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PP影響的不僅於經濟……

友善列印版本

就在一片下柱疑雲裡,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的創始國們締結了初步的條約,尚待各成員國國內通過。對台灣來說,這彷彿只是一件發生在異地的大事,雖然官方再度表示強烈渴望,但在面臨隨大選而來的政府換屆、台美中三邊的角力,都讓台灣參與TPP的可能性撲朔迷離,目前只能等待局勢明朗。不過,服貿和ECFA的殷鑑不遠,民眾是否該對TPP進行更多的了解與思考呢?一個很重要的關鍵是,TPP等自由貿易協定絕非只是帶來經濟影響這麼簡單,它亦涉及了許多政治、社會和法律層面的改革。換言之,它不僅是若未能參加,則GDP、就業率將損失多少的假設,任何一種自貿協定都會稀釋一國的主權,讓該國的產業再造或是沒落。

舉例來說,TPP要求締約國金融業完全開放。像是某國只要允許其國內公司開辦某項新業務,其它締約國也可照辦,而且不需供應商非得要在某國當地建立分支,只要註冊取得授權,便可用線上跨境交易。聽起來有沒有和剛發生不久的新聞有點相關?如果對台灣法令不熟悉,總知道Paypal這家公司的業務吧。Paypal在今年宣布終止處理台灣國內的收付款交易,原因即是甫通過的《電子支付機構管理條例》,當中第14條提到境外機構若沒有依照本法申請許可設立電子支付機構,不得在台灣境內經營收付款或儲值等業務。也就是說,為保護台灣正準備萌芽的電子支付商,政府下了重手,這和TPP的規範格格不入。另外仍有許多實例不勝枚舉,台灣要想入TPP,許多現行法規還待重新審核。

類似的情形亦可見於中國。像是在2010年,美國向WTO起訴中國在電子支付上歧視外國服務者,即是中國為了壯大銀聯卡,採行各種措施違反WTO條款,如中國要求銀行的交易行為,必須得透過中國聯銀公司。仲裁的結果是,中國有部分違反國民待遇原則,必須修改或廢除相關法令,以符合其義務。但到了2014年,中國國務院才宣佈對外開放電子支付服務市場,卻仍是口頭宣示,迄今並無下文。顯示即使有了判決結果,也難以強制執行。因此,在TPP條文裡,據稱將嚴格禁止締約國偏袒國內廠商而採取歧視措施,甚至以封鎖網站威脅。更有趣的狀況是,如果當初台、中簽訂服貿、台灣又能順利加入TPP,那麼依照兩種協定條文,西方電子服務提供者似有權(國民待遇、市場准入)透過台灣,進入中國市場經營,這,北京能夠接受嗎?

總之,加入與否不能單純的聚焦在計算效益,這種作法非但不符合賦權於民的民主趨勢,亦會平添日後運行規範的民主赤字。在太陽花學運後,台灣民眾所獲得的,不應只是今日香港明日台灣的抗中共識,更該是對政府施政全面的理解與監督。僅管TPP是由美國主導,因而減去中國因素較受歡迎;僅管政府採行談判策略,因而必須要對某些過程加以保密,相關責任者也都該針對民眾所能獲得的資訊最大透明化,且要廣加散播。如此或許會減低談判的時效,但絕對有利於民主的深化,以及談判的合法性。這從來都是民主的兩難,卻是治理者的義務與被治者的權利。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