝吳平城醫師的公子吳光太醫師、吳光明博士的種種幫忙,才能寫出這篇文章。

參考資料:

1. 朱真一:臺灣熱帶醫學人物故事:推動國際交流的醫界先驅。台北市,台大出版中心;2013。
2. 吳平城:太平洋戰爭軍醫日記。台北市,自立晚報文化出版部;1989。
3. 吳平城:太平洋戰爭軍醫日記(第二版)。Washington DC,吳光明;2010。
4. 吳平城:海軍軍医日記。東京都,問題と研究出版(株);1996。
5. 林莊生 :一個海外台灣人的心思。台北市,望春風文化;1999。
6. 龍應台:大江大海一九四九。台北市,天下雜誌;2009。

關鍵字: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