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對臺工作應有新思維

友善列印版本

兩岸關係問題相當複雜,至今尚未找到有效解決辦法,相關各方存在嚴重分歧,各種提法包括「一中各表」、「一中同表」、「一國兩制」、「一國兩府」、「一國兩區」、「憲法一中」、「憲法各表」、「一邊一國」等相互對立又「糾纏難解」。至於「九二共識」,其實是以往國共雙方達成的一種相當薄弱並帶有重大分歧的共識,而這一共識在蔡英文就任總統後已經成為過去──它並未從國共共識變為民共共識,也就不再是兩岸共識。 

本年一月勝選後,民進黨頂住中國大陸方面與臺灣藍營的壓力,拒絕公開接受「九二共識」──蔡英文五二〇演說再次確證這一點。在五二〇後,中國大陸官方繼續向民進黨與蔡英文施壓,仍未獲得它所滿意的答案。不過國臺辦僅說「沒有完成的答卷」,而非「考試未通過」,顯見他們未下決心斷然採取措施。然而,蔡英文其實已經對兩岸關係問題(尤其「九二共識」問題)給出了答案──看似模糊實際清楚。她應該不會再次「答題」了,畢竟該答案是經過反復推敲、斟酌的。國台辦的說法,顯見大陸相關官員對民進黨與蔡英文缺乏真正瞭解,但他們又自以為瞭解。    

面對臺灣的「新時代」與「新政府」(蔡英文就職演說中用語),未來中國大陸對臺工作應該有新瞭解、新認識,在此基礎上還要有新思維,而這種新思維可從中國傳統思想中獲得重要參考與借鑒。《老子》中有「致虛極,守靜篤」、「明白四達,能無為乎」等說法,可以為大陸對臺工作新思維提供參考。大陸官方可以考慮未來不對兩岸交往(包括人員往來、經濟交往與文化交流等)施加任何幹預,既非有意促進又非蓄意阻礙,而是任其自行演變──在此情況下兩岸交往既可能如波浪般自然起伏,又可能像不上發條的鐘擺越走越慢。基於無為(相對意義而非絕對意義上)的新思維,中國大陸也不必對臺灣政治等方面出現的變化主動或被動進行反應。任對岸搞轉型正義,任對岸進行司法改革,任對岸爭論統獨,甚至任對岸嘗試公投、正名,大陸應堅持「置身事外」立場,寡言少為,甚至無言無為。

道家思想重「無為」。以後中國大陸官方在兩岸關係問題上也應講「無為」,以靜待動,以不變應變,以無為對有事。和平統一、武力統一都可在此特殊時期置之一旁:畢竟和平統一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乃至越來越小;而武力統一又缺乏必勝把握,且有相當副作用,國際環境並非有利,國內也存在不利因素。另外,大陸官方也不必經常對民進黨放話,甚至說一些大話、硬話,因為這樣收不到正面效果。《老子》中有:「多言數窮,不如守中。」

實際上相當部分綠營人士主張臺灣降低對中國大陸在經貿方面的依賴,因此大陸如果對臺採取「無為」之策,讓兩岸交往自然「波動」(不排除逐漸減少的可能),或可與這類臺灣人士形成特殊「共識」,並降低他們對「統戰」、「滲透」等的疑慮。臺海和平,在這種情況下也能得以維繫,無論出現的是「正常和平」還是「次正常和平」。在此期間,臺灣會優先處理與解決內部問題,大陸方面同樣如此(涉及換屆、反腐、穩增長等眾多問題)。然而,大陸官方在兩岸關係上真要做到無為,也非易事:「不言之教,無為之益,天下希及之」(見《老子》)。 不過它可以朝此方向努力,乃至實現戰略上、宏觀上的「相對無為」。

清代雍正帝以「戒急用忍」爲其座右銘,它其實與「無爲」在意義上有相近之處──不過「無爲」更自然(在道家思想中,無為是與自然、不爭、清淨等相聯繫的),也沒有那種內在矛盾性(「戒」與「忍」反映了某種內在矛盾性)。大陸領導人在處理兩岸事務的時候(不論是經貿事務,還是政治事務),想想「無為」、「戒急用忍」等是有益的。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