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編輯推薦
連絡我們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Thinking-Taiwan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Toggle navigation
FB
contact
rss
簡體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編輯推薦
熱門文章
政策想想
教育文化
環境經濟
財政金融
全球脈動
國防外交
司法人權
媒體觀察
休閒育樂
政黨政治
主權兩岸
中國問題
社會安全
時事想想
想想副刊
文化研究
書評書介
歷史書寫
運動休閒
電影戲劇
音樂藝術
漫談時事
專欄作家
公民平台
简
熱門
首頁
政策想想
政策想想
歷史書寫
,
司法人權
全面真軍
3 月 04,2015
「我們該忘記,還是該記得?」
父親與J伯認識數十年,J伯是個成功的生意人,經營的傳統產業在業界名聲很是不錯。J伯同時也是多數人心中典型的「9.2%」,從父親與J伯的交情中我看到真正的藍綠和解。好一陣子前父親說J伯託我辦一件事,原以為他是流年不利惹了官非,問了後才知道J伯希望我替他想想辦法,找出一些很久以前的判決與資料。 J伯的父親在白色恐怖初期遭到槍決,那年他才二十出頭。...
全球脈動
,
主權兩岸
張智程
3 月 04,2015
【京都想想】解析中國強劃M503航線的「莎樂美戰術(Salami tactics)」
中國即將實施該國片面強行劃設貼近台灣海峽中線的M503新航線,政府的危機處理與回應卻令人匪夷所思,這種構成立即、嚴重且明顯國安危機的舉動,國民黨政府先說沒有影響,後來改口中國有善意協商且願意「稍退」一步,眼看M503航線實施在即,民航局又出面說中國會暫緩實施,但中方根本隻字未提,政府一連串的失措之舉已令人感到不寒而慄。 中國強劃M503航線這件事該怎麼去理解?簡單來說,...
司法人權
洪崇晏
3 月 03,2015
合作,從正義出發!
前幾天,綠黨秘書處和一些青年黨員來到第三屆二二八共生音樂節台北場,在自由廣場擺了一個攤位,宣傳自己的理念與行動,也一起參與這場嚴謹但不嚴肅的紀念行動。 這是我第三次參加,見證著共生從最早二十個團體攤位,成長到如今已有五六十個不同領域的議題團體;人們努力學習如何清查、追究並復原過往不正義的同時,也互相交流著抵抗當下不正義的各種經驗和方法,並且共同許下「...
環境經濟
Oz Formosa
3 月 03,2015
穹頂之下:中國‧台灣‧南半球
在雪梨前前後後住了快十年,最不缺的就是藍天,而且常常是藍到有點不真實,一點白雲點綴都沒有的天空。這幾年都是在年底回到台北,陰霾籠罩的冬日其實也很司空見慣。大概從前天(三月一日)下午開始,《穹頂之下》這部以演講形式呈現的紀錄片在臉書上開始瘋傳,讓我認真思考空氣與周遭一切的連結關係。 看了前半段,我想到的是過去二三十年來台灣環保運動與公民意識覺醒,經濟成長與永續環境經營之間角力,...
社會安全
黃柏翰
3 月 02,2015
健保不倒,台灣醫療不會好?
醫療人才與技術的養成,需耗費十幾年,所以醫療應該是貴重且特殊的、具有高風險性。但健保制度卻徹底翻轉了民眾對醫療的認知,讓大家都誤以為是便宜、方便、快速的,像麥當勞的得來速。 ...
環境經濟
,
全球脈動
文捷
3 月 02,2015
中韓FTA正式草簽 國民黨為何不再恐嚇?
猶記南韓總統朴槿惠2014年11月10日於北京人民大會堂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進行首長會談,正式宣布中韓自由貿易協定(FTA)完成談判,當時消息一出,國民黨上至總統馬英九下至親藍媒體及民眾,皆大力在輿論中塑造「中韓FTA洽簽,台灣在野黨及太陽花學運卻阻擋兩岸服貿通過,阻礙台灣國際經濟競爭力,讓競爭對手南韓更可藉中韓FTA簽署,拓展全球經濟領土,進一步打趴台灣經濟」印象,...
環境經濟
,
全球脈動
林琮盛
3 月 01,2015
【中東想想】多雨氣候的台灣鬧旱災,沙漠的以色列不缺水!
台灣快渴死了!自去年下半年起,台灣就開始進入枯水期。原本預期的颱風並未帶來豐沛雨量,導致全台雨量普遍偏少,甚至山區集水區的雨量僅為氣候平均值的4成。中央氣象局甚至預估,未來一季,降雨量仍然偏少。 為此,2月26日起,新北市新板地區、林口區、桃園市、新竹縣市、苗栗縣、台中市、北彰化、台南市和高雄市紛紛拉響第二階段限水警報,影響甚鉅。 盱衡大環境,...
中國問題
張智程
2 月 28,2015
【京都想想】重新思考中國因素下的「台日關係」
台灣近年來所有的主權、民主與經濟危機,幾乎皆來自於一個共同的核心因素,這個被學者稱之為「中國因素」的作用,若將視野提昇到全球層次,則可發現中國的全面性布局正在全球任何一個區域與國家上演著。 從台灣所處的亞洲地緣政治以觀,中國一方面與美國發展「新型大國關係」彼此相互依存,一方面更積極布局排除美國,企圖成為亞洲區域秩序唯一的支配者。這個具體的議程在習近平政權以後日漸清晰,去年中國提出「...
教育文化
賴天恆
2 月 26,2015
歷史教育,是否可能多元並陳?
當今台灣社會在政治上極少有共識。或許最接近共識的,是主張「台灣的前途由這塊土地上的人民自己決定」;至少在表面上,只有極少數的人公開反對這點。然而,對部分人士來說,現在出現了一個「危機」。 根據「國立政治大學選舉研究中心重要政治態度分佈趨勢圖」,台灣民眾的台灣/中國認同在近二十幾年出現了極大的變化。認為自己是中國人(包括「中國人」與「都是」)的比例從1992年的接近六成,...
司法人權
鍾延威
2 月 25,2015
梅心怡+魏揚的聚會:回首50年 台灣黑暗人權依舊
幾位父親文友每年舊曆年年初一的聚會,今年擴大舉辦,因為多了幾位新面孔。包括靜宜大學彭瑞金教授長年留學日本、英國的女兒,帶著洋夫婿及不滿足歲的女兒首度來拜年;台大邱榮舉教授也是第一次參加;東華大學魏貽君、楊翠教授夫婦不但照舊帶著魏揚來,還帶來了漂亮的女兒魏微。至於年年遲到的家族老友Lynn Miles(梅心怡),依舊快散席時趕到。 梅心怡今年身體、心情都欠佳。先是因罹癌,...
‹
…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