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與業壯遊】 除了上課用電腦,科技會將教育如何改頭換面?

友善列印版本

系列上篇:人類生活在往自由方向衝刺,教育呢?

在過去一百年之間,我們吃飯、聽音樂、購物的方式,發生了重大變化,不再受限於時間、空間、人物的限制。原因是什麼?不是法令寬鬆了,不是推動了改革,不是人們讀了哲學。

讓我們仔細看看這些變化從何而來。

科技翻轉人們生活,飲食、音樂、購物已做了示範

過往,人們不能隨心所欲地吃飯,不是因為法令,也不是極權壓迫,僅僅是因為科技程度不夠高──燒柴加熱食物非常麻煩又難控制火候,食物難以長期保存,很容易腐壞,風味更是容易流逝。因此,吃飯這麼單純的事,無可奈何地被限制在特定時間、空間、人物條件下,而不得自由。

在二十世紀,因為發明了殺菌技術、因為冷凍設備普及,所以食物即使不脫水醃漬也可以保存很久;因為發明了密封包裝,即使是有湯有水的食物也可以帶到遠方,到荒山野嶺沒有主婦與廚師的地方,甚至到外太空出任務都有東西可以吃。

聽音樂這件事之所以不再受限於音樂廳表演現場,是因為今日我們有錄音科技,讓瞬間消逝的樂音成為永恆;是因為網路上有線上音樂平台,讓我們隨點隨聽;是因為我們有耳機或音響,把電流再還原成樂音。這一連串科技,讓聽音樂這件事跨越時空成為可能。

今天我們不再需要趕集購物,也是因為科技讓我們可以隨時逛線上商城,讓我們可以線上付款而不必面付現金,而且透過物流可以快速運貨到府。

科技翻轉教育,箭已在弦,指日可待

現在教育的形制、面貌、規則,大致上都是配合五十年(甚至更久)之前的科技限制而設計的。

在五十年前,知識傳遞困難,成本昂貴。傳遞知識最低成本的方式,就是將知識壓縮成教科書,全國共用一套,平均成本最低。教科書通常很難讀,需要進行「解壓縮」,而這個人就是老師。老師只出現在學校,在特定時間走進特定班級教課。

在當時的科技與資源限制下,這是最好的教育方式;不能適應這種方式的人,不好意思,你就是爛、就是笨,就該被責罵和羞辱。

但現在,知識貯量無限,傳遞極為快速便利,成本向零逼近。透過線上課程、圖書館、社群平台,其實我們可以在任何時間,在任何地點,找最適合自己的授課者,找自己喜愛的同學,用合適自己的速度,學自己當時想學的科目。在過去幾篇文章中,我們知道這些變化乃是現在進行式。

當科技已經讓這些事情變得可能,教育會走向什麼面貌?教育的翻轉,不會停留在在家看教學影片,回到班上進行討論。那些在教育體系中,我們認為理所當然的現象與架構,也許都會消融改變。

當教育打破時間、空間、人的限制,想像大爆發

當科技允許我們隨時都可以學習,那些有關時間的教育概念都可以重新構思什麼是放學?什麼是上學?到學校可以是為了和朋友玩,可以是和同學討論,回到家或是到圖書館可能正是學習的開始。學校不必開門也可以學習,那麼什麼是開學?當學習是一輩子的事,什麼是畢業?

當科技允許我們在家就能查全世界的資料、參與全世界一流大學的課程,所有和空間相關的教育概念都會被顛覆─當哈佛和史丹佛歡迎全世界的人修它的線上課程,台灣各大學的入學資格價值將要如何改變?如果有時,我們在學校圍牆之外學得更快更好,教育要如何融入都市規劃?

當科技允許我們跨時間及空間和人進行學習與交流,所有和人有關的教育概念都將重組:同時修習線上課程的人可能來自世界各地,「同班同學」意義將被改寫;若十五歲的學生可以修高中程度歷史、大學程度英文,年級也不再有意義;當小小程式高手十四歲可以開始教程式,十七歲孩子教網球來回報,老師和學生的定義,也將和過往不同。

這些聽起來很奇幻嗎?不,這些學習與教育方式,已經在世界許多地方實踐、運作、茁壯。

這些例子,在下一篇之中仔細分說。

作者